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琴 李卫 东李浩
幸福感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幸福感理论模型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变:第一次是情绪幸福感与认知幸福感的融合,形成了主观幸福感理论模型;第二次是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融合,形成了积极心理测量模型;第三次则是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与社会幸福感三者的融合,形成了现代积极心理健康模型.
高中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最重要的生力军,他们的幸福感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直接决定了他们学习的效率以及生活的质量.我们都知道,态度决定一切,要使得高中生有优秀的学习成绩,首先要有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健康的心理.美国心理学家Keys提出了积极的心理健康标准,认为心理疾病的症状是焦虑,而心理健康的标志是幸福感.如果说焦虑、抑郁是心理疾病的操作性定义,那么,主观幸福感则是心理健康的操作性定义.幸福感是积极的心理状态,指感觉良好,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正性情绪状态;第二,积极的心理机能(心理幸福感);第三,社会安宁或社会幸福感.那么,我们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来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幸福感.
1从师生正性情绪状态出发
情绪是人们对外界事物产生的一种倾向性主观情感体验,它源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如果外界事物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愿望,就会使人产生喜爱、兴趣、愉快、满意、振奋和激动等正性情绪.对于物理这门课程的学习而言,正性情绪可以使学生以及老师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可以使师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互动之中.
1.1教师正性情绪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自身的正性情绪对学生的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正性情绪可以使个体从负性情绪之中解脱出来.使个体处于和谐安宁的状态,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充分发挥个体潜能.对于教师而言,正性情绪,可以使其做到精神焕发地走上讲台,以精炼简洁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丰富课堂的内容,使课堂气氛活跃,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亲近老师,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更加容易,从而使得教师的正性情绪以及健康的观念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念的形成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方式和教育方法,都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确立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1.2学生正性情绪的意义
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并不单纯受理性和意志的支配和调节,同时还受情感的驱使,脱离情感的认识和实践是不存在的.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起主导作用的情感是与学习者信息获得的需要相联系的,如果学习者能够比较顺利地获得其渴求的知识,满足信息获取的需要或眼、耳等感官刺激需要得到满足,就会引起愉快、肯定等正性的情绪体验,持续引导学生学习,如果学习者获得的信息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或信息技术环境对其感官产生了不良的刺激,则会产生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不利于学习的进行和深入.
学习是一种艰苦探索的过程,不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会不时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压力,并由此引发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具有适度焦虑的人往往在学习中伴有轻度的紧迫感、警觉感和忧患感,使得他们精神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敏捷,行动积极努力,从而达到高效学习.如果学生要进行学习,某种最低程度的焦虑是必须的.同样,如果焦虑过度即负性情绪过大将会影响学习的有效性.
因此,正面情绪状态的调整对于学习物理的有效性至关重要.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帮助学生调整动机水平,根据教学任务的难易程度灵活地把握对学生的要求,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避免因学习任务过难或过易使得学生注意涣散,学习效率降低.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借助必要的技术手段,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承载教师正性情感的教学变量来激发调动学生的正性情绪,做到课前精心组织设计、制作处理教学信息;课堂上娴熟操作、控制教学信息;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好质疑、解答.积极消除引发学生注意力转移的不利因素,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的各种教学功能,使整节课的重点突出,节奏鲜明,语言表达亲切自然、富有启发性,使学生在从容、愉悦的心境中领会知识,掌握技能,达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学生也要努力克制自己的负性情绪,积极地配合教师的工作.
2从积极的心理机能(心理幸福感)出发
积极的心理机能(心理幸福感),主要包括:
(1)自我接纳
对于自我具有积极肯定的态度承认和接受多样化的自己,积极面对过去的生活.高一是初中和高中的过渡期,许多同学由于没很好地调节这段过渡期,从而对物理的学习失去信心.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初中物理没学好就对高中物理产生恐惧,一直停留在过去对物理的不自信中,不能积极地面对自己过去的学习物理的生活;另一部分学生是没能很好地把握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区别,由于初中只是一些最基本概念的了解认识,而高中则是一些概念的具体认识,理解和应用,初中主要靠直觉观察,而高中则更多的是抽象思维,许多同学已经习惯了初中所形成的靠直觉靠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物理,到了高中依然沿用这种由于生活常识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造成的思维定势,在某种程度上对高中物理的学习是一种思维干扰或思维障碍.它也使得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产生恐惧.这两类学生都应该适当增加自信,多多肯定自己的能力,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
(2)个人成长
有持续的发展和潜能实现的感觉.对新经验开放,不断看到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进步,不断地感觉到知识和效率; 高中物理知识内容多,难度大,知识点密度高,部分知识均有关联,造成了许多学生的挫败感,从而失去了持续发展和潜能实现的感觉,不敢积极地尝试新的经验、新的事物,他们害怕失败.此时,我们的老师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了,积极地引导学生,让他们从基础知识开始一步步地领会学习物理的要领,将难度大的知识点进行分解,让学生多练习从中不断进步,从而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地感觉到知识和效率,从而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3)生活目标
生活中有目标和方向感,现在和过去的生活都是有意义的,生活有确定的目标、信念;让学生随时了解高考的新动向,以今年3月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2017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为例,在各校提出科目要求的专业(类)中选考科目选择最多的是物理,如果把所有高校一起计算,其中包括500多所没有设置选考要求的高校,那么考生选考物理即可报考91%的专业.用这些数据告诉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性以及重大意义,让学生从学习中找到方向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有明确的目标信念.
(4)环境控制
感觉到有能力管理复杂的环境,选择或创造适合个人的环境,勇于承担生活中的责任;对此可以让学生在物理合作探究的过程之中不断地变换角色,在小组中不断地担任不同工作的管理者,让他们感觉到他们有能力管理各种类型的活动,从中发现自己最适合的角色,增加他们在班级生活中的责任感.
(5)自主
自我决定,能独立地、内在地调节行为,能抵制社会压力对思维和行动的影响,用个人的标准来评价自我.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拥有自我评价的权利,但学生实施自己这一权利的大前提是他有独立的思维,能够独立地、自主地的调节自己的思维,不会依靠自己的直觉来臆断某些事物,学生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这种过度的关心会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一定的压力,此时,就要求学生要能正确地抵制这种压力,把思想集中在学习上.
3社会安宁或社会幸福感
社会安宁或社会幸福感主要包括: (1)社会接纳.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相信他人是善良的;(2)社会实现.相信社会是积极的,关心社会,相信社会具有积极成长的潜能;(3)社会归因.相信奉献社会是有价值的,团体活动是有意义的; (4)社会凝聚.将社会看成理智的、有逻辑的、可预测的; (5)社会整合.归属于某一社会团体,与团体分享生活,将团体看作是幸福的来源.
在这一方面,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物,在物理课堂上让学生多参与组内活动,多创造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争取让学生们都体会到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感觉,让同学们多多体会正能量带来的快感;其次,让同学们多关注与物理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相信自己所学知识总有一天会为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相信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奉献社会,社会的进步仅仅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它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需要人们的团结合作;最后,在课堂上安排各种竞赛活动,可以是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也可以是课后的团队活动,让同学们体验到团队力量的强大,让同学们学会分享,学会相互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