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刚
“十二五”以来,面对资源环境约束,浙江省积极推进能源消费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方面做了些有益的探索,有力推动了“十二五”能源“双控”目标任务完成,“十二五”期间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20.5%,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48吨标准煤(2010价),能效水平位居全国第三位;全省共实现节能量4500万吨标煤以上。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机制创新,推动建立能源“双控”体系
一是开展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定了浙江省“十二五”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综合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特征、能源禀赋、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等因素,将“十二五”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到市、县(市、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二是全面实施用能预算化管理制度,围绕总量控制、增量确立、动态管理、指标核查等内容实行用能预算化管理,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用能预算化管理体系,推动实现用能管理精细化、科学化。三是按照“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要求,全面下放省级能评审查权限,积极落实工业企业“零土地”技改项目节能审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简化审批、提高效率、缩短流程。四是实行节能量财政奖惩机制,制定了《浙江省节能目标考核奖惩办法》,对各市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节能量部分实施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部分进行处罚,“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奖励资金12196万元,罚缴2259万元。
(二)坚持亩产效益导向,推进企业分类综合评价
一是出台《关于全面推行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企业分类综合评价目标、任务和举措。目前,全省75%的县(市、区)已开展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工作,纳入评价的规上工业企业有3.2万余家,约占规上企业数的80%;另有12.9万家规下企业也纳入评价。二是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相结合,加大对A类、B类企业政策支持力度,优先保障用电、用能等方面需求;加大对C类、D类企业的重点调控和监管力度,指导C类企业整改提升,依法限期关停淘汰D类企业。2015年全省整治和淘汰问题企业(作坊)2.2万家,其中淘汰关停7780家、整治提升1.32万家;对列入C类或D类的近千家(次)企业执行差别电价,征收差别电费7000多万元。
(三)坚持市场化改革,探索建立了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
一是积极推进重点用能单位初始用能权确权,引导各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要求,结合综合经济效益排序结果、增加值能耗水平等分类确定重点用能单位初始用能权,目前全省已有3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此项工作。二是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出台《关于推进我省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选择25个地区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推动建立存量用能分类核定、新增用能有偿申购、节约用能上市交易制度。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创建清洁能源示范省为目标,切实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继续坚持节能工作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在坚持依法管理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合浙江省实际的能源消费管理体制机制,为全面完成“十三五”能源“双控”目标任务提供坚强支撑。重点推进以下五方面探索:
(一)全面深入推进企业分类评价制度
继续完善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制度,逐步在用能、用电等资源要素方面实行差别化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能源要素配置效率和水平。
(二)继续深入推进能评审批制度改革
继续推进能评简政放权,开展“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改革,采取一般项目承诺备案制、高耗能项目严控的工作机制,选择几个开发区开展区域能评改革试点。
(三)深入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抓紧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用能权确权,进一步扩大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范围,探索建立全省统一的交易市场,推动利用市场化手段推进能源“雙控”目标完成。
(四)探索实行节能量财政奖惩制度
以全省单位GDP能耗水平为基础,按照高补低偿的原则,建立以县市为单位、以单位GDP能耗为基础的节能量财政奖惩制度,促进各地单位GDP能耗的持续下降,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节能主动性。
(五)加快完善节能标准体系
根据我省产业实际,继续制修订一批严于国家要求的主要产品地方能耗限额标准,开展能效领跑者活动,推出一批能源利用效率领先的行业能效领跑者,动态促进行业能效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