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
《关雎》的文学美之一就是,美在重章叠句。
读《诗经》,必须知道“重章叠句”四个字,它是能够概括《诗经》中很大一部分诗歌的一种表达手法,一种语言表达的现象,一种诗歌结构的形态。
所谓“章”,即“乐章”(“章”字的本义是一段音乐的结束),后指诗歌的段落,也指文章的段或篇;“章”,主要是“段”的意思。
所谓“重章叠句”,是诗的上下段或上下句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重章,指各段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叠句,指相同的句子反复使用并前后呼应地重叠。
“重章叠句”在《诗经》中是语言运用的一种技巧和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这一样式的最初形成是为了便于歌唱、记忆和传诵。就乐调而言,诗的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
《诗经》的305篇诗歌中,运用“重章叠句”手法的约占一半。它们在复唱中不断地使用一个调子或是相同的句式,这也就形成了《诗经》篇章结构和语言上的一大特色。
《关雎》也是如此,我们可以这样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第一章的4句:先写雎鸠关关对唱,然后直写“君子”对淑女的爱情和愿望。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这是第二章的8句,描述“君子”因思念美丽善良的姑娘而寤寐(日夜)不忘、寝食不安。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三章的8句,描写“君子”想象、向往自己愿望实现时的美好情景和欢乐之情。
这种结构特点、章法特征带来的表达效果是:
1.表现出诗歌形态的美感
这种美感表现在结构的精美齐整之上,表现在复沓的章法之上,表现在句子的呼应之上。不仅如此,它还表现着一个微妙的情感故事,最后一章仍然在写君子对淑女的向往。君子求之而不得,以后的情形让人想象,表现出悠长的余味。
2.表现出故事层次的美感
《关雎》讲述的是一个单纯美好的故事,着重于叙述事件,其明晰的层次为:“君子”见而爱上“窈窕淑女”,这里写的是思慕之情;“君子”梦寐以求“窈窕淑女”,这里写的是追恋之情;君子想象取悦淑女、向往得到“窈窕淑女”的情景,这里写的是喜悦之情。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是主人公层层递进的情感发展过程。
3.表现出主人公抒情的美感
因为重章叠句,一唱三叹,诗歌就表现出回环往复的复沓之美。特别是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反复歌咏,深化了诗歌的内容,渲染了深情的气氛,显现出了诗的节奏感、韵律感以及深长的韵味。反复咏唱之中,节奏似乎越来越快,强化了情感波澜的显现,表现出往复进行的抒情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