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2016-09-10 07:22金维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技术课程

金维军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未来10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意见和总体方向。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将面临新的挑战。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对于转变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教育的发展和更新先进的管理手段都有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型人才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现阶段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已经进入课堂,但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滞后于信息化的发展,那么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专业发展还有哪些问题呢?

第一,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上好一节课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师队伍很庞大,状况也很复杂,许多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缺乏必要的专业研修。这使得他们在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时,感到力不从心、束手无策。更有一部分教师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本没有必要应用,一块黑板足够了。一些学校至今还把大屏幕投影作为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从理念、技术上都落后了。这些都是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亟需在学习与研究中提高认识。

第二,教师将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深度融合的能力还不足。

融合能力不足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很多教师认为只要用了信息技术就是进行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他们“整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只是简单地辅助了原来的课堂教学形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这只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二是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用”比“不用”强,“有”比“没有”好,只要教师在课堂上用了计算机或者其他信息技术或教育技术工具,就是进行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设计。三是很多教师认为用投影幕布可以代替传统的黑板粉笔,不论什么信息,都通过投影幕布展示出来。而投影幕布展示太快,教学内容太多,繁多的资料使学生眼花缭乱,还没有来得及理解这一页的内容,就到了下一页。教师只是单一地给学生播放幻灯片或是诵读学习内容,缺少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四是大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只在教师如何“教”上下功夫,用课件来帮助教师演示现象、传授知识,说清用其他教具所不能说清的问题,很少考虑到怎样培养学生学的能力。

第三,教师使用网络资源不当,使学生迷航。

有了网络,大家能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资源,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其加工成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使部分教师只想依靠网络获取教学资料,从而忽视了其他的教学资源获取方法(如教科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同样也使学生在课堂上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很多教师往往认为信息越多越好,想让学生多接受一些知识,而没有考虑哪些信息用了合适(资源的科学性、资源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与当前教学任务相符、结构是否合理、导航是否清晰),哪些可以不用。老师自己觉得好,就只管拿来用,生拉硬扯,盲目堆砌。以至于投放的信息量太大,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造成学生无法接受,影响教学效率。

第四,课堂管理失控,学生“放任自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构建一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为本,旨在实现从过去仅仅重 “教”到现在“教学”并重的转换。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这种理念容易绝对化,走上一条 “自由化”的道路。有些教师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成了放羊式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教师成了可有可无的角色。没有教师组织引导的课堂,学生学习往往容易偏离主线,脱离教学目标,难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怎么应对呢?

第一,提升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就要求教师提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不仅要有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还要会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指导学生。为此,教师必须了解信息技术和网络的表现形式及构成形式,掌握其基本的操作方法,学会各种课件的制作,以满足教育教学的发展的需求。

第二,通过多种途径,增强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

信息时代,教师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对教师进修培训的手段和途径也越来越多。现阶段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和学科融合能力进行提升。首先,要让教师理解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构建的工具。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各种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其次,要让教师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只是在融合过程中应用的一门技术,不能代替课程,也不能凌驾于课程。它只是“工具”,只是用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活动的。最后要让教师理解电脑不能代替人,因为它没有感情色彩;投影屏幕也不能代替黑板粉笔,学习内容的结果和过程的呈现对学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第三,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学会利用资源。

由于教育环境的变化,师生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教学资源分布控制权角度说,师生间的信息资源由不对称走向对称。教师的权威被分散和削弱。所以,教师要从资源的垄断者转变为资源的共享者;同时,也要成为信息资源的咨询者和提供者。这就需要教师会搜集资源、利用资源,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和资源,在信息时代,更要使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教学的方式多元化。

第四,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做好几个转变。

首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获取知识的引领者。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然会被打破。从教学模式角度看,教师要采取民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从教学的“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从研究合作和反思提升的角度看,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要由传统教学的“实践者”、讲师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这既要求教师具有一般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也要求教师学会将传统的能力素养与信息素养、现代教育理念方法融合。最后,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教师应该是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高的学习者,这也符合“学习社会”“终身学习”的理念。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学习,常常是培训班式的、专家讲座式的、观摩考察式的,因而也是被动式的。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打破了人们交往的时空界限,人网、天网、地网与其他教育资源的整合,为教师的学习创造了无限的空间。学校可以聘请专家进行网上培训、指导、诊断、评价。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校本教研相整合,提高信息素养和教学水平,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交流,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无疑将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对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自主学习的方法、习惯,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教师在适应未来教育中必须掌握的技能。

参考文献

姜若菲.浅谈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2).

王炜,黄黎茵.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信息技术教育,2008(1).

王奕标.数字化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平台[J].中小学电教,2004(4).

阮慧珊,王少凡.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袁蓉蓉.从生态观视角看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8(4).

(作者单位:辽宁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电教部)

猜你喜欢
信息化信息技术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