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业 乙常青
哭,是人类生理情绪的一种表达或表露,亦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哭一般定义为由于痛苦或激动而流泪出声。诗人善用“哭”字,“哭”出佳句。
“哭”——刻画抽丁的惨状。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杜甫《新安吏》)唐王朝为了补充兵力,大肆抽丁拉夫。杜甫这时正由洛阳回华州任所,耳闻目睹了人民罹难的痛苦情状。杜甫对着这一群哀号的人流,究竟站了多久呢?只觉天已黄昏了,白水在暮色中无语东流,青山好像带着哭声。这里用一个“犹”字便见恍惚。人走以后,哭声仍然在耳,仿佛连青山白水也呜咽不止。似幻觉又似真实,读起来叫人惊心动魄。
“哭”——描绘被遗弃女子的痛苦之状。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杜甫《佳人》)朝三暮四的丈夫,却只看见新人的欢笑,哪里还能听得到我这个旧人的哭泣声呢?轻薄的夫婿无情地抛弃了她,在她的痛哭中与新人寻欢作乐去了。诗句写负心人的无义绝情,被抛弃的人伤心痛苦。字里行间充溢着悲愤不平的情绪。一“新”一“旧”、一“笑”一“哭”,强烈的对照,被遗弃女子声泪俱下的痛苦之状,如在目前。
“哭”——表达对亡妻的爱恋。
“怪来醒后旁人泣, 醉里时时错问君!”(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五)》)
醉后吐真言,这是常情;醒来但见旁人啜泣,感到奇怪。一问才知道,原来自己在醉中忘记爱妻已逝,口口声声呼唤妻子哩!“时时错问君”,再现了过去诗人一刻也离不了这位爱妻的情景。元稹对亡妻韦丛有着真诚执着的爱恋,悼念逝者,流泪的应该是诗人自己;现在偏偏不写自己伤心落泪,只写旁人啜泣,从旁人啜泣中见出自己伤心。诗句沉痛感人。凄惶之态,凄苦之情,撼人心弦。
“哭”——感叹读书无用、怀才见弃。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六)》)读书为何无用?有才学为何不能见用于世?诗句遒劲悲怆,把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造成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已久的忧愤情怀。“辽海”指东北边境,即唐河北道属地。从元和四年(809)到元和七年,这一带割据势力先后发生兵变,全然无视朝廷的政令。唐宪宗曾多次派兵讨伐,屡战屡败,弄得天下疲惫,而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如故。国家多难,民不聊生,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一;由于战乱不已,朝廷重用武士,轻视儒生,以致斯文沦落,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二。“文章”指代文士,实即作者自己。“哭秋风”不是一般的悲秋,而是感伤时事、哀悼穷途的文士之悲。此与屈原的“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九章·悲回风》)颇有相似之处。时暗君昏则文章不显,这正是屈原之所以“悲回风”(“ 回风”即秋风)李贺之所以“哭秋风”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