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多年前那个穿着简陋工作服,冬天冒严寒、夏天抗蚊咬的石油工人,到而今成为全国“百名安全生产管理典型人物”;从当年凭经验、凭感觉防控事故,到现在学习应用国际先进理念、率先制定出中石油系统一级QHSE管理体系;从不停奔走处置事故事件,到推行落实“安全文化”理念,防患于未然……在“安全管理”这个如若空气般沉默且不可或缺的领域里,他趟出一条充满压力与挑战的探索之路。
他是王福国,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渤海钻探”)安全环保与节能处处长、中央企业劳模、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15年专职安全管理生涯,他亲历了中国石油系统安全事故从多到少,安全管理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
“不安全的进尺一米不打,不安全的产值一分不要,安全比产值效益更重要。”拍一拍办公桌上将近一米厚的QHSE管理体系,王福国认真说道:“这可不是做样子的,我还要经常翻看。这套管理系统即将升级为C版了,内容是现在的一倍”。当年跟他同期担任中石油系统各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的同仁大多已转岗,但他日复一日守候于此潜心前行。
“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人只有从骨子里认知安全理念、价值观、安全行为准则,才能真正提高意识,主动落实,否则永远被动。”王福国管安全,非要管到人的心里。他说,安全管理要靠文化,“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一阵;文化管人,管住魂”,前辈的经验被他提升到新的文化高度。
6年前,刚组建不到两年的渤海钻探成立安全文化建设领导机构。以安全精神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态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四个文化”为核心的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大幕徐徐拉开。然而,将安全文化建设方案真正转化并形成自上而下、人人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并非易事。几年来,王福国倾心于此、全力投入。
理念是正确认识安全工作的“源”,是指导安全管理的“纲”。为彻底促使员工从被动抓安全向积极主动转变,坚持理念“源于基层、用于基层”的原则,广泛开展理念征集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对安全工作的再认识、再理解,在此基础上,归纳、提炼和形成具有石油钻探企业特色的安全核心理念和8条安全管理原则、6条井控管理原则。王福国反复提及:“过去认为安全文化就是做做宣传、搞搞活动,但这些仅仅是工作的点滴,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如果把这些作为安全文化的主要项目,那就走偏了。真正要想让人对安全问题入脑入心,必须针对不同层面员工的想法制定具体措施,让他们所想和安全管理目标一致,做到上下同心、同舟共济。”
面对公司各级领导干部,逐级签订年度HSE责任状,实施个人HSE行动计划,开展HSE绩效考核和干部履职能力评估,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时时处处重视安全的意识,切实践行“有感领导”。针对一线员工,全面推行HSE承诺制度,实行个人HSE诚信考核,并按照每个岗位所管辖的区域和设备明确和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做到“我的属地我管理,我的属地我负责”。对于一线员工尤其注重正向激励,在基层现场设立“安全亲情寄语”专栏,在员工宿舍张贴“安全家书”,激发员工对家庭的安全责任感;推行正向激励政策,实施上报违章、隐患奖,发明创造奖,合理化建议奖,考核考试优秀奖,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的积极性、主动性。
建立微信公众号、网上安全宣教平台、安全视频和动漫……王福国为每个岗位量身制定一系列安全文化规制。“有作业就要有规程,有管理活动就必须有管理制度。贯彻制度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每一样都必须真正落到实处。
关于安全文化建设,王福国的第二个“得意之处”便是善于学习。几年来,他带领各级安全负责人到國际先进企业“取经”,也深入过塔里木油田等优秀同行单位参访,每次都认真记、细心学,回来反复研讨。也请过中国地质大学的知名教授及北京知名安全文化研究机构专家,专门就安全文化进行课题研究。第一次到美国杜邦化工厂时,王福国的感觉是“震撼”,觉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没法比”,但他仍坚持“必须善于学习和借鉴先进企业的经验做法,要走出去、多对标,取长补短,持续改进。只要是管理比我们好的、切合我们实际的就拿来学,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形成自我特色”。
渤海钻探连续4年被评为中油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国家安全标准化一级企业,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文明单位、国家技能人才突出贡献奖、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等60余个国家级和部级称号,被国家安监总局、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授予“‘十二五’企业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标杆企业”,入选“中国企业安全生产新纪录榜单”。创造了962项超深井、复杂井等技术指标记录,被誉为中油集团公司“深井复杂结构井第一军”。
亲历中国石油安全体系建立
1990年,王福国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大港油田测井公司,从测井小队井口操作工、技术员做起。往事难忘,他始终记得那时的艰辛:“大港油田在海边,工作环境很差,冬天西北风嗷嗷叫,夏天蚊子追着咬。当时也没有现在这么好的劳保,到夏天,工作服一下子就湿透,背后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大家基本上就光着膀子干活。”
那是一段拼搏奋进的岁月,如火如荼的场面中却缺少关于安全的记忆。王福国回忆道:“按照杜邦安全文化管理四个阶段划分,当时应该处于最初级‘自然本能’阶段,从小队到大队,我都没见过安全的制度或安全标准。”1993年,升任测井大队副大队长的王福国,开始负责生产安全,而安全制度方面依然几乎是空白。
频繁的事故,让王福国感到压力倍增,每一天都如履薄冰。晚上只要有电话,“心就开始突突跳,恨不能手哆嗦。交通、工伤等几次有伤亡的复杂事故的处理,对王福国触动很大。“尤其看到死亡人的家属,心里非常非常难过。总觉得是自己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1996年,王福国所在的大港油田开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1998年,中石油安全体系建制工作启动。2001年,已升任为大港油田测井公司安全总监的王福国,作为中石油系统第一批二级公司安全总监,正式着手研究国内外通行的体系标准,王福国如饥似渴地学习,比照公司实际情况完善管理体系。“管理不是拍脑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是有要素支撑的。过去我们的安全制度是追着事故走,先有事故后有制度,那样永远建立不起来完善的安全制度。从那时起,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开始认真学标准,按照要素建制度,完善体系。”
时间来到2006年,王福国出任大港油田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主任兼安全监督总站站长,两年后大港油田与华北油田(钻探系统)合并成立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他再次被委任为渤海钻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处长兼安全监督总站站长。在王福国力导下,两家安全管理和文化不尽相同的公司坐到一起,开启合并后的第一项工作——为安全生产建章立制。渤海钻探成立初期,没有办公室,还要不停处理各种问题,王福国和同事们吃住在一起,披星戴月地调研、讨论、整理、完善各项安全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建立中石油第一家融合四个标准的QHSE管理体系,而且是一级管理体系,上下共念一本经,同唱一首歌,确保管理标准一致、安全要求一致、整体水平一致。此后这些年就力主逐步推动制度落实,使事故从多发到少发,再到偶发,力争不发。”又是一个8年,王福国用QHSE体系,将渤海钻探树立为中石油系统的安全管理标杆。
“风险管理”补齐短板、防患于未然
在王福国办公室的书架上,有一排特别的书。这是渤海钻探每年推出的《HES事件案例汇编》,里面收集的都是井队一线员工日常上报的安全管理“未遂事件”。每一项事件不但写明过程,后面还附有原因和防范措施。这本由员工实操“写成”的书,出版后人手一册,再反复学习。
风险管理,防患于未然,是王福国近年来力主倡导的安全管理方式。他进一步解释到,管控主要风险,这样就可以立竿见影、及时堵漏、降低事故发生,比如在危险作业、重点设备管控上,全面识别风险,出台危险作业管理办法,作业许可管理办法,出台主要危险作业保命条款,控制住主要风险就杜绝了绝大多数事故。王福国带领大家把公司里作业最危险的环节全都识别出来,专门制定管理办法,并为容易发生死亡事故的危险作业制定言简意赅的“保命条款”,目前共有21个。“我们把所有‘保命条款’做成动漫,一目了然,易懂易记。花这么多心思,就是要把大的风险控制住。”
美国的安全工程师海茵里希提出1:29:300理论,一起重伤或死亡事故,背后有29起轻伤,300起未遂伤害事件。因此,要抓好安全工作,必须善于从未遂事件抓起,从小事件抓起,从细微处着手。对于比较危险的事件,王福国不假思索地说,必须第一时间在全球作业点通报。他举例道:“2015年12月,钢丝绳同时发生三起断裂事件,我们第一时间通报,包括国外的井队在内的所有井队全部停用钢丝绳。后来经调查发现是钢丝绳生产质量有问题,我们果断把厂家资质取消。”
王福国深知,一个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并非决定于某一方面或某个基层之长,而是取决于方方面面之短。“因此,逐级开展‘六个评估’,从基层单位、岗位员工、生产时段、工艺技术、设备设施、施工环境入手,对于最差的基层队停产整顿,对于不合格的人调离岗位或培训,对于重要时段进行重点监控,对于落后的工艺进行改造,对于恶劣或存在特殊风险的环境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眼下是雨季,他们组织各井队针对已发生山洪、泥石流的玉门、长庆、山西、新疆等地区进行的专项检查正在进行中。
目前在渤海钻探,每年按照产值的1.5%计提安全生产费用,改进设备安全性能,改造现场的生产条件,取消液化气,天然气自动切断装置等。王福国说:“不依靠科技,安全水平想大幅度提升,不可能。过去我们钻井机械锚头完全靠人工操作,转速非常快,稍微失误就会把人卷进去,出事故最多,于是我们换成液压锚头,速度可控。国外好多企业的高空作业点都挂着防坠器,工人坠落瞬间锁扣锁死,坠落停止。我们给公司高空作业点全部配上。我们还发挥员工聪明才智,收集基层员工的安全技术改造成果,在全公司推广应用。”
至今,王福国还时常泡在钻井一线,突击检查、跟员工座谈,他认为,搞安全工作一方面建制度,另一方面就要推动制度落实。搞安全工作绝不能离开一线,否则就会闭门造车。
从一个井队到另一个井队,王福国和同事们不停跟干部、员工强调安全管理,以前还有工人不理解,觉得资料多、制度多,后来,慢慢掌握了安全制度的员工发现,正是这些“条条框框”规范了操作,这不是负担,而是安全。王福国他们也不断改变工作方式,由最初的批评、罚款,到现在提示、讲解、奖励,相互之间逐渐增进理解,让一切向着好的方向顺畅运转。
此外,身为渤海钻探安全环保与节能处处长的王福国,还要管理钻探中的环保问题。在他看来,新《环保法》实施后,企业压力大增,现在防渗、防污染方面,每口井多投入好几十万,虽然利润降低,但企业必须做到依法合规。”
从“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从“事故管理”变为“超前防范”,从“严格监管”变为“自我约束”,从“被动安全”变为“本质安全”,王福国一路探索,孜孜以求。在這位拥有23年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安全专家心里,没有什么比安全更加重要和珍贵。在茫茫草原、戈壁沙漠、黄土高原、天山之巅、异国他乡,都布满了渤海钻探人为祖国献石油的足迹,而王福国的理想,就是为每一位钻探人保障平安,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 陈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