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uino为何未能起源于中国

2016-09-10 07:22梁志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开发板开源创客

梁志成

10 年前,Arduino的表兄弟,51、PIC单片机,已经遍布世界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它的堂兄弟,各种基于AVR芯片的控制板、实验板、开发板也在高校和个人用户中流行。在中国深圳的华强北,和Arduino类似的堆叠式模块也开始出现在某些国内厂商的产品列表中……

但是10年后的今天,Arduino遍地开花,并创造了巨大的品牌价值。反观深圳华强北,却不得不依附在Arduino的光环下,忍受这庞大竞争群体的价格竞争,没能享受原本应该属于自己的、原始创新的红利。

为什么在拥有Arduino萌芽土壤的中国,却没能首先让“Arduino”们在中国破土而出?

在我看来,缺失可用八字归纳:开源、分享、跨界、设计。也就是创客运动的核心理念。这八个字浓缩了Arduino在全球成功流行并成为创客浪潮弄潮儿的原因。同时这也折射出前些年的中国在消费创意产业、工业制造转型以及教育模式的困境与短板。

首先是缺乏开源与协同。从系统上看,Arduino并不只是一款开发板,而是一套以Arduino为核心,融电路板设计、上位机控制、原型开发等一系列软件的完整的电子设计工具链。这套工具链使用简单并且免费,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相关技术门槛。但在当时的中国,恰恰相反。各种开发板和实验板,尺寸、结构、功能以及支持软件都是百花齐放的。在这些独立、互斥的技术小圈子中,厂商通过设备与技术封闭,企图获得垄断性利润。个体技术员也试图通过独家技术和应用案例,实现自我价值。新人进入不易,协同创新困难,创新速度缓慢。通过比较发展规模与速度,我们感受到开源与协作构建技术与生态圈的威力。通过比较价值发展,我们也能体会到另一种增值的思路——那就是价值快速增长应该来源于广泛创新,而不是封闭垄断。

其次是缺乏跨界、设计思维。在中国,微控制器作为工业技术中的一种,其应用自然富集于工业领域。向教育领域渗透,也只是出于培养产业后备力量和应用工程师的需要。而不断强调应用场景、产品设计的今天,作为产品大脑的微控制器不应只被解读为工业技术,更应该理解成一种辅助设计目标实现的工具。工具的使用没有边界,是服务于设计的。工具也应该是易用、易得,非专业人士也能快速容易上手的。Arduino不同于其他AVR单片机系统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实现技术的跨界应用。而这样的跨界激励着更多的设计师投入其中创造更多应用,也引导着Arduino系统本身朝着服务设计、以人为本的方向进化。更重要的是,吸引更多的行业厂商围绕它开发更多独特的应用模块,从而支持更多的应用场景。

Arduino已经发展了10年,从它的诞生与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读懂它所携带的开源、分享、跨界、设计四个基因,并传承之,发展之。只有这样,中国制造,才能变成中国创造。

猜你喜欢
开发板开源创客
五毛钱能买多少头牛
Microchip最新推出两款PIC32 Curiosity开发板
浅析单片机开发板的设计与制作
大家说:开源、人工智能及创新
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圆桌会议纵论开源与互联网+创新2.0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开源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研究
创客
创客
Mouser为您呈上开发关键之STMicroelectronics Nucleo开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