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系统总结北京市2014-2015年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色与成果,部署下一年度的课程改革工作,2015年11月27日,以“公平、立德、改革”为主题的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总结会在门头沟区龙泉宾馆隆重召开。
北京市教委李奕委员阐述了会议主题“公平、立德、改革”所蕴涵的办学价值取向。他指出,真正的公平、真正的质量,最终都指向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因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在公平、立德的价值目标指引下,形成新的资源观和学校治理结构。他认为当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实现三个转变:从“管理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从“学科导向”向“学生导向”转变;从“封闭的目标管理导向”向“开放的发展导向”转变。围绕这三个转变,他提出课程改革需重点关注“多种穿越”“生态课堂”“广义教育资源供给”“信息化和大数据”“关键少数”等关键词,而新中高考方案颁布后,对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新修订课程计划等的落实,将是北京市下一年度课程改革的重点工作。在管办评分离背景下,他也指出将来需要在基于大数据的诊断和评价、学生实际获得的资源供给、资源与服务提供的关系、减负等问题上形成共识并取得实效。
北京教科院褚宏启副院长从课程方案和学科教材的修订、学科育人的联动贯通、考试评价方式创新、区域育人机制建设、优质资源的开发与共享等方面,对2014-2015学年度全市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他认为过去一年,北京市教委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的改革,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实现了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未来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教学方式、考试方式、管理方式等都将面临深度转变。
北京教育学院钟祖荣副院长认为,责任感、创新和实践能力应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都要增强课程能力,具体包括课程的价值分析能力、学科间综合统整能力、课程体系的设计开发能力以及校内、校外资源的应用能力;面向核心素养,需要进一步丰富评价的工具、方法和手段,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北京教科院方中雄院长指出,要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任务落实到国民素质培养中。当前我们教育的短板是缺乏实践,因此围绕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选择性,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他还指出,当前教育综合改革要以评价改革为突破口,从单一的学业评价转为综合素质评价,要在评价的基础上准确归因,并不断诊断和改进教学。此外,对于教师队伍建设,他认为在数量、质量和管理机制上都有待深化改革。
大会表彰了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先进单位、课程建设优秀成果、综合素质评价先进单位和个人、优质课程辅助资源获奖单位和个人。大兴区教委、清华附小、166中学、北京小学、陈经纶中学、东辛房小学作为课改先进单位,分别就“落实新课程计划推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基于核心素养的‘1+X课程’的深化与创新”“融通教育要素润泽多彩生命”“顺自然承四季 以整合课程助推生命成长”“全人教育理念下的课程管理创新”“变革学习方式促进师生发展”等主题进行了交流。
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北京教育考试院科研处、北京市教育督导与评价中心、北京教科院基教所,则分别以课程整体创新、教学改进、中高考改革、综合素质评价、教育新地图中的办学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就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进行了政策解读,对下一年度课改工作穿越边界、转变方式、落实任务等给出具体的路线图。
此次会议,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为突破,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在全面总结北京市已有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今后课程改革的方向与路径,对深入推进首都教育综合改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