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旗
拥堵,雾霾,污染,压力……在大部分人还在绞尽脑汁往城市里挤的时候,也有一部分城市人开始移民到乡下了。
前不久,网上一则“一家三口逃离北京,几个月后在农村建了一个世外桃源”的新闻不胫而走,陶渊明式归隐田园的生活成为现实:他们吃着自家地里摘来的绿色蔬菜,感受着空气中泥土和绿植的气息,享受着自己设计家园的乐趣,好生逍遥。
乡下小院,是少数人的狂欢,还是一个可以复制的梦想?
住在乡下,为了女儿
距离北京城区100多公里的昌平乡下,群山毗邻,农舍错落无序,作为故事主人公的苏燕和丈夫毛继晖的家就在这里。
周围的人对苏燕一家搬离北京的想法很不解,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真的要每天都住到乡下去吗?太远了吧?在如此忙碌的时期,会不会太累了?农村的房子怎么住呀?”
苏燕一开始也有同样的顾虑。
设计师毛继晖很早就有搬到乡下的想法。曾写出《夏洛特的网》的美国散文名家E·B·怀特的书信集《最美的决定》,对毛继晖影响很大。看到当年怀特举家搬离了纽约去到乡下生活的种种,毛继晖顿时着了迷,憧憬着能像怀特一样,挥别城市的水泥森林,以及城市生活所带有的那种无孔不入的焦虑感。
但是,苏燕坚决不同意。“交通的问题怎么解决?孩子上学怎么办?”为这个,他们俩没少吵架。
在她之前,也有别的朋友来乡下置业,可是时间一长,迫于每天往返上班的压力,渐渐地把乡下变成了只用来过周末的地方。
直到有一天,苏燕发现女儿果果发烧不退,去医院检查好久,医生最后说是鼻炎并发症。看着女儿痛苦的样子,苏燕开始意识到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有多么糟糕,这才使得她重新审视丈夫搬到乡下的意见。
在搬家之前完全是城市孩子的果果,第一次住到乡下时也会害怕小虫子,害怕小狗。毛继晖说,第一次认识到果果离大自然太远,是因为一次远足。果果从车窗里看见母猪带着小猪在散步,问了一个无厘头的问题:“牛爸爸去哪里了?”苏燕和毛继晖只好想办法向她解释,猪和牛并不是一家子。
在苏燕和丈夫的引导下,五岁的果果很快融入了乡村生活。天气好的时候,他们会带着果果进山,尽自己所能告诉女儿关于大自然的奥秘:为什么有些植物会长小刺?为什么蜜蜂要把头探进花心里去……
像这样,带着“十万个为什么”的女儿,牵着小狗去山里,一来一回不知不觉间就消磨掉两个小时。
苏燕一家人并肩面对乡下生活的喜怒哀乐,在这个过程中记住自己的举止是好是坏。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一起体验着这份酸甜苦辣。
在苏燕看来,“父母与子女共同经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远比单方面地给予孩子教诲有效。孩子在成长中需要的不是灌输理念,而是与父母互动。这样孩子可以更加健康地成长,父母也通过孩子认识自身”。
更让苏燕欣慰的是,原本不断发烧的果果,近一年来几乎没有生病,脸蛋也开始变得红扑扑的。
尽管如此,他们夫妇还是有困扰:今年六岁的果果,正为上学难犯愁。虽然苏燕很早就已经开始物色附近的几所国际学校,但是最终选择哪一所、怎么接送女儿上学,都是让苏燕头疼的问题。
两年间,每天要在上下班路上跑100多公里
自从苏燕把家搬到了乡下,她的朋友们也开始纷纷考虑去乡下住的可能,每当这个时候,苏燕总会一脸严肃:“不要只看到住在乡下浪漫的一面,从找房子、改造,到适应乡村生活,还有每天往返城市与乡下的100多公里地,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巨大的。”
她觉得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可复制的,就像她和丈夫的这个选择,看起来很美好,可是这背后需要多大的勇气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虽然搬出来已快两年了,可是苏燕一家和新房子的“磨合”并没有结束。
在刚过去的冬天里,最麻烦的事情莫过于取暖。屋子在改造时装了地暖,但是事实上加热效果并不太好,只好在客厅里临时加装了壁炉。因为是意料之外的设计,毛继晖没有给壁炉管道留下空间,壁炉需要重装,找个安装工人费了半天劲,还是没有成功。
毛继晖说这点麻烦还算是小的,农村的房子不通天然气,烧地暖要靠自己烧煤,“这才是真正的技术活”。
从2014年6月开始入住昌平乡下,为了生活在这座经过改造而变得清新典雅的房子里,这两年间,他们每天要在上下班路上跑100多公里。
尽管面临着巨大的通勤压力,可是现在的苏燕是知足的,在乡下住久了,心境也会更平和,她开始觉得自己是“有根的”。
“你真正融入并接受那样的生活状态之后,你的心理都会慢慢地发生变化。从前的你也许是个拼事业的人,可现在的你会觉得,世上有赚不完的钱,但是只有生活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苏燕笑着说。
这份“从容”劲儿,为她的事业打开了另一扇门。前不久,苏燕辞掉了杂志社主编的工作,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友人一拍即合,加入一家视频内容团队。在做了十几年平面媒体以后,她终于完成了“去纸化”,将工作领域由纸质转为新媒体。而他们一家三口在乡下的生活,也将通过视频的方式传递给对他们感兴趣的公众。
她的一个新同事在一次会议讨论时开玩笑说:“生活,就是生机勃勃地活着。”苏燕很喜欢这句不经意的话,这种向上的态度时时提醒着她:不断学习,并且生机勃勃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