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玲
这个学期,我运用“尊重·合作”教学模式,再次执教《矛和盾的集合》,深刻感受到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课前预习探究:尊重学生自主体验
五年前在讲《矛和盾的集合》时,课前我只是让学生读熟课文,而这次,我运用“尊重·合作”教学模式讲课,让学生进行预习探究,带着思考进课堂。我设计的预习探究作业分为“预习知识”和“问题探究”两部分。其中有这样一项要求:“坦克的发明源于一场比赛,请你用直线画出描写比赛的语句。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五年前,我是在课堂上引导着学生品词品句感悟的。而这次,由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探究,然后在课上进行反馈。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们不仅能独立画出描写比赛的句子,而且在同学的相互补充交流中,能抓住词语体悟比赛的激烈紧张。
课中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能在小组活动中感受到互帮互学的快乐。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时,我采取了填写表格的形式:发明家与朋友手持矛和盾进行比赛,危急时刻,发明家发现的问题是什么,解决的办法又是什么,分别填入表格中。
五年前,我同样使用了表格。但那时我采用的是“教—扶—放”的教学方式。先带着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理解语句,然后填写“在危急关头,发明家发现的问题是——盾太小了,他想到的解决办法是——做一个大铁屋子,保护自己”。接着让学生自己默读3、4自然段,照样子填写表格,体会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最后交流反馈。
这次,我没有指导,而是让学生直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然后填写表格。果然,许多学生填写的情况不理想,而一位平时不爱写作业、顽皮的男生却填得很好。于是,我让他把自己的想法跟组内同学交流,他的脸上立刻溢满了笑容,兴奋地说了起来。我又到其他组巡视,第一圈下来,各组都有不知如何下笔的同学。我发现了问题,及时引导组内进行交流。第二圈巡视下来,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比刚才有了进步。于是,我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两个小组到讲台前与全班同学展示交流。
课尾延伸探究:激发学生创作潜能
在《矛和盾的集合》最后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你就是发明家,仔细思考,可以把哪些事物的长处集合在一起,发明出一个新的事物。请你写下来。”
小练笔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引起了学生的发明兴趣。他们的发明令我喜出望外。有的写:“想发明一顶特殊的帽子,天热的时候遮挡阳光,下雨的时候就把它摘下来,打开成为雨伞。”有的写:“想发明一种新型器具,平时爷爷散步时当拐杖用,买菜的时候就当小车用。”有的写:“想把玫瑰花的艳丽和茉莉花的清香集合在一起,发明出一种新的植物。”……下课了,依然有学生围在我身边滔滔不绝地讲他们的发明设想。这节课,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与能力,还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一双乐于发明的巧手”“一种勇于探究的精神”。
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让我对“尊重·合作”教学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坚定了我继续运用“探究作业本”提升教学效率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