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廷虎
2015年10月13日下午,渝中区解放碑街道大井巷社区内。
临江路派出所的两名民警来到社区居民陈某家门口。
“咚、咚……”一阵敲门声过后,陈某打开家门。
“怎么又是你们,我不同意!”陈某猛地把门关上。
原来,派出所准备在临江路小学校门转角梯坎处安装一个摄像头,而摄像头位置刚好靠近陈某家阳台。
“得想点法子才行。”两名民警找到同一幢楼的谢于国,让他出面劝说。
“老陈,人家警察就是想保障学生安全,再说谁家没个孩子呢……”谢于国找到陈某。
“要安装也行,得调整角度。”陈某的心结被解开了。
经过适当调试,摄像头终于安上了。
社区民警没办到的事让谢于国给办到了,原来他还扮演着另一个角色——网格党员志愿者。
2015年,大井巷社区启动了网格化党建试点工作,将党建工作和社区服务结合起来,培养了一大批党员志愿者,谢于国就是其中一个。
“大井巷社区地处解放碑街道,人员流动性大,人口组成复杂,客观上导致了社区治理和党建活动难以开展。”大井巷社区党委书记肖静说。
为了方便社区治理,解放碑街道按照地域特征把大井巷社区划分为九个网格,将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组织等纳入社区服务管理对象,选任网格长进行管理。
“整个社区被分成网格后,网格长只需要负责自己区域内的一切事务,范围的缩小客观上让管理变得更为有效。”肖静说。
网格化也直接促进了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以前,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党组织很难掌握社区内党员的流动情况。同时,由于部分单位解体,造成不少党员流失。”肖静说。
党员有事找不到党组织,党组织搞活动联系不到党员,这在一段时间内成了解放碑街道党建工作的难题。
“现在划分了网格,我们能清楚地了解到每个网格内的党员情况,通过网格长进行联系,让党员摸清党组织的家底;同时,党组织也能够更为有效地管理党员,开展工作。”肖静说。
大井巷社区在开展网格化党建过程中,还逐步将党建和社区服务联系起来。
“党员就是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将网格内的党员发展成志愿者,纳入社区服务管理体系。”解放碑街道党工委书记冉涛说。
“有了这个平台,我们这些无职党员也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了。”谢于国说。
通过打造网格化党建,大井巷社区治理也开始收获成果——梳理登记群众反映问题21个,已解决问题21个,反馈率达100%,满意率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