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建梅
“连环杀手”的兴起
连环杀手又称连续杀人犯,是指一个或多个杀手把受害者一个又一个地杀害,多数是谋杀。
1888年8月7日到11月8日间,在伦敦东区的白教堂一带,发生了一系列惨案,凶手以极其残忍的手法连续杀害至少五名妓女。由于这些惨案中的受害者皆被开肠破肚,内脏及其他器官也一并被凶残地切割,使得这名连续杀人犯被称为“开膛手杰克”。就时间而言,“开膛手杰克”并不是史上第一个连环杀手,他的犯案时间也只有短短的三个月,但他的虐杀方式及大胆的犯案手法引起当时英国社会极大的恐慌,使他成为英国历史上及欧美文化中最恶名昭彰的头号连环杀手。犯案期间,“开膛手杰克”多次写信至相关单位挑衅,却始终未落入法网,这一结果也催生了一个全新的职业:犯罪侧写。
但显然,“开膛手杰克”也成为连环杀手的“楷模”,在他肆虐伦敦街头后的百年间,其他连续杀人犯纷纷起而效尤。强暴、施虐与谋杀,这些凶犯宛如人类中的鲨鱼,嗜“血”如命。连环杀手虽属少数,对社会却有着极大的杀伤力。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心理,使得某个人成为连环杀手,犯下令人发指的暴行呢?
病态心理与变态心理
病态:指不正常、不健康的情形、表现;也可形容心理上的不健康(如嗜血,自残等)。病态的重点在于“病”,是由器质性病变而导致的心理异常及行为异常,患有精神病的连环杀手可以称为病态杀手。
变态:持续地偏离常态被称为变态。是指并非由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精神上、心理上的扭曲。多数连环杀手都属于变态杀手。
普通人对连环杀手往往怀有误解,或者认为他们都是精神病患者,是在不自主的状态下犯下罪行,或者认为他们具有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只有在“坏”人格的控制与主导下才会犯罪,如果他们被医治好,就不会再杀人。
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确有连环杀手患有精神疾病,但多数连环杀手都有着清醒和理智的头脑,他们杀人只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他们是披着人皮的狼,每当“月圆”之时,他们就会露出毒牙,忍不住寻找下一个被害者。杀戮是他们的梦想,他们永远不会满足,只会不断地进行下一次的杀戮。这才是“连环杀手”的真正面目。
心理学家保罗·布里顿是英国首屈一指的犯罪侧写师,他说:“我常看到真正的心理变态者,他们天生有种特质,即使他们有教养,教育程度高,工作机会好,聪明又健康,各种条件都优人一等,然而他们获利愉悦的唯一方式,却是透过伤害、剥削和操控他人,他们有能力知道这是错误的行为,但他们对错误的认识不同于多数人。”
连环杀手之固定模式
虽然“开膛手杰克”从未被抓捕归案,但许多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如将受害者肢解剥皮,制成手工艺品的艾德·盖恩;谋杀了48名性工作者的“绿河杀手”加里·里奇韦;谋杀了可能高达40名校园女生的泰德·班迪等等,却最终落网。在连环杀手的锁定与追缉中,犯罪侧写师的协助至关重要。
犯罪侧写基于一个根本的前提,即每个人的行为模式都可预期,连环杀手也不例外。当凶手从媒体报道或警方通告中得知自己的犯罪行为已暴露时,他或许会试图改变行为模式,避免被抓捕,但他终究会重拾旧习,因为他只有从某种特定的行为中才能得到快乐,一经改变便无法获得满足。犯罪侧写从以下各方面收集资料,寻找连环杀手的行为模式。
模式一:受害者类型
街头人潮如涌,每天会有那么多人与凶手擦身而过,为什么他选了她(他)?受害者的哪个特质吸引了连环杀手?
只有找出受害者类型警方才能知道已发生的旧案中哪些是这名连环杀手犯下的,也才能推测出他的下一个目标将是哪类人,甚至是哪一个。
“开膛手杰克”的目标是街头流莺,校园杀手泰德·班迪的目标是校园里的女生。但多数受害者的特征都没有这么明显,需要通过非常细致的排查才能发现。这并不容易,连环杀手多数有着变态心理,他选择受害者的原因可能会令普通人觉得匪夷所思。
保罗·布里顿曾询问一名已被捕的连环杀手:“为什么选中她?”得到的回答是:“她穿了双红鞋。”
有些系列案件中,受害者除了性别,几乎没有任何共同点,直到有人发现:所有受害者两只眼睛的颜色都不同:一只眼睛是蓝色,另一只眼睛是琥珀色。
准确地找到受害者类型不仅有助于锁定凶手,也同样可以用来排除受害者,并由此发现隐藏的其他凶犯。
某个抓捕归案的连环杀手在警方的受害者确认中一一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但却否认其中一位女性是自己所杀。警方认为他在撒谎,因为犯罪现场的情形和犯罪手法都指向这名连环杀手,而这些资料只有警方和凶手本人才知道。但连环杀手却说:“当然不是我杀的,我对金发女人从来不感兴趣。”这时警方才注意到受害者类型另一个被忽视的特征:她们都是红发。
结果证明,这名金发女子其实属于情杀,是被承办连环杀手案件的一名女警借机杀害,以期嫁祸于他人而蒙混过关。
模式二:犯罪动机
既然被称为“连环杀手”,人们往往会误认为凶手的目的就是杀人,只不过选取的目标不同而已。但其实,夺走生命有时并非连环杀手的目的,至少不是唯一目的,致受害者死亡可能只是凶手犯罪行为的结果,而凶手所追求并因此获得心理快感的是其他一些因素,如:剥夺、控制及虐待。
警方在一处地下室发现一名女性死者:死者死于饥饿,但犯罪现场的情形却显示曾有食物供应,并且尸体解剖也表明,死者并没有受到捆绑,也没有其他受虐待的痕迹。那么,她又怎么会饿死的呢?
这就像一个谜。但这个谜似乎与连环杀手无任何关联,直到警方发现,周围其他城市的警局也各有一例相似的案件。
显然,接下来他们要找的这名连环杀手具备一种特殊能力,能让受害者在有食物有人身自由的情形下选择绝食。
犯罪侧写师通过对各个受害者家庭的访谈,发现他们都曾委托附近的影像店制作过家庭录影碟。再调查影像店的雇员,都曾雇用过一名姓名不同,但相貌一致的男性。经过种种曲折,他们找到了凶手的犯罪动机:选择充满生命力的女性,然后施以精神折磨,最终夺去她们生活的希望,摧毁她们的意志,让她们感觉生无可恋。她们其实不是死于绝食,而是死于绝望。
找到了凶手的犯罪动机,就明白他的黑手将伸向哪里:在送到店里的家庭录像中,寻找那名幸福快乐,生活充满希望的女子。
模式三:犯罪签名
犯罪签名是种形象的说法,是指每个连环杀手都有专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的犯罪手法,以至于一看到这种手法就如看到某个人的签名一样。
自1974年起,堪萨斯州的威奇托地区发生多起杀人案,人们开始知道一个恐怖的名字——“BTK”。这是凶手丹尼斯·瑞德给自己取的代号,由三个英文单词“捆绑、折磨、杀死”的开头字母组成。也是他在1974年到 1991 年间杀害10 名被害者时所运用的手法和个性签名。
丹尼斯·瑞德的犯案手法十分一致,他会随机选中下手对象,跟踪他们以知道被害者每天的路径。作案时,他会闯入被害者家中,切断电话线并躲起来,当被害者回家,瑞德就会将他们捆绑起来,让他们误以为他只是要偷东西或强暴,被害者就会因为不想多受折磨而乖乖配合。他会不断地勒住被害者,等他们苏醒后又再继续,多次反复后,瑞德最终会将他们杀害。
有的犯罪签名是缝住受害者的嘴巴;有的则是将受害者摆放成固定的姿势;有的是在现场留下相同的痕迹……
模式四:纪念品
连环杀手与普通杀人犯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没有悔意。不仅没有悔意,甚至以夺人性命为乐、为傲。所以,才有那些杀人后向警方挑衅,向媒体炫耀的连环杀手。
就如猎手喜欢在屋内悬挂所猎杀动物的首级一样,连环杀手往往会带走属于受害者的某种物品,或者带走犯罪现场的某种象征,如现场照片。凶手把它们当做战利品,在他杀人的间隙中,纪念品给予他间接的满足和持续享受。有些连环杀手甚至会把受害者的珠宝首饰送给自己的家人或周围的朋友、同事,他看到这些东西就会回味犯罪过程,这种隐秘的快乐令他兴奋。
罪犯约翰·克鲁特雷最初只被起诉强奸,然而侧写师却认为他是连环杀手,建议继续调查,因为他看到案犯的墙壁上挂着十几串不同的女性项链,怀疑那是他收集的纪念品。事实证明,侧写师的判断是正确的。
所以说,连环杀手谋杀的每一环都是一条无辜者的生命,尽早地捉住凶手,斩断他的犯罪之“环”,是执法者的天然使命。
栏目主持人:成韵 chengyunpip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