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教育的规律前进

2016-09-10 07:22张建英 许华
中国教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课表文华导师

张建英 许华

山东省潍坊文华国际学校(以下简称“文华”),是一所由潍坊广文中学提供管理和部分师资的民办学校,是大家公认的优质初中,也是很多家长和孩子向往的地方,因为她不仅有着很高的升学率,更有着学生们喜欢的丰富的活动课程。就是这样一所优秀的初中,在2015年夏天,却开始了一场“自找麻烦”的改革—选课走班。

很多人不理解,可是我们自己很清楚。教育的路上,文华人在风雨兼程赶路时,也从未停止过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数年的准备、无数次的论证,我们目标笃定。

如今,选课走班已实行了近一年,学生的状态告诉我们:坚定地走下去!

选课篇

文华人循着教育的规律,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夜以继日开发出了适合文华学子的校本学材。一本本为文华学子量身定制的学材,传承了百年名校的优秀传统,实现了和国家课程标准的无缝连接,从活动课程到学科课程,从基础课程到分类课程,再到分层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1.一张来之不易的走班课表

众所周知,制定常规模式下的课程表,一个教务员就可以完成。而制订走班情况下的课程表,由于数值带来的选择的增加,单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手动编排、计算,已无法完成。因此,排出课程表成了我们实行选课走班需要克服的第一道障碍。那些日子里,老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一次次线上线下沟通,不断地优化排课条件,好不容易排出了第一张选课课表。但是由于受到学科教室和老师数量的限制,这张课表矛盾重重,如有的学生上午第一节课只能选体育、音乐、美术或是自习,这是传统授课模式下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它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学习规律。于是,图书馆、实验室、甚至报告厅都成了上课的地点。在不断调整主客观影响因素的情况下,经过20次的调整,一张相对合理的课程表终于产生。

2.896张诠释个体需求的课表

经过第一学期的“走班”,学生和老师已渐渐适应、逐渐改变,第二学期,真正的选课走班开始了。为了使选课顺利进行,学校先在全年级范围内用纸质稿进行了调研和指导,还印制了帮助学生和家长选课的《选课指导》。但是到了选课的时候,学生选课成了家长选课,“选课”成了“抢课”:不选自主自习,不选援助课程,不选艺术课程……一时间,选课系统混乱不堪,负责选课平台的老师的电话几乎被打爆。究其原因,对学生、家长,甚至老师而言,“选课走班”这一“新事物”还是太“新鲜”、太陌生了,没有经验可以参考和借鉴,家长和学生完全无从下手。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及时作出调整,立即开导师团长会,重新学习选课的标准,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逐个交流。终于在第二次选课中,学生选到了满意的课程,满意率达到了99.9%。初一年级896张诠释着个体需求的课表诞生了。

这896张各不相同课表的产生是学生基于自身需求选择的结果,它使面向个体的教育成为可能,有力地昭示着选课走班和区分快慢班的根本区别—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层级,绝不是根据分数的高低,而是根据个体需求的不同。选课走班就是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天都是不同的、都是进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选课走班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彻底告别因为“大一统”的要求所带来的沉重的课业负担,让轻松快乐变得不再遥远。

3.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每个学生一张课表,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合适的课程、地点和时段。尽管学校将教材分层、老师分类教学,但在学习中,学生的差异依然存在。针对这种差异,首先,学校作年级统一调整,比如,按计划数学教学分为三层,但在学习中,老师又根据实际情况将数学分成了四层。其次,老师会针对具体学生作个体的调整,例如,有的同学从数I调到了数II,有的同学从数III调到了数II等。有两位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取得家长同意,向学校申请,从难度稍高的数III自愿调到了难度稍低的数II,结果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升,各方面都进步很大。这样的一种调整,对学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课程本身,通过选课的思考,学生会想通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要慎重、理性地选择,选课不是给别人看的,不必在乎别人怎么说,而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还有的同学想从低层调到高层,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挑战,选择就意味着责任,这一点对于他们来说,体现得尤为深刻。基于自己的真实需求,不断区分,一步步接近面向个体的教育。

走班篇

课程内容的分层分类必然引起教学要素的拆分与重组,包括时间、空间、学生、老师、资源、教学方法等。分类重组后,物质与意识会以区域化形式呈现,学生只有到达这些区域,才能享受这些资源,以满足自己对课程内容的需求。因此,走班成为必然。

1.变由“心”生

自1862年以行政班为主体的班级授课制进入我国,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而走班形式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一个年级有896名学生,就有896张课表。学生们背着书包轻松自如地穿梭在各学科教室之间,内心涌动着自主的力量,却“走”急了老师、“走”急了家长。导师焦急万分:“我一天除了上课,别的时间想见学生都难,该去哪儿找学生?”一位老教师双手握拳,眼中满含泪水:“一切为了学生,如今学生到处晃悠,我抓都抓不住,‘为了学生’从而谈起?简直是胡闹!”家长实在按捺不住,跑到学校来,看着楼道里熙熙攘攘的学生,惊慌失措:“很热闹哈,你们真热闹!这么热闹,怎么学习?”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向学生发起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让所有的人感到震惊,90%的学生特别喜欢走班,这是“自主”更是“被尊重”的力量呀!同时,学校对老师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却大相径庭,除了个别老师支持走班外,其他大部分老师都要求回到过去的行政班授课。老师对选课走班的不认可,给学习的转型推进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可以说这也是改革之初最艰难的时刻。也就是在那时,“小学段”到来了,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课表,或援助、或拓展、或自主自习、或约见导师,自由支配时间。教室里,他们或席地而坐、或倚住墙角,下课了,却浑然不觉,仍旧专心致志地学习、思考。28个学科教室,老师的存在仿佛成了多余。老师们完全被这种自主和自觉惊呆了,有的老师说,这是自己从教多少年来不曾见过的景象。那天学生们的表现,给所有老师上了一堂见证选择和自主力量的课,用活生生的现实坚定了老师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2.结构重建

选课走班打破了班级授课制,课程内容的分层分类引起了教学要素的重组,这都迫切要求我们转变观念,重建结构,重建课程评价标准和诊断评价制度。

为了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由管理转向引领,踏踏实实做面向个体的教育,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践行教育理想的实践中并成为领军人物,学校打破原来的垂直管理体系,建立分布式领导岗位,实行扁平化管理,设立主任导师、导师、教学管理团队、午餐项目组、午休项目组、大课间项目组、学生自主管理学院等部门。

当传统的行政班被打破,当单一的课程变为多元,当学生的面前充满了选择,导师的引领便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引领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学校在初一年级实行“全员导师制”。所有老师,不分年龄、不分学科均任导师,每位导师带领16名学生。对于这件“史无前例”的事情,很多人怀疑,这可能吗?音体美老师怎么可能做导师,老师接受吗?家长接受吗?孩子接受吗?众多的疑问接踵而来。对还是不对,只有学生知道。学期过半,我们发现,我们的学生和导师亲如一家人!“马美女”“范叔叔”“Obama legs”……这些都是学生对导师的称呼。导师们纷纷表示,当学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毫无保留地告诉导师时,导师们深深体会到人师的幸福和满足,那种被信任的感觉是“班主任时代”怎么都想不到的;当学生把自己的爱好、理想跟导师交流时,导师感觉到学生的世界是那么的五彩斑斓,学生的思想是那么广袤与真实,于是导师们只好捧起一本本书去丰富自己、去寻找一切机会为自己充电。于是体育老师读了《如何成为高效能老师》《问题学生诊断》《博弈心理学》等无数本书;于是音乐老师利用周末从潍坊跑到上海学习,只为用专业征服学生。导师引领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倒逼导师的发展。人人做导师,让老师和孩子的充分交流成为可能。当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中发生,它怎么会开不出灿烂的鲜花?

自由与约束总是结伴同行,在选课走班的情形下,学生自由了,如何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领和约束、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将结果交给过程、如何教会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学校管理层在各种例会上征求意见,形成了年级范围内统一的过程性评价标准。制度像一条轨道,规范着学生的一言一行。有了它,学校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现在的文华,初一年级午休时间不再统一要求学生午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去图书馆阅读、去无声自习室或者去小声讨论室,一切都源于学生的正当需求。

在一次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文华的老师们有了共同的信念,在方向一定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深化改革,任何事物阻挡不了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发展永远是硬道理。

通往未来教育的路很长,但幸运的是我们已经启程;通往未来教育的路上,有鲜花也有荆棘,但我们信心满满,因为我们一直循着教育的规律前进。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文华国际学校)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课表文华导师
学生出招解决”日课牌“问题
如果我是校长
张文华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INNO EDU 创新教育大会
各地区学生课表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