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直之前,还请三思

2016-09-10 07:22陈鹏
中学生天地(B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耿直情绪化忠告

陈鹏

在我的朋友圈里,也有那么几个讲话不管分寸,似乎完全懒得考虑他人感受的“耿直Boy Girl”,当看到有朋友认真地组织一次集体活动,或只是略带得意地晒出一幅刚画好的作品时,他们总是不假思索地扮演那个惹人嫌的“差评师”角色。

这让我不禁想起被村上春树盛赞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完美之作”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经典开篇:在我年纪还轻、阅历尚浅的那些年里,父亲曾经给过我一句忠告,直到今天,仍在我心间萦绕:“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不仅是心直口快的“耿直Boy Girl”们,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这段话来自省。试想一下,我们是不是也曾有过在对某个人、某件事的内情并不完全知晓的情况下,仅仅出于一时的直觉,就轻率地做出评判,甚至一句话否定的冲动呢?

至少,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朋友正在热情满满地准备校园话剧大赛,我耐着性子看他们排练了半天,只觉得台词平淡,布景简陋,剧情也不够出彩,实在没啥亮点,忍不住冒出一句:“就这水平还去参赛,不嫌丢人吗?”

殊不知,这是朋友第一次组织并参演话剧,能够顺利完成演出,对他来说已是意义非凡。直到我后来做了几次活动的组织者和召集人,劳心费力却收到不少“耿直Boy Girl”当面或背地里的“差评”之后,才深切感受到当事者的不易。

可见,作为局外人,以“耿直”之名评头论足很容易,但只要亲自体验过,就会明白这种过于轻率的评断的杀伤力之强大。所以,随着年岁渐长,我对“耿直”这件事,变得越来越慎重。我不再轻易地对他人评头论足,也不再以一时好恶轻率地发表意见,以此来显示自己的“真性情”。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应该学会从此视而不见,缄口不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呢?当然不是,从本质上说,耿直绝非缺陷,反而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敢担当、肯负责的优良品行。正所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在我们崇尚含蓄内敛,讲究与人为善的文化环境中,即使是关系亲近的人,发现你有言行不当之处,也往往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很少轻易点出。这时候能有一位耿直的朋友及时做出善意的提醒,给我们有些膨胀的头脑带来一丝新鲜空气,就不至于因自我感觉良好而失去了自知之明。“道义相砥,过失相规”,这也正是古代先贤们最推崇的“畏友”啊!

其实“耿直”也好,“畏友”也罢,都是一种对朋友的责任感。因此,我想“耿直”的目的并非为显示自己的“口舌之能”或者“真性情”,而是真正地理解朋友,站在朋友的立场来考虑。其实这也不难,当你有些话想要“脱口而出”时,不妨有意识地慢下来,换位思考一下,很多时候,“良言”还是“恶语”,只在一念之间。

事实上,我身边很多“耿直”却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人,往往是最懂得换位思考之人,因为他们对朋友充分了解,故而才能做到在“直言不讳”的同时,又不会语出伤人。

世事大抵如此,“汝之砒霜,彼之蜜糖”,若不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那么很有可能你觉得轻描淡写的一句差评,却会让他伤心难过好几天。因此,在你想要“耿直”之前,先好好地了解你的这位朋友,设身处地站在他的角度来思考吧。这,比情绪化的评判以及更加情绪化的回应重要得多。

学生时代,正值血气方刚,朋友之间相处,偶尔摩擦和冲突往往难免。既然与对方结交,说明TA身上有足够吸引你的闪光点。如果因为不恰当的“耿直”而使这份友谊蒙上灰尘,岂不令人惋惜?

在你想要“有话直说”前,不妨先想一想《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那句忠告;在面对“心直口快”的困扰时,也不妨心存宽厚之念,相互理解包容。青春岁月里收获的欢笑与泪水,以及由相互砥砺、共同进步所凝结成的信任与羁绊,都会成为值得珍藏的美好回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这样一份属于自己的珍贵情谊。

猜你喜欢
耿直情绪化忠告
耿直的唐云
画与理
情绪化沟通的危害
这样耿直的店家,请给我来一打
高度重视
职场忠告
给少女的十点忠告
沈梦辰:以勤补拙的耿直Girl“拒绝招黑 我只是爱自嘲”
老园丁的忠告
本期话题: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