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回放】
题目:没想到,真没想到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考题解析】
针对“没想到,真没想到”这个全命题作文,审题时应在全面、整体理解的前提下,对其中每个关键词进行解读,把握其蕴涵的深刻含义。如“没想到,真没想到”,可以看做反复修辞的使用(尽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反复),既然是反复,就有强调的意味。结合题目,“没想到”,就是有了第一次的出乎意料,而“真没想到”,强调的则是在前一次基础上的又一次意外,也就是说,二者是叠加、层进的意义关系。写作时,应将这样的关系,通过具体的内容表现出来。
在审准题目的基础上,选材、立意、行文等方面就迎刃而解了。就本道题而言,可以分步、分层来构思、布局和写作。具体来说:
首先,“没想到”的对象、内容、所指是什么,没有想到的原因、因素是什么?这是第一个层面。“真”没有想到,就是的的确确、完完全全、根本不可能想到,这是第二层意思,具体原因应该交代清楚。
第二,在记叙顺序上,可以将顺叙、倒叙、插叙等整合起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目的就是将“没想到”的故事编织得真实、有趣,让读者看后赞同、认可,能够引起思想共振,感情共鸣。
第三,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将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写得非常清楚。在此基础上,辅以适当的抒情、议论,发表对所记叙的人和事的看法、见解和观点,书写由此所获得的深层思考、认识和感悟,表达借此总结的经验或教训等。
最后,在形式与体例方面,可以是童话体、寓言体、书信体、日记体、章回体,以及小标题、对话式、访谈式等,不管何种方式,都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都要根据自己的驾驭能力和水平而定,千万不可为了追求所谓的形式而忽略了内容的表达。
总之,“没想到,真没想到”这个题目,每个考生都应该有事情可写,有素材可用,有思想要表达,有感情要抒发,有议论要呈现。但要想写好、写新,与众不同、胜人一筹,也非易事。需要付出艰苦思考、努力和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