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整合的解释为“通过整顿、协调重新组合.”而初中物理是基础学科,侧重于物理现象,按“现象→规律→本质”的思路,观察现象:声现象、光现象、热现象、运动现象、静电现象、磁现象.探究规律:力、运动和力、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光的反射和折射、透镜成像、电路、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与磁的联系.揭示本质:分子与原子、能量(机械功与机械能、热量、内能、热机、电功与电能、电动机与发电机、无线电、能源、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要想理顺这些看似独立,其实又有一定联系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接触到了思维导图,认识到思维导图是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利用思维导图来整合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而思维导图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1一堂课知识的整合
例如,学生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之后,这堂课的内容整理如图1所示.
这样既回顾了本节课的内容,复习学习了哪些知识,又通过代表着知识的重点内容的关键词,画成思维导图,加上不同的颜色,学生加深了理解,印象也很深刻.
2一个章节知识的整合
《声音》一章完成后学生完成的知识整理如图2所示.
从图2的思维导图可以看出,它与传统笔记法和学习法有了量子跳跃式的差异, 主要是因为它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因而具有的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思维导图可以更快地将学习的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复习整合,激发联想与创意,将各种零散的知识、资源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让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
3学科知识的系统整合
学生不易感知所学知识在完整的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学习到的新知识往往很零散、孤立,缺乏联系,所以在过去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教材缺乏整体的理解.思维导图利用文字、符号和图画等载体把知识网络、章节结构等勾画出来,既能准确、清晰地表达思维,又能组织概念,勾勒知识结构图,有利于学生整理学习笔记、整理知识体系、完善小组探究过程等.思维导图是高质量的理解系统,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将更多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能帮助他们立体地整体把握教材.如图3所示的思维导图,在进行初三总复习时,将初三初二的知识用思维导图进行了系统的整合,不仅复习了旧知识,又将看似独立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思维又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学生的备考不是简单的重复知识,而是将貌似散沙的知识有机整合.而且整合也不该是简单的罗列,而应该是通过一定的情境串联起来,这样才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和更高层次的应用.而思维导图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笔者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来整合知识,形成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以便于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