新媒体辅助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挑战与对策

2016-09-12 08:43杜建超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71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辅助大学教学模式

杜建超,肖 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71

新媒体辅助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挑战与对策

杜建超,肖 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7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在大学教育活动中引入新媒体是大势所趋。然而,在引入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剖析了新媒体辅助教学在大学教育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对其解决途径提出了看法和对策,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以期充分发挥新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新媒体;大学教育;挑战;对策

1 新媒体技术的概念和涵义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产品和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步入了数字化、信息化和虚拟化的时代。相比较传统的以实体媒介为主导的人际交流模式,数字化虚拟媒介逐渐在人际交流中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份额。虽然数字媒介还不能取代实体媒介,但是由于其传播的有效性和快速性,使人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因此成长为一种重要的媒体形式,在某些方面内的影响力甚至大大超过了传统实体媒介。

所谓“新媒体”,就是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为特征,利用电脑、手机、PDA等数字化电子产品,传播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内容,简化人际交流途径,达到快速传播的一种媒体形式。新媒体呈现出一种虚拟的状态,可以在不需要见面的情况下完成人际交往。当前的新媒体形式主要包括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由于新媒体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因此从个人到国家,都无法阻挡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势头。目前,新媒体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1)媒体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一方面,数字化媒体本身可以是文本、图像、视频等形式之一,也可以是几种形式的组合;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布和获取是以硬件设备加软件程序实现的,而硬件设备有多种形式,软件程序的设计则更加不受约束,因此使得新媒体的形式多种多样,容易对受众形成较强的吸引力。

2)受众以年轻人为主。一方面,新媒体涉及到数字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新时代产业,对长期接触传统行业的人来说较难掌握,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则比较容易;另一方面,新媒体的虚拟性是一种新时代的思维模式,年龄偏大的人不太容易理解和接受,而年轻人恰恰愿意浸染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

3)信息的发布和获取更加自由,成本更低。在数字化工具的帮助下,人们很容易制作、编辑、生成媒体内容,容易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发布,也容易在终端电子设备上进行接收。生成和获取的信息也易于长期保存和查阅。因此,新媒体信息的发布和获取较少受时间、地点、成本等因素的制约,促进了信息的共享。

4)内容良莠不齐,难以辨别。新媒体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更加便利,但却难以监管,几乎可以说任何人随时都可以发布信息并被他人转载和传播。因此在出现信息爆炸的同时,各种参差不齐、良莠难辨的信息充斥着新媒体的阵地。有些无害也无益的鸡肋信息也会大量分散受众的注意力。

由于新媒体的这些特点,大学生群体成为了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他们渴望从各方面获取信息,却也成为了信息爆炸的受害者[1]。大学教育也自然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与其防止新媒体的干扰,不如把新媒体引入到大学教育中来,促进教学革新,建立全新的现代大学教育模式。

2 新媒体辅助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挑战

既然与新媒体的碰触不可避免,那么如何把新媒体引入到大学教育的活动中来,改进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就是一项未雨绸缪的工作。当前,很多教育人员在这方面开展了工作,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唐家琳[2]探讨了利用网络来进行教学的方式,提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曾宇[3]指出,新媒体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教师、学生、知识之间的互动。陈迪[4]在博士论文中说“现阶段我国课堂信息化教学,无论从物理技术层面的装备上,还是与教学技术的整合应用上都停留在信息化教学的浅层面上,仅仅是计算机辅助‘教’,远未达到计算机辅助‘学’的程度”。可以看出,当前大学教育中对新媒体辅助教学进行了部分尝试,但仍停留在零散的、片面的、浅层次的阶段,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新媒体的影响力[5]。

把新媒体引入到大学教育中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可能会面临很多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要在大学教育中用好新媒体,必须先要进行深入的思考,而不是简单的拿来用。这包括如何协调新媒体辅助教学模式与当前教育模式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新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对师生现有资源的占用问题、如何控制对新媒体辅助教学模式的过度依赖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等。

2.1新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对当前教育模式构成的挑战

长期以来,大学教育沿袭了课堂讲授+课后作业+实验的教学模式。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简单的,只在课堂上产生互动,课后作业的完成和检阅也是单向流动的。并且,课堂之上的互动由于受到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制约,真正的互动很少,虽然很多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在努力提高课堂的互动性,但是可改进的地方是很有限的。这种模式的弊端是“以教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很少,主动提问很少,主动学习很少。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理解的内容,几乎没有机会跟老师做进一步交流和讨论,只能靠自学。一句话概括就是“上课教师主讲,学生只听不想;下课教师回家,学生学习抓瞎”。这造成现在的大学教学局面就是:学生上课时被灌输大量知识,下课后靠自学消化,效果难以保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所学课程不求甚解。

新媒体辅助教学则需要改变这种僵化的模式,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不仅在课堂内,也在课堂外;不仅是教师讲授,也可是学生主动学习;不仅是课本知识,也可是一切公共的电子资源。新媒体教学把以“课本”为中心变成了以“课程”为中心,当学生在学习某一门课程时,他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借鉴他人看法、获取他人帮助,从而使得学习过程更加开放。在这一过程中,对教师也提出新的要求:要积极掌握和利用新媒体技术,更加充分的展现课程内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并且随时准备应对学生的疑问。对于习惯于传统教学的老师,这些要求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不同专业、不同年龄段的老师,也难以做到统一要求,全盘转变。

尽管这样,新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已。新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的量如何把握,需要借助何种新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教学内容如何分解等问题,还需要教师根据课程要求、自身教学特点进行把握。

2.2新媒体辅助教学对师生的资源占用构成的挑战

新媒体把课程学习拓展到课堂之外,必然需要师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课程学习上。

首先,是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需要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当前信息化速度很快,新媒体形式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中。前几年,QQ交流几乎垄断一切网络社交,随后就出现了博客、微博、讨论社区等、现在的微信则成为了手机终端的主流社交软件。特别是微信的公众号是一种很强的信息推广形式,现阶段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体和其它组织都建立了各自的公众号,一些个人和兴趣小组也都有自己的公众号。只有跟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架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其次,是对新媒体内容的编辑和维护需要占用教师课外的时间和精力。从实践来看,这是一件费时的长期工作。教师要不断推出与当前课程进度相符的内容,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常常是占用工作时间以外的时间。

再次,使用新媒体,必然要求学生也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在这些活动上面。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再花时间在课程学习上,是对学生自制力和自觉性的考验。如果没有良性的互动,新媒体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徒具形式而已。

最后,新媒体辅助教学要求配备电子终端和网络,这对于学生而言,也并非全部都能拥有。在实际应用时,应事先调查,不能盲目上马,必要时设计不同的新媒体模式供学生选择。

2.3新媒体辅助教学对教学秩序构成的挑战

在引入新媒体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副作用。这表现在:第一,新媒体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但充斥在网上的海量信息也使学生易于受到错误观点的影响,形成错误的概念;第二,新媒体的特点是直观便捷,容易导致学生只注重了学习形式的扩展,被图像、视频、动画等媒体要素吸引,却养成了“不深入思考,不求甚解,追求快速消化”的学习习惯,阻碍其知识体系的建立;第三,对新媒体的不当使用反而导致教师在某些环节的懒惰和懈怠。比如说:当计算机技术被引入到大学教育中来之后,为大学教育的模式改革打开了一扇窗,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对电子教案的使用。教师可以利用PPT完成教案,可以画出美丽复杂的图案来展现概念和知识点,可以利用动画来表达数据的流向。但是,有了电子教案后,一些教师不再使用粉笔和黑板,在一些理论推导的时候无法与学生形成思维共鸣,降低了教学的效果。再比如:新媒体的内容是数字化的,很容易拷贝和粘贴,使得教师在准备资料的时候不经过加工而直接从别处获取,出现了雷同甚至抄袭的现象。这不仅降低了教学质量,还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3 对策和实践

针对新媒体辅助教学在大学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从教师培训、学生引导、模式创新、平台建设、实践反馈等方面入手,促进新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新媒体辅助教学的有益作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新媒体辅助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新媒体教学模式探索

3.1加强培训,提高教师掌握新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

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和新媒体教学思维的转变。教师应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是新媒体辅助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只有熟练掌握和运用新媒体技术,才能达成新媒体教学的期望,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新媒体形式的多样性,还应当根据课程需要,凝练出重点建设的几种新媒体平台,不应盲目求全。新媒体教学思维的培训,能够让教师接受新时代教学模式的转变,看到新媒体辅助教学所带来的全新感受,从而主动积极地利用新媒体进行大学教学活动。通过培训,让教师掌握新媒体的开发、数据处理、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方法等技术,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建立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教学模式。在团队内部,加强交流和互助,适当分工,共享新媒体资源,从而能够节约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效率。

3.2正确引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使用新媒体的理念

在新媒体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当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对象。因此,新媒体教学首先要体现丰富的内容,在数量和表现形式上都要大大超越传统教学方式,其次在内容编排上,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来获得预期目标,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能树立学生的信心,从而收获到学习的乐趣,完成学习主体的创建。对于网络信息的复杂性,要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摒弃错误的观念,建立自觉自律的良好习惯。要指导学生学会在电子资源库中查找资料、下载文献、在专业网站和论坛上交流和讨论。这些内容都可以在新媒体辅助教学活动中进行编排。

3.3有机结合,把握传统教学与新媒体教学的黄金分割点

对新媒体的使用,要把握适当的度,以便使新媒体辅助教学达到最佳表现力。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使用新媒体的内容和使用传统板书的内容,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不仅要从“教”的角度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还要从“学”的角度考虑接受的难易程度。不宜全部PPT,也不宜全部板书;不宜把全部知识点放在网络平台上让学生自学,也不宜把全部知识点放在课堂上讲授。课堂讲授宜侧重知识体系结构、理论思路,而网络平台上宜侧重知识补充、专题讨论等。目前而言,可以把一些辅助的学习资料、关键知识点体系结构、最新的学科进展、学科的历史发展、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等放在网络上,而要把课程主要概念和知识点放在课堂讲授。新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并非互斥的关系,而是要有机结合,才能催生出新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

3.4 完善平台,创造新媒体辅助教学的良好网络环境

新媒体辅助教学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师生之间建立起课堂之外的联系,在交流和互动中使学生疑问能得到及时解决,也能使教师更加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虑到学生使用新媒体的不同情况,应当建立以网站、微信、论坛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教学途径。并且校园网的网络建设也是新媒体平台建设的重要保障,没有硬件基础,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新媒体的教学平台主要供学生在课后浏览,因此要具有易于访问、内容明确简洁、反馈及时等特点求,使得学生在不耗费过多时间和成本的条件下,就能获取相应的信息,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完成一次对新媒体辅助教学平台的访问。

3.5实践反馈,构建新媒体辅助教学模式改进机制

新媒体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反馈及时、多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多方面搜集学生反馈信息,掌握教学情况,对教学模式的利弊有更全面的了解。因此,应当建立修正制度,及时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改进和完善,形成闭环,从而使得新媒体辅助创新性教学模式成为一种长效机制。

笔者所在教学团队通过上述策略,对所带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利用新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建立了结合微信公众号、网络教学等手段的新型教学模式。图2是建立的微信公众号推送的知识点。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成绩评价等方法,证明了新媒体辅助教学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

4 结论

新媒体技术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到大学教育中来。然而,在教学模式转变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处理不当的话,新媒体技术无法发挥出真正的作用,还会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只有很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些挑战,才能发挥出新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增强教学效果。

[1]叶蒙荻.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出版,2011(12):31-32.

[2]唐家琳.基于网络教学的高等教育改革方式探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SI):89-91.

[3]曾宇.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教学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8):102-103.

[4]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5]韩冰,杨丽,霍云艳.新媒体支持下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初探[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5,131(3):95-96.

图2 新媒体教学实践展示

G2

A

2096-0360(2016)13-0036-0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学校级教改项目(B1309),复变函数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杜建超,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新媒体教学。

猜你喜欢
辅助大学教学模式
“留白”是个大学问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易混淆车辅助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