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新创业凝聚江苏发展新动能

2016-09-10 07:22蒋跃建
唯实 2016年1期
关键词:万众孵化器江苏

蒋跃建

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面向“十三五”,江苏将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大众创新创业工作的新局面,打造江苏发展的“新引擎”,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推动大众创新创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从世界创新型经济的发展经验来看,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早在1982年美国就通过了《小企业创新发展法》,建立了一整套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法律体系,促进广大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高创新能力。2013年欧盟委员会发布《2020创业行动计划》,强调创业教育和培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采取便利创业融资、便利企业转让、帮助诚信的破产企业二次创业、实行企业启动扶持、资助中小企业实行数字信息技术和简化政府管理企业程序等方面的特别措施,提倡创业精神,以此造就新一代创业者,振兴欧洲经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提升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潜力和动力。所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菲尔普斯教授在他的《大繁荣》里说道,某些国家经济为何能繁荣,物质丰富、生活兴盛、个人成长?源泉是现代价值观,如参与创造、探索和迎接挑战的愿望,点燃了广泛自主创新所需的草根经济活力;千百万普通人为了过上“美好生活”自由地去构思、开发和推广新产品与新工艺,或对现状进行改进,带来了繁荣兴盛。

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需求来看,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强大动力。就全国而言,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要素的规模驱动力逐步减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实现制造业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升级发展,从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到消费和投资协调拉动的转换。目前正处于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第三次转型,它的核心标志就是发展创新型经济。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对江苏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江苏要想实现经济强的关键还是转方式、调结构,充分发挥科教人才实力雄厚、工业综合实力强、开放程度高的优势,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创新型经济,培育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使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让更多的“江苏制造”上升为“江苏创造”。

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来看,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是破除体制机制束缚、释放改革“红利”的重要方式。创新不单是技术创新,更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我国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本身就是规模宏大的创新行动,未来要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依然必须依靠改革开放。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消除不利于大众创新创业发展的各种制度束缚和桎梏,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创造力,提升经济发展动力。对江苏来说,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全国先河的“苏南模式”,到“92派”企业家的迅速成长,再到率先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一直走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前列。在当前这个亟待破解发展资源环境约束、转换发展动力机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当口,必须大力推进大众创新创业,以深化改革促结构调整,源源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努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二、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的江苏实践

面对转型升级的新使命和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新任务,江苏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创业江苏”行动,强化资源整合,加快政策落地,完善服务模式,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探索实践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培育打造规模宏大的创新型企业群体和创新型企业家队伍,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首要目标。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人是创新创业的微观主体。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使大学生、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和农民创业者及转业军人等各类市场创业主体“如鱼得水”,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最终体现为经济发展质态的转型升级。近年来,江苏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培育研发实力与创新成果国际一流、产业规模与竞争能力位居前列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达140家;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入库企业1030家,其中有25家企业分别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121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推动2320家小微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8206家;全省民营科技企业数突破8万家。统筹推进四类创业主体培育,遴选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和全程服务,制定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创业的政策措施,积极扶持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实施农村创业富民计划,力争全年扶持10万人以上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

以众创空间为重点加快建设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支撑。众创空间是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而建立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是全面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重要突破口。江苏制定实施了《江苏省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工作方案》,以行业领军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投资机构、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为主构建一批众创空间,2015年上半年,全省新备案40家适应“草根创业”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省级众创空间,并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启点咖啡、创客邦等8家众创空间被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体系。加快打造由孵化器、加速器、创业集聚区等组成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链条,目前全省建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553家,孵化面积达288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3万家,孵化器数量、面积及在孵企业均位居全国第一。加强小企业创业基地、互联网产业园、互联网众创园和适应不同人群的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全省正常运营的县级以上创业基地1797个,建筑面积达9896万平方米,入驻企业9.8万个;支持地方建设了14家团属青创空间等一批新型创业孵化服务平台。

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的投融资体系,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资金支撑。科技金融的顶层设计与基层的创新实践相互促进,是江苏的最大优势所在。一是着力完善孵化器投融资功能。按照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普遍建立天使投资(种子)资金的要求,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加大对孵化器的扶持,目前有226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了种子资金(基金),占全省省级以上孵化器的67%,资金规模达53亿元,孵化器投融资功能得到完善。二是发展以“首投”为重点的天使投资。设立3亿元的省天使投资引导资金,专项用于引导创业投资机构面向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开展投资,省地联动,通过对44家创投机构提供4亿元的风险补偿准备金,引导创投机构向孵化器内233家初创期小微企业股权投资10.2亿元。三是推进以“首贷”为重点的科技信贷。设立5亿元的省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建立差异化的科技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引导合作银行通过基准利率贷款,优先授信支持省级以上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等载体内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目前,累计支持企业2092家,引导银行发放贷款3317笔,贷款总额突破百亿元大关。四是推动以“首保”为重点的科技保险。推动各地普遍建立科技保险补偿补贴专项资金,引导保险机构创新科技保险品种,推广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等科技保险产品,通过科技保险助推孵化器内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形成横向互动、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力保障。推进大众创新创业需要省有关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需要省级层面部署与地方实践之间的良好互动。省级层面,省政府成立推进大众创新创业联席会议,结合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和部署,启动“创业中国”苏南创新创业示范工程,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的第一个重大工程,也是“创业中国”行动首个区域性示范工程。连续举办三届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江苏赛区),报名总数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开展“发现双创之星·走进江苏”大型主题活动,通过“讲述双创好故事,展现江苏好创意”为江苏创客搭建思想交流和成功示范的平台。地方层面,各地积极开展大众创新创业先行先试,南京市提出三年众创空间建设目标,组建南京创客联盟,举办多场创业大赛;苏州市实施“创客天堂”行动,积极打造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创业长廊等众创集聚区,并举办“苏南全球创客大赛”,大力吸引海内外创客到苏州创新创业。

不断深化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根本举措。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最根本在于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破除束缚创新创业的一切阻碍,形成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机制。江苏省重点推进“一院、一城”改革试点工作,建设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化一所两制、项目经理、合同科研、股权激励等市场化改革,研究制定了十条支持举措,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可自行处置”、“允许教师、科研人员来院兼职”、“研发专项资金可用于人才基本薪酬”等突破性政策;推进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支持南京市出台“1+8”系列政策、科技九条、创业七策等先行先试举措,颁布全国首部促进科技人才创业和科技创业园区发展的地方性科技法规《南京市紫金科技人才创业特别社区条例》,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反响。围绕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即建立了五张清单、搭建了一个平台、推进了七项相关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5年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下放转移行政审批事项达58.4%。完善新型孵化器发展扶持机制,针对众创空间等集中办公等特点,放宽住所登记条件,推进“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登记,试点运行“三证合一”登记。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完善知识财产权确权制度,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

三、对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的几点思考

大众创新创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硅谷之所以被世人称道为“创业天堂”,根本在于其优越的创业环境、激昂的创业热情、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江苏要想把科教和人才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就是围绕创新创业,聚焦关键环节和瓶颈制约,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对策举措,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潜力,释放创新创业活力,着力打造“创业江苏”,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迈上新台阶。

青年创则江苏创。青年人有梦想、有激情、有创意、有活力,是创业的生力军,是有待挖掘的金矿。硅谷创办的知名企业中,很多创始人的年龄都不超过30岁,不少更是在大学时期就获得灵感并开始创业,如乔布斯创办Apple公司时21岁,布林创办Google公司时24岁,扎克伯格创办Facebook时仅19岁。江苏要想由“跟着跑”到“适度领先”,甚至有颠覆性企业出现,必须寄希望于年轻人,让创业文化的基因根植于青年群体,为青年人才提供创业机会和合作交流的平台。我们可以探索设立青年创业项目,帮助有创业梦想的青年人成就伟业;帮助提供创业机会,因为“创业者不一定拥有技术,有技术的人不一定创业”,创造机会比创业本身更重要;推动大学、孵化器、创投机构、行业协会等建立创业联盟,帮助创业者畅通创业通道,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推进创业的国际化步伐,加强与世界技术源头和高地的衔接,必要时在国外建立孵化器,接受高端辐射;探索设立国际创业情报站,加快构建全球化猎头网络,积极推进创业人才国际交流。

创投兴则创业兴。创业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硅谷地区之所以能在高技术领域快速崛起并成功转型,得益于各类风险资本的大量集聚和有效衔接,硅谷地区积聚了美国40%以上的风投资本,并且每个创投资金的背后都有一支集技术、管理、财务和法律等人才的创投团队。撒切尔夫人曾说过:“欧洲在高新技术方面落后于美国并非由于欧洲科技水平低下,而是由于欧洲在风险投资方面落后。”为此,我们要积极优化投资结构,大力吸引民间资本、国际资本进入创业投资企业;重点引进一批国外知名风险创业投资公司落户江苏,鼓励境内外各类企业、社会团体、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在江苏设立创业投资企业,改变江苏以政府财政和国企资金为主的风投资金结构。努力优化投资方向,大力发展天使投资,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综合手段,鼓励上市企业、有实力的民营资本开展天使投资,鼓励支持国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种子基金”,大力扶持各类初创期、种子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分段接力式”的风投机制。加快提升财政资金等政府资源的使用效率,发挥其对风投等社会资源的引导撬动作用,形成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市场合力。着力优化投资服务,大力培养创投团队。充分运用省及地方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加大对海内外创业投资人才的引进和支持力度,培养一支懂科技、懂金融、懂企业管理的高水平创业投资人才队伍,为创业提供坚强后盾。

创新创业生态优则创业优。只有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才能集聚和留住一流的人才,催生一流的科技成果,培育一流的科技企业。硅谷的创业活动之所以如此生生不息,能够吸引来自全世界的顶尖的科技人才、领导人才、管理人才和商业奇才,支撑着硅谷一次又一次引领世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关键之一就是在加快科技创新的同时,积极推进组织、管理、服务、文化多方面创新,构筑了有机的创业生态系统硅谷。打造“创业江苏”,应着眼于优化整体的创业环境,使创业成为江苏水到渠成的事情。积极推进创业示范区或众创空间集聚区建设,在示范区内实行先行先试特殊政策,提供专业化的创业服务,降低创业门槛。开展孵化器提档升级工程,筛选一批发展基础较好的孵化器进行集中支持,加快各类创业中介服务机构向孵化器集聚,提升孵化器服务水平;创新孵化模式,学习以色列经验,通过专业评审团选择一批项目进行培育收种,并让评审团在项目成功后获得相应收益,大大提高项目成活率和孵化效益,改变江苏不少孵化器“望天收”的局面;引进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管理服务规范的国外中介服务机构进入国内科技中介服务市场。拆除人才流动门槛,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人才的单位所有制,企业不能以泄露商业秘密等条件阻碍人才流动;加快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为创业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高水平信息网络服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搭建人才沟通和交流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更多交换想法与创意的机会,使其相互学习,激发灵感,形成一种双向知识交流氛围,启迪新思想、新创意,往往这些新思想、新创意会演化为高新技术的萌芽和新产业的起点。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增强创新创业制度供给,逐步破除妨碍创业发展的制度和规定,加快建立公平竞争、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各类市场主体不断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潜能。厚植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文化是创新的土壤,也是推动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大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使创新创业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推动大众创新创业,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环境。

对于政策,一分制定九分落实。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但在政策操作层面的细化活化有待抓紧,工作落实有待加强。省级层面乃至国家层面,都应针对相关政策尽快出台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或者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要求,下放一部分政策执行权限给地方,真正发挥好政策的最大效应。例如,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将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不涉及国防、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全部下放给符合条件的项目承担单位,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作者系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

责任编辑:高 莉

猜你喜欢
万众孵化器江苏
万众期待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清明有感
牡丹颂
湖南省认定科技企业孵化器48家
图说江苏制造
孵化器清场
暑期实践哆唻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