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永
曾经连续两年参与了杭州市江干区的信息技术学科教研活动,也长期通过网络等方式关注江干信息教研动态。无论是现场的互动交流,还是网络上的观察学习,江干区信息教研的激情、做法和效果都深深地触动了我,给予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江干信息教研活动超越了传统的培训、听评课的教研模式,走向了构建实践共同体范式,激发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内在发展动力。以往有很多教师尽管参加了大量的教研培训活动,但是面对具体的实践问题,却常常感到无法将所学的具体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的课堂中。实践共同体为解决教师研训弊端提供了良好的出路。
● 以共同体为载体
一直以来,由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学校内数量较少,难以形成有效的校本教研。即使是在区域研训中,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实践共同体打破了传统的学校界限,以共同体的形式让信息技术教师聚集在一起,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他们有基于日常教学实践活动或问题解决的需要,使得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背景和实际情况,分享自己的经验。在这个共同体中,没有地位高低的差别,只有参与角度的不同,这有利于真正形成一种平等合作的对话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对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而言将是至关重要的。在江干信息教研中,信息技术教师组成了不同形式的共同体,无论是以专题工作室形式,还是以携手互助形式,都为信息技术教师消除孤独感,提供了精神以及经验上的共享和归属。在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上,实践共同体中经验教师的引导、同伴教师的互助都成为共同体成员参与教育教学实践、获得多种知识的重要条件。
● 以教师实践为渠道
既然是实践共同体,那么就不单纯是简单的传统培训式或示范课形式教研活动。江干信息教研以教师实践问题为基础,强调将学习过程设置到负责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当中,通过共同体成员的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形成一种实践智慧,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江干信息教研设置了多个专题工作室,围绕着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最为关键的课程与教学问题开展实践探索。例如,从2014年开始开设了微课、Scratch、Robot、Moodle、3D打印和APP工作室,江干信息技术教师就是围绕这些主题开展课程与教学研究的。
搭建实践共同体,就是要将这种项目研究的开展真正内化为教师的内在发展需求。江干信息教师真正通过区域教研形式获得了群体认同、专业发展动力和成就感觉。江干信息技术教研模式真正为信息技术教师搭建了专业发展平台,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和信息技术课程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