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琰琰
一、统计分析
1.报刊转载排名
2015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英语教与学》(以下简称《小学英语教与学》)共转载论文151篇,被全文转载的报刊有44种。其中《小学教学设计》《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教学月刊(小学版)》等报刊的转载量排在前10位,占转载论文总数的77.5%。
2.作者单位、地域分布情况统计
以转载论文第一作者统计,47.0%来自小学,37.1%来自高校,其他作者来自教研室、教科院、教师进修学院等教育科研单位。其中,第一作者来自江苏的文章有47篇,占总数的31.1%;第一作者来自浙江的文章有24篇,占总数的15.9%;第一作者来自北京的文章有18篇,占总数的11.9%;第一作者来自广东的文章有12篇,占总数的7.9%;第一作者来自上海、山东的文章均有7篇,占总数的4.6%。来自上述6个地区的文章总数为115篇,占转载总量的76.2%,地域分布极不均衡。
二、热点与重点问题
1.教材分析
2011版课标颁布以来,遵照教育部的安排,相关的各出版社都进行了英语教材的修订工作,修订版教材也陆续投入使用。关于修订版教材的介绍也顺势成为研究的热点。2015年关于修订版教材介绍文章的作者以各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居多,像《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组何锋在对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评价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教材修订的要求和重点,以及修订后教材的教学内容、单元板块及主要特点(《小学英语教与学》2015年第1期)。(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引文均来自2015年《小学英语教与学》,只标注期数)外研社基础分社教材编辑部则指出《英语》(新标准)修订版教材的指导思想是素质教育思想和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并介绍了教材修订涉及的内容及框架结构(2期)。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编辑室高级编辑周佳、马茜分别对《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一年级起点)》一年级教材修订的具体变化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周佳还在文中针对新增板块Letters and sounds的教学,教材字体的选择和教学中手写体的书写问题进行了解答(周佳,11期;马茜,12期)。
除了单纯的修订版教材的修订说明,研究者也把视角关注到新旧版本教材的比较以及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上。杨勇以PEP小学英语2003年版与2012年版三年级上下册教材为例,将两版教材从编写思想、内容与结构、教学方法及教材图片设计几个方面进行比较(3期)。肖靓则对香港朗文小学英语教材和广州版小学英语教材进行了比较,指出两套教材有各自优势,并且可以从教育理念、地域文化渗透、语言知识、组织形式、教学风格等方面进行相互补充(3期)。
2.翻转课堂及微课
翻转课堂及微课作为新兴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了个性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空间,被广大教师应用到各个学科领域,并成为研究的热点,小学英语学科也不例外。
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对教学平台上的学习资源进行观看和学习,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方式完成对课程学习、答疑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李晨,9期)。它的实质是“先学后教”,翻转的是教学程序,从“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通过改变教学顺序来实现课堂转型。“学生能学的,自己先学,课堂上执教老师帮助学生解决更为困难或重要的问题”是“翻转课堂”的出发点,“翻转课堂”坚守的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为使命(潘志琴,9期)。在小学英语课堂实施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是具有可行性的,这是因为它符合小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蒋婷婷,9期)。结合翻转课堂已有的研究成果,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英语基本都采取以下模式。课前活动:自主探究,了解学习内容,激活已知图式(教师发布学习资源并提供学习任务单);课堂活动:交流互动,进行知识的内化、吸收,搭建新知识支架(课上协作);课后梳理:归纳、总结、拓展,完善知识框架(课后巩固);补充评价(李晨,9期;徐苏燕,9期)。翻转课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挑战,比如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及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亟待提高,需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需合理安排学生线上先学内容及形式,需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课前学习及课后拓展的指导及监控需加强,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英语的表达能力需提高(李晨,9期;潘志琴,9期;蒋婷婷,9期;徐苏燕,9期)。
翻转课堂的确对我们的教学实践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也掀起了改革的热潮,但是在这种“热现象”的背后,应该静下心来思考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由“课前输入+课堂内化”构成的翻转教学路径是否符合我国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宗旨?如果符合,翻转模式与现有的英语教育教学模式之间应该呈现何种关系?是“颠覆”“转变”还是“修缮”?针对这些问题李淑平指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改变,其中,课堂输入环节需要翻转模式的合理修缮,课堂输出过程则必须大力翻转,但绝非盲目颠覆。除此之外,小学英语教育若要真正彰显活力并行之久远,就不能拘泥于悠久的传统、限于流行的翻转,或囿于庞大的慕课,必须在教育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改变课程结构方式(12期)。
目前,微课也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研究热点。研究者对于它的关注不低于翻转课堂。微课的核心要素是微视频教学,一般以5分钟为宜,内容力求“短小精练,角度开放,可以是讲解类、答疑类、实验类、活动类等,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完整性、针对性和示范性,强调的是某一知识的深度,而不在于知识的广度”(姚少华,12期;施俊亚,12期)。关于微课的意义,姚少华指出,微课不仅适应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而且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和研究的新平台(12期)。惠婧和仇娜则指出,微课对课堂教学能起到有效辅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课前知识初探,文本渗透;课后巩固拓展,作业延伸;教与学的空间更宽广(12期)。针对小学英语微课的开发和实施,姚少华指出,首先微课选题要主题突出,“从学生中来”;其次是以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为最终目标;最后在教学各阶段要灵活使用(12期)。施俊亚则认为,小学英语教学中合理设计和应用微课,并将其价值发挥到最大,需要教师把小学阶段的英语知识点专题化、系统化,为学生建构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学习平台,开发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12期)。当然研究者也认识到目前对于微课的研究和实践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如:微课资源建设不全面,微课视频模式单一,微课视频利用不充分,等等(姚少华,12期)。
总的来说,研究者关于微课的研究,主要是结合案例探讨它的设计制作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从实践层面谈的较多,而对于它的本质内涵、它的功能、它的技术性都涉及较少,这都需要研究者进一步地讨论。
3.语言运用能力培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是实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的具体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关于语言运用能力包含的范畴,岑海兵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英语不仅仅是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还应该发展综合语言语用能力,它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运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7期)。
关于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实施途径,有研究者强调实施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让学生在准确理解语言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沟通交流,学会运用英语语言完成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任务,达到做事情的目的。其次,教学活动设计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相关联,反映学生的真实交际需求。最后区分清楚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真假任务,对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而言至关重要(岑海兵,7期;李唯,7期)。还有研究者指出借助Free talk(自由交谈)这一具体的课堂活动形式,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是因为Free talk的精髓之一是能够给学生“Free”的机会,让他们能将自己的想法用英语表达,和同学进行交流(姚凤清,4期)。国外许多国家也都非常重视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陈效新分析梳理了澳大利亚英语语言课程教学特点,指出澳大利亚英语语言课程教学目标实用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趣味化以及教学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大大提升了其在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方面的有效性,这为我们重视语言应用、加强内容教学、突出语言输出、强化自主学习,从而实现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培养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12 期)。
4.语音意识
作为一种重要的元语言知识,英语语音意识对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语音加工的重要技能,也是提高读写技能的基础,单词的拼写、记忆以及阅读速度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语音意识。关于语音意识的概念,其涵盖范围不同,界定也不同。从大的涵盖范围来看,即从语音意识涉及的心理过程、认知技能或能力、语音单位三个角度来看的话,语音意识可定义为个体对口语中不同层次声音结构的心理表征和操作能力(康翠萍、孔令跃,10期)。小的涵盖范围,即单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英语的语音意识主要包括三种表征形式:音节意识、音节内意识(首音—韵脚意识)和音位意识(于小燕,10期)。还有研究者认为,语言意识是语音单位与规则意识的结合体(于海静,8期)。尽管研究者们对语音意识的理解有所不同,但也没有影响其重要性的凸显。
小学生英语语音意识培养最突出的贡献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对早期阅读尤为重要。几十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语音意识与阅读能力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音素意识与阅读能力之间,英语字形与语音之间存在着字母或字母组合与语音间的对应转录关系,不仅对于低年级阶段儿童是如此,而且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阶段(康翠萍、孔令跃,10 期;于海静,8期;王瑶、郝晶晶,10 期)。儿童阅读学习的困难主要源于语音意识落后,如没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则会影响其未来流利阅读的发展(王瑶、郝晶晶,10期)。
第二个是对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效果显著。英语语音意识训练不但能够提高儿童英语语音标准度,还能有效地提高儿童的词汇短时记忆能力、词汇识别能力及词汇拼写能力(于海静,8期)。
关于小学生英语语音意识培养的途径,研究者结合教学实践也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于小燕认为应以英语学习策略理论为指导,设计与组织适当的活动,以使语音教学更加有效(10期)。于海静则指出需要通过字母、字母组合与字母音和组合音的教学;词形与词音连接教学;句子与故事阅读教学这三个阶段的教学实现形与音的联接,进而达到获取语言技能的目标(8期)。王瑶和郝晶晶将语音意识的培养归纳为三个阶段,从初到高依次为韵律感培养→节首和韵脚的合并和切分指导训练→音位操控意识(10期)。康翠萍和孔令跃认为培养小学生的语音意识有两种基本途径,一种是显性教学,指通过显性、公开的策略学习语言项目;另一种是隐性教学,指通过无意识接触语言输入而发生的学习(10期)。无论采取何种培养途径,研究者都应在厘清语音意识概念的基础上,锁定明确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小学英语语音意识培养的特色路径。
5.教师专业发展
促进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即关注其在职业认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自我规划、科研能力等方面的整体提升,对保障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目前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研究者基本上都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统计得出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责任感、职业认同感有待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不足,教研和反思能力欠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薄弱;信息素养亟待培养和提高(翟红英、韩子炜、范莎莎,3期;田成全、李芳,3期;马惠萍,3期)。
那么如何改变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培养和完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呢?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几条途径。第一,运用非正式学习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刘锋、张京鱼,2期)。第二,加强小学英语教师教育改革。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是:改革职前教师教育;加强小学英语教师教育;加大助理语言教师的引进和教育;搭建基于高校与小学合作的教师教育平台(骆风娟,9期)。第三,加强小学英语师资培训。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设置培训课程;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培训工作保障和管理机制;关注受训教师的差异,激活培训模式;加强培训教师队伍的建设(田成泉、李芳,3期)。应建芳针对教师培训,还建构了“APPLE-PIE”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五个内容模块:Acting skills;Pronouncing skills;Presenting skills;Learning strategies;Educating art(7期)。第四,健全各级教研组织,完善校本培训机制。除各种培训机构举办的定期的或不定期的培训活动以外,教师在任职学校的教学实践对他们专业化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惠萍,3期)。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被当作教研组突破行政性过度与专业性不足等诟病的新发展路径(林美,8期)。
三、未来研究展望
1.核心素养
新课改和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突出“核心素养”的建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确立,是引导英语学科课程标准整体研制的关键要素,也将对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解和教育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导和指引作用。在小学英语学科领域,同样要追问英语的核心素养以及学科素养是什么。因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对学生培养目标的一种带有结果性的规定,涉及各个学段、各个环节,必将成为小学英语2016年研究的热点。
2.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不同于2001、2003及2011年版课标对英语课程总目标五个方面的划分,新课改将其划分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培养。那么什么是语言能力、包括哪些方面;怎么理解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的区别是什么;发展学生哪些思维品质、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思维是否与考试成绩冲突;小学英语追求的文化意识目标是什么、同中学的有什么不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文化意识;等等。一系列关于这四个维度内涵及培养途径的讨论必然是2016年研究的热点,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中国英语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
3.微课及翻转课堂的再研究
微课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在小学英语学科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广研究和应用。但同时对它们的质疑和争鸣也开始呈现出来,研究者开始静下心来探讨这些教学模式是否真的适合小学英语课堂,或者说如何使它们更加的适合,并且更具有学科特点,因此关于微课及翻转课堂的再研究也应该是2016年研究的一个方向。
4.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及小学生阅读素养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体系标准研制”,致力于制订我国第一套小学英语阅读分级标准,确定与之匹配的分级阅读书目并建构出适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王蔷,9期)。围绕这一课题的系列研究能极大地改变我国英语分级读物混乱的局面,进而促进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循序渐进的发展,所以说这项研究的成果是非常值得持续跟进关注的,同时它也给研究者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5.教师学科知识
教师学科知识作为教师教育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成为一个合格教育者的基本保证。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限。而从实践课例的角度分析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类的研究也应该是研究的热点,因为这样的研究才更能为一线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改进和专业发展提供方向和思路。
6.评价及命题研究
评价研究一直都是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但也是一个难点。对于评价机制不健全的小学英语学科来说,形成性评价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研究问题,这是因为国内许多教师常常望文生义,对形成性评价存在较大误解或曲解,例如,有的老师将形成性评价等同于课后测验或激励体系,所以关于形成性评价内涵及实践策略的研究是值得深入分析与研讨的。另外关于作业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档案袋评价等,这些都是研究者们需要关注的热点。关于命题研究,作为难点问题,期待研究者在这方面的突破。可重点关注如何科学地确定符合小学英语特点的命题类型、如何把握题目的难度、如何实现命题数量和质量的均衡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