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阳
北京市东城区革新里小学一年级学生郭雅馨昨天登上了中国农业大学的舞台,一人分别在舞蹈、古装剧、音乐剧中担任“领衔主演”。坐在台下观看女儿演出的郭海洋、倪进娟夫妇满脸微笑,乐在心里。7岁的郭雅馨是第一次登上大学校园舞台,她说“既紧张又兴奋”。
去年9月,郭雅馨进入革新里小学就读。郭雅馨的老家在安徽农村,父母在北京经营文具生意十多年,她在北京出生,在北京上幼儿园,两三岁时便喜欢跳舞。上小学后,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革新里小学很快发现了郭雅馨,她被招进一年级的“花之梦”剧组,开始接受话剧艺术熏陶。
在革新里小学,班班有剧组,年级有剧社,学校有剧团,全校学生每周都上一节话剧校本课,每位语文老师兼任话剧课教师。从此,6岁的郭雅馨和同学们每周都在班主任杨秀灵和话剧团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台词朗诵、舞台表演。郭雅馨认真听,反复记,用心体会,慢慢理解和把握角色。
母亲倪进娟说,女儿学习比较专心,现在养成了一个较好的学习习惯,对功课不放松,对舞蹈和话剧也下功夫,经常一个人默默背台词,在家里悄悄模仿剧中人物,每次排练都很投入。郭雅馨在课外还报了绘画班、英语班,学习起来兴趣十足。
革新里小学提出“播撒阳光办教育”的发展思路,明确了“修艺润德 阳光成长”的办学特色,以戏剧启迪人的思想、净化人的心灵、涵养人的品格,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
戏剧融入学校管理
学校秉承“办阳光教育 创优质精品特色校”的办学宗旨,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全覆盖、多维度的管理模式。
在推行阳光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借助戏剧教育,使管理更具人性化、更富有阳光的温度,努力做到精神文化有方向、校园文化有品质,制度文化有生机。学校提出了精神文化的四观即教育价值观——尊重,理解,赏识,激励;育人价值观——帮助学生走进阳光是教师的最大职责;管理价值观——帮助教师走进阳光是干部的最大职责,情感价值观——在艺术阳光中体验自豪感、在艺术阳光中获得尊严感、在艺术阳光中享受幸福感。
学校制定出台了阳光教育发展策略,实施“一体两翼”“12345工程”,把阳光管理、阳光课堂、阳光文化、阳光社团、阳光评价作为阳光教育的发展途径。这其中,一体则是指发展途径五维一体,两翼则是指阳光教师和阳光少年。
“12345”工程中的“1”是指打造感染学生的校园文化,这是阳光教育的前提;“2”是指给予理解和尊重两种关爱,这是阳光教育的动力;“3”是指培养智商、情商、意商三种品质,这是阳光教育的内容;“4”是指做到学会尊重、学会赏识、学会做事、学会发展,这是阳光教育的目标;“5”是指实施德、智、体、美、合五种教育,这是阳光教育的载体。
学校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融入有色彩的戏剧中,将学校特色发展规划融于每学期艺术教育工作的计划中,生成人的主动精神,敲开了师生追求真善美的心灵之窗。
戏剧完善课程建设
学校在校本课程发展纲要的框架下,全员参与撰写了全国首套以校园话剧为核心内容的校本教材——《童艺情韵》,目前已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上市。这套教材的研发与课程的设置,正是要实现以艺术语言为载体促进学生整体语言能力的发展;以综合表现为手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体验性、反思性学习;以艺术展现为载体增强记忆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主体调动为手段,以素质教育为主旨实施兴趣培养、专业培训与成功教育。
通过语言及表演的基础练习,学生初步了解、掌握语言艺术与表演的基本知识,提高舞台表现力;通过戏剧教育增强孩子的角色意识,提升语言交流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及自我表现能力,并启发思考,促进才艺发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戏剧表演的学习,有效促进孩子的个性气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最终实现培养健全人格、塑造完美人生的育人目的。
同时,我们也将戏剧教育引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在国家级课程中找结合点、在专项训练中找研发点、在真实任务下找联动点、在教学实践中找落脚点,教师每一个精心设计都是为孩子找到了一个学习的兴趣点,拓展了参与的角度,搭建了一个展现的平台。我们还非常注重科研引领,通过科研进一步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
戏剧提升学生素养
“赤橙黄绿青蓝紫,赏艺修德润品行,阳光瞳瞳映笑脸,革新园中花满蹊”是学校学生目前发展的真实写照。在建设阳光校园的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话剧教育发展点与生长点,进一步拓宽育人功能,让学生因融入艺术,因阳光而快乐。
1.建设个性多彩的阳光社团——教给每个孩子有用的知识,六年润泽一生
学校已形成以金帆话剧团为核心,以七色梦舞蹈团、花儿朵朵管乐团、爱乐少年合唱团、阳光体育团为外延,茶艺团、书画团为补充的校本社团的多元发展模式,始终着眼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为孩子创造真正的教育生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
在原有“班级有剧组——年级有剧社——学校有剧团”的梯队建制基础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道德润泽、传承礼仪文化的理念引领下,我们将戏剧培养同校本教材相结合,分年级制定了德育培养目标,即孝、理、信、仁、智、义,同时将习惯养成教育目标,即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交往习惯、安全习惯,将戏剧艺术的修为教育、文化教育、道德教育功能最大化发挥。
2.搭建立体多彩的阳光舞台——让每个孩子都精彩绽放,人人都很重要
孩子们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瞬间以戏剧的方式搬上荧屏,登上舞台,达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效果: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是学校一项特色活动,多年来均开展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校园艺术节活动,逐步从学校操场走向评剧院、天桥剧场、中国儿艺等最高艺术殿堂,将经典剧目搬上舞台,将师生原创剧本、改编故事进行艺术加工,生动演绎,使每个孩子都能精彩绽放;升旗时刻的风采展示作为一项常规活动,也是孩子寻找自信、体味成功的舞台;富有创意的激励性活动最能激发孩子潜能并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原创剧本大赛、优秀班级剧组、优秀年级剧社PK、革小金狮奖章评选等活动都深受孩子们喜爱。
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达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排练中的交流、台词的对白促进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之间的融合;通过生动的表演、揣摩内心的感受拉近了孩子间的距离;通过相互的包容、心与心的碰撞模糊了孩子间文化背景的界限。在此基础之上,学校还注重与国际文化之间的接轨,带领剧团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澳大利亚悉尼剧院等地交流演出,使孩子们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感受到艺术是无国界、无地域之分的。
3.开展特色鲜明的艺术考级——帮助孩子记录精彩幸福童年
《童艺情韵争帆路》是我们根据学校发展特色,自主研发的评价手册,不单单是记录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多的是记录孩子的成长足迹和在艺术方面的收获。将照片、原创剧本及活动体验日记囊括其中,每年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积淀,会得到一艘彩色的帆船,小学毕业时换取的金色帆船更是童年生活收获的宝贵财富,因为它见证了一个具有六德四行阳光学子的成长。长大后,翻开这本册子,学生一定会发现——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童年,这就是我在革新里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我是这样在艺术的滋养中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