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进课堂的教学探究与感悟

2016-09-10 07:22陈晓燕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京剧传承创新

陈晓燕

[摘要]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其中包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京剧进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欣赏京剧的美,也可以在青少年中私扬民族传统艺术,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是开辟学校德育、美育新途径的一种新探索。江苏省扬州市汶河小学作为江苏省首批京剧进课堂试点学校,切实将京剧引入音乐课堂。几年的教学探索,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只要教育得法,寓教于乐,并敢于钻研与创新,京剧进课堂就全无事先担忧的“枯燥无味、学生抵触”现象。相反。学生通过学习京剧,既能受到品德教育,感受艺术之美,又能让经典文化传承下来。

[关键词]京剧;课堂;传承;创新;激学

京剧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走进中小学生课堂,是在教育界开展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这一举措大大丰富了中小学艺术课的内容。作为音乐课程的实施者、参与者,我们要让古老的京剧艺术富有创造性地走进新兴的音乐课程,发挥音乐课程的学科优势,使古老的京剧艺术根深叶茂、日久常新。以下是笔者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一、京剧进课堂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京剧教育,是让新时代的儿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个绝佳窗口。让学生学习这种民族戏曲,有利于了解和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京剧是以“歌舞演绎故事”为表现形式的一门综合性艺术,是包括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美术、杂技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体。其表演过程中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都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生旦净末丑,不同的风格流派,不同的人物角色,也都有着不同的唱腔和表演方式。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欣赏京剧名剧目、优秀唱段,可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是有利于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不少传统京剧戏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特别是一些经典传统剧目,包含了一段历史、—个典故或者一个神话传说。如歌颂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的剧目有《沙家浜》《穆桂英挂帅》《岳飞》等;体现正义精神的剧目有《铡美案》;培养勤俭节约习惯的剧目唱段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等。经过对这些剧目和唱段的学习,学生在艺术审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

二、京剧进课堂的教学尝试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对当代被流行音乐所包围的小学生们,有义务把国粹——京剧请进课堂,介绍给学生,让他们都知道:中国戏曲不仅有着辉煌的过去,更应该拥有多彩的明天。那么,如何教?怎么让学生喜爱这门艺术?怎样才能让京剧艺术散发出自身迷人的魅力?笔者认为,可以进行以下一些实践探索。

1.优化课堂,以趣激学

要让小学生喜欢京剧,关键在于创设有利于学生走进京剧的良好课堂。教师应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让两者融会贯通,在现代新课程音乐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建构京剧教学的新课堂。

一是讲剧情,讲故事。京剧剧目都是根据历史事件或者名著名篇改编的,每一个剧目背后都有精彩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都有令人感动的主人公或英雄,并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对于学生乃至每一个现代中国人都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笔者抓住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在每一节京剧课堂上都安排了“听故事”这一环节,将每一段剧情都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现给他们。例如,在教唱《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时,笔者就先给他们讲了小铁梅的故事……

二是增乐趣,增兴趣。“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在教一年级的《灯官报灯名》时,笔者给学生看了本段京剧视频。当学生看到丑角的形象时,个个哈哈大笑起来,感到很有意思。然后笔者给其中—个学生在鼻梁上贴了个“豆腐块”,并邀请组里同学用双响筒给他伴奏。他随着有节奏的打击乐模仿“矮子步”,那滑稽、风趣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的阵阵喝彩声,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表演欲望。

三是创氛围,创意境。京剧所创造的舞台形象美学要求很高,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笔者在一次执教京剧公开课时,选用了一首李玉刚的MV《新贵妃醉酒》。他那甜美的歌声、婀娜的舞姿、俊俏的扮相,让学生们赞叹不已,现代与古典的交融令人着迷。看似不经意的一段音乐,其实是笔者有心为学生营造的氛围,目的就是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京剧,喜爱京剧。

2.注重传承。以新激学

京剧艺术是“国粹艺术”,是一门集诗、乐、舞以及美术、杂技等于一身的以表演为主的综合艺术。我们必须明确:继承是基石,创新是手段,要在形式和内容上创新,才能使民族文化蕴涵新意,更富有时代气息。

一是教学设计要有新意。京剧课不同于其他课,要想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兴趣,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富有新意。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唱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时,笔者别出心裁地采用英语对话导人,并出示了一组英语单词“sing、dance、piano”请学生翻译。学生个个都想展示自己的英语水平,纷纷举手抢答。接着笔者又出示了Beijing opera这个名称,但是不直接公布答案,而是让学生欣赏《说唱脸谱》中开头的一句,自己寻求答案。最终,学生知道了这个单词的中文意思是“京剧”,这既开动了学生的脑筋,又培养了他们静心欣赏的意识。

二是课材编写要有新意。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我校音乐组编写了适合本校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京剧进课堂校本教材。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涉猎全面,除了一些唱段以外,还注意到相关知识的链接,穿插京剧儿歌、京剧故事、现代京剧、京剧流行乐、Q版京剧人物等各种介绍形式。通过不同的展现手法,更全面地介绍京剧艺术及其发展史。

三是伴奏乐器要有新意。京剧是我国古老的民族音乐,它的动听不但体现在台前演员的唱腔上,还体现在幕后的民族伴奏乐器上,如果只用钢琴或手风琴伴奏,就不能让学生感受并表现传统戏曲的民族气息。笔者曾在一次京剧课上邀请了戏曲票友为学生表演,并用京胡、二胡等乐器现场伴奏,给全班学生上了一节原汁原味的京剧课,让他们切实体会到京剧的魅力。

3.营造氛围,以境激学

中国京剧院一级演员耿其昌说:“京剧进校园首先在于对学生的吸引。学生听着看着或许会发现另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故京剧进课堂重在培养一种文化修养,营造一种传统文化的氛围,让学生们在这种氛围中喜欢京剧,成为京剧的忠实爱好者。

一是要注重校园环境的布置。我校自从被选为“京剧进课堂”试点学校以来,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中一直体现着京剧特色。在走廊、大厅、校园小画廊等处巧妙地挂上京剧脸谱、京剧的名家名言、京剧的演出剧照,使京剧艺术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校园的主力文化。学校还定期组织以“魅力京韵”等为主题的班级板报比赛、学生手抄报比赛。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校园环境,就是为了让他们在充满京剧元素的氛围中学习生活,潜移默化地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二是要注重京剧与多学科的整合。我们不仅在音乐课中加入京剧,而且还将京剧与多个学科整合,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国粹”的魅力。如在语文课上,教师会推荐学生学习相关的戏剧知识、典故和历史故事;在体育课上,学生的“百人京剧操”学得有模有样……

三是要注重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我校成立了“小银杏京剧社团”,将社员的选拔有意识地扩大为校级选拔赛,让每个年级有实力的学生都参与到选拔中来。从年级组海选,到年段比赛,到最后总决赛,选拔活动历时一个月,全校各个年级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对于精心挑选出来的社团学员,我们安排专门的戏曲教师定期给他们上课、排练,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京剧后备人才,继承并打造了一批优秀的京剧特色节目,如《说唱脸谱》《京韵》等节目在市区各类比赛中获奖,《中国京剧真叫棒》也在江苏省校园曲艺类比赛中获奖,“小银杏京剧社团”也被评为区级“优秀社团”。

4.开放教学,以探激学

京剧作为国粹艺术,有她的精美和独到之处。我们不可能通过几节课、几个唱段的学习就能让学生完全感受和体会京剧的精华,故除了课堂,我们还将其延伸到课外。

一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人。《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应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参与音乐。”故教师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开放式、自主式、探究式的教学环境,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探索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如笔者在教五年级歌曲《梨园英秀》时,课前布置学生回家查阅资料,如“梨园”的来历是什么?有什么典故?学生兴趣盎然,他们搜索到了诸如中华京剧网、CCTV-11京剧频道的网络电视版,下载、复印了许多有关京剧的资料,不仅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也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汇报自学成果时,学生们积极踊跃、自主交流。笔者只是耐心地倾听和引导。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是多渠道多途径拓宽视野,利用多种传播途径,播放和传播京剧文化。我校曾多次承担过省市京剧票友联谊活动,参加这些活动的学生不仅小露头角,也开阔了眼界。京剧社团的学生还多次参加社区组织的票友活动;策划以“京韵在我心”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开展名家欣赏活动;还邀请艺术家现场表演,用现场的唱腔征服学生,用独特的动作感染学生,用华美的服饰吸引学生。今后,我们还要更多地借鉴国外的艺术教育,因为他们的教育载体不仅是课堂,更在广阔的剧场、画廊和博物馆。

三、结语

京剧进课堂,意义深远。这不仅在于让学生欣赏到京剧的美,更是对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传承。我们将继续探索,让教师和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国粹的魅力所在,真正让这条“艺术的泉脉”源源不断、清澈流长。

(编辑 刘泽刚)

猜你喜欢
京剧传承创新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