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一
推进行业优化升级
——大中型骨干企业、“专精特新”科技型优势中小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人才优勢,向研发、设计服务扩展。
路径
通过科技成果推广、工业设计服务、科技管理咨询等方式,推进行业优化升级。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为行业、社会提供信息软件、节能环保等服务,为提升产业信息化水平、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服务。
2013年12月31日,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
2014年6月,首条生产测试线上线。
2015年12月,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伺服驱动器实现批量化生产。
…………
短短两年,公司从无到有,实现工业总产值1.2亿元、销售收入8000万元。
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是如何崛起的呢?
薄利难题
2013年,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其时,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机器人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重庆汽车、摩托车和笔记本电脑三大行业的产业布局,隐藏着巨大的机器人需求。
当时,重庆已经有近100家涉足机器人产业的企业,但是,它们都面临着相同的尴尬:缺乏关键核心技术。
重庆机器人企业因此一直受到国外上游企业的限制,生存能力不强。
“重庆机器人企业只能给外国企业‘打工’,赚取薄利。”重庆市机器人专家组牵头人何国田说。
重庆社平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上游企业非常强势。”社平公司负责人邓社平深有感触,“做一套几十万元的机器人系统,公司仅能赚几万元,这还没包括人工成本。”
当时,重庆只有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等少数几家研究机构和高校在做机器人技术研发,研发实力落后。
重庆距离“机器人之都”的梦想,似乎还很遥远。
很快,在重庆市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两江新区创新创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9000万元,成立了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
背靠国家数控系统的龙头企业等几大“靠山”,华数机器人公司诞生了。
技术攻关
2014年初,30岁的杨林来到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
作为重庆华数第一台机器人的研发者,杨林到现在都还记得当初的艰辛。
研发团队只有三四个人,每天加班。
同一个产品,要做三款备用品,以确保满足客户需求。
压力大的时候,杨林整夜睡不好觉。
在杨林的带领下,2014年6月,公司成功研发了第一台机器人。
“我们坚持创新引领,在关键技术、核心部件上持续研发突破,不断提升自主化能力。”杨林说。
华数坚持自主创新,短短两年,发展迅猛。每年投入研发经费近千万元,研发人员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71人。
以前,国内数控系统核心技术90%以上依赖进口。
现在,重庆华数机器人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攻克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工业机器人的五大关键技术部分即本体、控制器、伺服系统、电机、减速器。截至目前,华数已完成了本体、控制器、伺服、电机四大环节的研发和生产,并形成了四大系列27个品种工业机器人销售,申请自主知识产权30余项,机器人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部分机器人国产化率可以达到100%,产品性能完全可以与国外产品媲美。
华数机器人公司也成为国内仅有的两家能够同时自主研发、生产、销售机器人控制系统、伺服驱动、伺服电机和机器人本体四大核心零部件及机器人整机产品的企业之一。
机器人慢慢从“模仿制造”转变为“研发智造”。
抢占市场
2015年12月的一天,华数机器人公司生产厂房。
一批从国外进口的自动化设备刚刚“植入”伺服系统。
和以往不同的是,伺服系统是由华数机器人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
以前,受限于国外垄断巨头长期的技术封锁,中国高端智能装备一度难以实现突破。随着华数的技术攻关,无疑提升了机器人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随着技术的成熟,产量的不断提升及机器人自动化业务的扩大,产业链还会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相关企业随之入驻。
华数机器人公司积极对接产业链上中下游,注重“垂直整合”。在重庆,为华数机器人公司配套的企业有数十家,带动了机器人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2015年,华数机器人公司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工业机器人整机生产的龙头企业,形成了月产百台、年产千台的规模。
“同时,我们对接市场开发新品,聚焦一批细分行业深挖、精耕。”重庆华数机器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海滨说。
根据市场需求,华数机器人公司与跨国巨头错位竞争,瞄准国内制造业对性价比较高的专用型机器人的需求空间,专注家电、建材、化工等产业细分领域。“去年,东莞一家工厂的智能车间投用华数六轴机器人81台,创下国产六轴机器人在一个车间内批量投用的纪录。”杨海滨说。
2015年,重庆华数机器人公司的机器人产销量在西南地区企业中居首位,迅速抢占了市场。
“今年以来,订单一直源源不断。”杨海滨笑着说。
延伸服务
对于华数而言,卖了产品并不意味着结束。
机器人产业的特殊之处在于,不是单单卖产品,后续还需要提供一系列的服务。
一台机器人需要3—5名相关的操作维护和集成应用人才。但是,环顾中国的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在此方向的人才培养几乎没有。而机器人市场却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相应的人才储备数量和质量却捉襟见肘,导致国内大量的技术型人才难招。
机器人产业应用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和最难以绕过的障碍。
“要想取得长足发展,为‘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提供支撑,还需要搭建更大的研发平台。”杨林说。
为了填补国内工业机器人专业教材体系和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空白,2015年,华数公司总部投入200万元,编写机器人相关专业的系列教材。
无疑,此举将填补国内工业机器人专业教材体系和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空白,为重庆市着力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助力。
凭借自身的技术、人才优势,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开始向研发、设计服务上游扩展,为企业提升产业信息化水平、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服务。
针对制造领域高危、污染隐患较大工序,研发专用机器人,为其转型升级服务。
“要针对五金件、陶瓷、3C等行业,这些领域将会成为井喷式增长点。”杨海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