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解析“探秘二维码”课程看技术如何融入教学

2016-09-10 07:22沈耘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沈老师探秘二维码

前言:

笔者早已听说,沈耘老师不仅仅是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的教学副校长,而且还是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市级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名师工作室中唯一的信息技术教师,于是在一次教学研讨会上我不顾初次见面的突兀,直接向沈老师进行了软磨硬泡式的约稿,希望她通过具体的案例来介绍一下她利用APP进行教学的心得。

也许是被笔者的诚意所打动,一周后,笔者成功地收到了沈老师的稿件。这是一堂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展示课,中关村第二小学展示的是“探秘二维码”课程。

看过沈老师的稿子,笔者想起了民国末年形意拳大师郭云深老先生的对联:有形有意都是假,拳到无心方见奇。

虽然沈老师是第一次在学生应用iPad的课堂环境下上课,但其课程设计之精巧,逻辑之清晰,目标之明确,很有大家风范。沈老师在课程设计中紧扣课程的目标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感,使学生不仅学会了技能,还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深化了思维。整堂课中,技术的使用一点不生硬,没有违和感,技术与课程融为一体。

下面,笔者介绍一下“探秘二维码”课程的教学设计,并跟随沈老师一起体验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学的魅力。

● 学习背景分析

1.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属于信息原住民,100%有使用iPad玩游戏和应用APP学习的经历,但还没有在信息技术课上使用Pad进行合作探究的经历。

根据前测,本节课的学生在二维码应用体验上有80%有过微信交朋友、建群的经验,50%有过获取活动及报名的经历,57.5%有过应用二维码进行购物和支付的体验。这说明半数以上的学生对“二维码”应用并不陌生。

“探秘二维码”这节课是学生应用移动学习工具iPad开展合作探究的活动,学生从多方面提出自己的疑问,课前查找资料,课上学习扫描二维码、制作二维码,并合作探究二维码,制作并分享学习成果。

根据前测,学生对“二维码”的秘密不知道的依次是:二维码诞生72.5%;二维码存储数据的秘密60%;如何制作二维码57.5%;二维码的隐患52.5%;扫码的秘密45%;二维码广泛应用的原因37.5%;其他20%。

这样的调查结论显示,学生对二维码的认知还很缺乏,所以开展探秘活动非常有必要,它一方面能激发学生根据问题开展探究,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使用移动工具和学习材料进行学习、探究和交流分享。

2.学习方式与学习手段

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

3.技术准备

学生:iPad(2人1个)并安装好相关APP。

教师:iPad、手机、电脑、相关APP、四叶草云课堂。

4.前期学习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学生没有在信息技术课上应用iPad作为学习工具的经验,但玩iPad的经验很丰富。因此,要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开展探究,同时为学生搭建“使用工具”的脚手架,帮助学生有效使用数码工具。

随着二维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生对二维码探究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所以问题来自学生,教师和学生共同查找素材,在课堂上提出探究问题,查找相关资料,使用学习素材,生成小组结论,共同制作学习成果,分享探秘过程,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入学习。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低阶问题(操作技术层面),包括扫描二维码、制作二维码;另一类是高阶问题(思维深度层面),包括二维码本身的各种疑问及探究方法和策略。

● 教学目标设计

1.学习目标

学会扫描、制作二维码;了解“二维码”的结构特点;体验应用iPad做学习工具,尝试合作探究“二维码”的学习方法;感知“二维码”的广泛应用带给生活的利和弊。

2.学习重难点

重点:探究二维码。

难点:探究方法。

● 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设计

1.导入环节

师:同学们,上学期的《校园植物》2D动漫,我们还没欣赏完呢,现在咱们先来欣赏一位同学介绍山楂树的作品,猜猜作者是谁?好多同学觉得用iPad输入网址太麻烦了,怎么办?大家出出主意吧。

许多学生由此想到了二维码。

师:对于二维码,你有什么思考和疑问吗?

2.学一学——认识二维码

(1)产生

学生在超市里购物时发现,商品包装上都会印着条形码,但条形码中仅能简单存储几种基本信息,如果需要存储商品更多的信息,它显然满足不了需求。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科技人员发明了二维条形码,这是条码技术发展中质的飞跃。在与一维条码同样的单位面积上,二维码的信息含量是一维码的近百倍。

二维码就是我们平时经常看到的黑白相间图形,它的应用范围特别广,邀请函、火车票、快捷支付等随处可见,就连现在最火的微信也有个人微信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等。

(2)结构

无论哪种二维码,其结构都相同:4个角的其中3个,都印有像“回”字的小正方形图案,这用于对二维码的定位;其余部分则是用于信息存储,它可以存储文字、图片、网站等相关信息(如图1)。

学生使用“二维码工房”APP,扫描同学作品的二维码。用扫描的方法验证制码是否正确。

(3)学习实践一

学生通过学习微课,使用“二维码工房”软件的制码功能,制作本组的2D动漫作品二维码,并分享提交到云课堂。

3.研一研——探秘二维码

教师引导:既然要探秘,就先看看课前做的调查,看看学生不知道的二维码秘密有哪些,这样能有针对性地去探秘。教师出示学习单上的问题,让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各种疑问的探究工作:①二维码的应用范围。②二维码的结构特点。③扫码能获取的信息类别。④二维码的优势和危害。⑤制作二维码的工具及方法。

(1)学习实践二——制作“探秘二维码”手抄报

学生通过学习云课堂中的微课和学习单,利用平板电脑自查资料,将一一解开对“二维码”的疑惑,并分享到手抄报中。

(2)分享探究结果(如图2)

4.总结环节

学生通过这节课合作探究了二维码的秘密,扫描并制作了二维码。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收获,教师设计了问卷调查环节,学生只要扫描二维码即可访问调查问卷,完成问卷后自测学习成果。

课后调查问卷结构简单,都是多选题,且通过“问卷星”生成。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访问后在网页上填写提交,系统自动统计结果,这不仅能让教师反思教学过程,还能让学生在问答过程中再次经历思考的过程,以加深整堂课的印象。

后记

看过这堂课的教师都觉得整堂课非常紧凑,时间安排合理,沈耘老师带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神奇的知识旅程。课上,沈老师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缜密细致的课程安排,让学生们亲历了从二维码的历史、结构、发展,一直到自己制作一个二维码这样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体验活动。这堂课,沈老师使用了iPad进行教学,虽然iPad是学生们平时接触较多的电子设备,但它作为课堂学习的工具还是第一次。课堂中,学生们随机生成了很多问题,沈老师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成熟的教学理念,不仅圆满地解决了学生们的问题,更让课程按照安排顺利地进展下去。整堂课,学生们不仅接触了“云打印”“无线分享”“二维码制作”等新技术,更生成了很多设计精美的海报。这些海报,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探索到的技能都进行了详尽的记录。学生们在分享海报的同时,也分享了知识。

整个课程结束后,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的李云文教授给予了沈耘老师高度的评价,他说:“这次课程生成的问题都是课上随机的,所以解决问题是困难的。这种课堂形式是一般的老师不敢尝试,更无法驾驭的。沈耘老师展示出了自己高超的教学能力,不仅完美地驾驭了课堂,更让学生真正学到了技能。”

看完沈老师的课程设计,笔者联想到了前不久黎加厚老师关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师需要掌握哪些新能力的一篇文章,黎老师在文中写到:“大多数教师都有手机,但仅仅是用来打电话、看微信、收发短消息等,没有想到如何使用手机APP资源开展教学。”他提出:教师要掌握课堂上使用手机等设备组织教学所需要的新能力,包括如何制作教学资源的二维码,如何搜索、筛选适合自己教学的手机APP资源,如何设计开发面向学生移动端的微课程资源,如何在学生拥有设备(黎老师更推崇的是学生自带设备,即BYOD)的环境中组织教学活动、促进高质量学习、实施基于大数据的循证教学,等等。

笔者发现,在沈老师的这堂课中,这些能力都有展现,而且运用得了无痕迹。我想,这可能会有沈老师“技术能力”的部分因素,但更多的应该还是,沈老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用技术,而是如何真正满足学生学习的获得感。

猜你喜欢
沈老师探秘二维码
人体呼吸的秘密
我难忘的启蒙老师
二维码
我的竹笛老师
银联发布二维码支付标准
魔法洞大探秘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
探秘浮力
探秘“纸船承重”
了不起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