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雄力克百战方为雄

2016-09-10 20:17余玮
中华儿女 2016年15期
关键词:高台老乡毛主席

余玮

老红军战士健在者硕果寥寥,寻访这些老者,就是在与时间赛跑,抢救的是一手的历史细节。

张力雄,103岁,开国少将。16岁入团,18岁入党,19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21岁参加长征,曾任红五军团第四十五团政委,转战南北,功勋卓著。

南京市南瑞路将军大院的一幢两层小楼里,采访了这位身经百战的百岁幸存者。一见面,张力雄就紧紧握着记者的手,高兴地说:“辛苦了!辛苦了!自北京赶来采访。”

采访结束,记者献上自拟嵌名联:“力担百战奇功,雄跨期颐大寿。”老人很高兴,颤巍巍地题赠八个字给记者:“红色情怀,责任担当。”其实,长征并不遥远,人生的旅途就是一次长征。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选择,在人生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十字路口,每一次选择也就是一次新的“出发”。长征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永远不过时。

两到“红都”瑞金

张力雄出生在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的一个贫寒农家。

1932年,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发出指示,号召扩大红军队伍。张力雄在当地第一个主动报名参加了红军。之后,他又惊喜地接到中共上杭县委的通知,决定直接调其进红军学校学习,并立即启程到江西瑞金报到。

入校后,他就被编入政治营一队二班。在校期间,每日课程都安排得满满的,既有教员的传授讲解,又有学员之间的切磋交流;既有课堂上的问题解答,又有野外实地作业;不仅学政治、学军事,还学文化。张力雄为自己能有机会进入红军学校感到欣喜和自豪,很珍惜在校的每时每刻,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

1932年10月,张力雄从红军学校毕业,被分配到红军第三十四师一○○团一营机枪连任指导员。到团部报到时,团领导指示营长发给他一支左轮手枪。授枪时,营长严肃地说:“你是红军学校的优秀学员,我们欢迎你来我部工作。这支左轮手枪是我们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从敌人手中夺来的,来之不易,希望你珍惜,并用它多打敌人,多缴敌人的枪,为那些在战斗中光荣牺牲的同志报仇,为革命的最后胜利立功!”张力雄接过枪,感觉自己的双手因激动而有些颤抖。他手捧参加革命以来拥有的第一支枪,用洪亮的声音向营长表明了自己杀敌立功的决心。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作战胜利后,革命形势有了新的变化。红三十四师等入闽,张力雄英勇作战,接受战争的洗礼。

张力雄参加革命后,才知道毛主席曾到他的家乡进行过有名的“才溪乡调查”,并在古田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他为没能一睹主席的风采而遗憾。作为一名红军基层干部,他经常听到各级领导传达毛主席的重要讲话,接触到毛主席代表党中央、中革军委下达的指示、命令等,想见毛主席的愿望也因此与日俱增。

1934年1月,张力雄正在闽西北前线作战,军团政治部通知他代表红三十四师去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瑞金,参加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召开的全国政治工作会议。接到通知后,他非常高兴,经过七八天的行程,到达了瑞金城。

年轻的张力雄估计没有想到,这是一次即将载入红军史册的重要会议。会议将对红军政治工作的目的和方法做出规定,提出要求。参加会议的有团以上政治工作领导干部和部分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共258人,是红军创建以来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全国政治工作会议。

根据日程安排,政治工作会议的代表都要列席全国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闭幕式,并听取大会报告,令张力雄高兴的是,毛泽东主席当天也要参加,他兴奋得彻夜难眠。那一天,为了能坐在前排,更好地端详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风采,张力雄一大早就赶到了会场。进去后才知道,大会规定代表必须按指定的位置就座,而列席代表均被安排在会场的最后几排。由于场内光线不好,坐在后排的他只能看到主席台上几位中央首长的面部轮廓,看不清毛主席的容貌。

张力雄边听报告边想,今天是见毛主席的好时机,若错过了,今后可能就更难了。于是他急中生智,在大会快结束时提前几分钟出场,站在会场大门外等候毛主席。散会了,毛主席来了!张力雄顾不得许多,急忙挤到前边,恭恭敬敬地给毛主席行了一个军礼。

毛泽东亲切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哪个部队的?”“张力雄。红五军团三十四师!”他响亮地回答。毛泽东和蔼可亲地问他是哪里人,张力雄赶紧回答:“福建上杭县才溪乡人。”毛泽东一听就说:“哦!我晓得,我晓得。才溪是模范乡呢!你要争做模范啊!”……回到住处,张力雄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就在这一年,21岁的张力雄被提升为红三十四师一○○团政治委员。作为一个红军团的政治主官,他清楚地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么重大。

漫漫征程中的“铁流后卫”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8万多人被迫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

在漫漫的长征途中,红五军团一直担任后卫,多次完成阻击国民党军的任务,为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了赫赫战功,红五军团因此荣膺“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张力雄就是“铁流后卫”中的一员。

长征开始时,他担任红五军团教导大队政治委员。张力雄率教导大队随红五军团在党中央的指挥下,先后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抢渡乌江、金沙江、大渡河等天险。一路上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走过了江西、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广大地区。

1935年6月中旬,红一方面军翻越了夹金山后,与红四方面军在达维村胜利会师。全军上下情绪高涨,一致拥护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此后,红五军团改为红五军,党中央决定由红五军、三十二军及四方面军的三十一军、三十三军、九军组成左路军,由朱德总司令和刘伯承总参谋长率领,经卓克基、马尔康、查理寺进入草地,过葛曲河向班佑、巴西前进,在包座地区与右路军会师后共同北上。

由于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张力雄所在部队被迫三过草地,受尽磨难。张力雄晚年回忆起过草地这段情形时,百感交集。他反复诉说过草地时的动作要领,比如行军时不仅要盯着比较结实的草丛走,而且要下脚轻,起步快,一旦情况不妙,赶紧转换路线;危险路段大家要手拉着手小心地往前走。这些今天看起来非常简单的话语,却是当年许多红军指战员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的经验教训。草地行军,每走一步都要消耗很大体力,可谓步步艰难,处处险恶。白天艰苦的行军已使人疲惫不堪,到了晚上还是无法休息。因為遍地沼泽,根本找不到一块干燥的地方,只能选一些稍突起的草包或小河边有灌木的地方宿营。汗水、雨雪把衣服全弄湿了,也找不到干柴生火烤干,只好三人一组背靠背坐着,利用彼此的体温将衣服慢慢地焐干,并借相互的支撑打个盹。刚一闭上眼,又是虫咬,又是寒风,使人难以入睡。

作为过草地的最后一批红军,左右1000米内能吃的野菜早被先头部队吃光了,张力雄动员全团同志把枪皮带和土造牛皮斗篷拿出来,集中到供给处统一分配到连。张力雄和叶团长率先献出自己的皮腰带。

叶团长还开玩笑地说:“政委,你舍得吗?”张力雄毫不犹豫地答道:“有什么舍不得,能给战士们吃饱肚子最重要呀!”张力雄的这根皮带在全团是有名的,它又宽又长,黄得发亮,那是1934年初夏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怀洲送给他以作纪念的。但是为了让同志们走出草地,再舍不得也要贡献出来,一根皮带可以让好几个战士吃上一顿饭呢。

终于走出了草地,大家十分的激动:“出草地了!出草地了!”……

高台血战中九死一生

1936年1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副主席徐向前率领下,撤离甘肃省山丹、永昌地区西进。国民党军西北“剿匪”第二防区司令马步芳集中兵力实施尾追,西路军边打边进。1937年1月1日拂晓,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率第十三师第三十九、第四十五团和总指挥部骑兵师、特务团各一部共3000余人攻占高台。敌军连续发起30余次进攻,红四十五团政委张力雄认为:“战斗的激烈程度是我军长征以来罕见的。”

高台血战中,红五军3000余名官兵大部牺牲。战斗到最紧张时,突然一发炮弹在团指挥所附近爆炸了,飞溅的弹片击中了张力雄的左腿,鲜血直流。他不得不从阵地上下来,刚到卫生所把伤口包扎好,就听到城西骤然枪声大作,人喊马叫。张力雄赶紧叫警卫员出去看个究竟,谁知一去未归,而马匪军的嚎叫声越来越近。他感到情况不妙,抓起一根扁担,忍着伤口剧痛冲出卫生所,一瘸一拐地向东北城墙走去。在一条小巷里他遇到一位当地老乡,老乡神色紧张地说:“红军同志,马匪进城了,你腿上有伤,快到我家里躲一躲吧!”老乡扶着拖着伤腿的张力雄跑回自己家里,他把张力雄藏在家中的夹墙内,每天送进麦糊稀粥让他充饥,又买来治伤的草药让其服用和擦洗伤口。这样过了四天,老乡看马匪的搜捕有所放松,便准备送张力雄出城。一天傍晚,老乡把张力雄装上马车,在他身上覆盖了厚厚一层杂草和猪马粪,伪装成送粪车送张力雄出城。守城的匪兵见赶车的老乡衣衫褴褛,车上的猪马粪又臭气冲天,草草盘问了几句就放行了。老乡将马车赶到四顾无人之处,赶紧掀掉张力雄身上的杂草和杂粪,说了句:“快走!向西奔!”几天后,张力雄又被一位好心的老乡带到了临泽倪家营子,找到了西路军总部,回到了自己的部队里。

张力雄一边讲述着,一边拍着被弹片击过的左腿,高声说:“好险啊!我在高台差一点掉了头!是高台老乡救了我!”由于战争的残酷与情况的危急,张力雄当年没记住营救他的那个老乡的姓名。直到1984年,时任福州军区顾问的他凭借一些印象,给高台县信访办写了一封信,述说他“1937年元月高台城失陷后,被一位住在高臺城西城河沿的人家营救”之事,并请信访办查找这个人是否还活着,他要联系感谢。信访办派人调查,才知道营救了他的这个人叫柴维仁。那年,柴维仁还活着,但由于“文革”给他留下的心理创伤太重,余悸未消。柴维仁郁郁中闭门谢客,拒见任何人,第二年便辞世。

2011年7月20日,张力雄的8个子女中的兄妹5人来到甘肃张掖,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凭吊革命先烈,并赠送了张力雄题写的“红军万岁”、“高台英烈气壮千秋,不朽精神激励后人”的题词,算是对高台、对营救他的高台老乡、对死难高台的战友们的告慰吧!

劫后余生的张力雄1961年被晋升为少将军衔,晚年被评为“全军健康老人”。

责任编辑 李菡丹

猜你喜欢
高台老乡毛主席
新语
荆楚老乡敲钟忙
詹一刀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偶遇鹦鹉
危如累卵
通海高台
禅逸
我们紧跟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