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林
[摘 要] 1938年2月,东北军第57军第112师驻防连云港。3月,隶属中共中央长江局,以伍志钢为书记、谷牧为委员的中共第112师地下工委在新浦成立。工委发展第112师第667团团长万毅为中共特别党员,并依托该团组建新兵队,大量吸收中共党员、“民先”队员和知识青年接受军事、政治训练,以新兵队为载体开展统战工作,积极改造旧军队,极大地提高了东北军的政治素质和战斗意志,为连云港保卫战的胜利和东北军坚持长期敌后抗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关键词] 东北军第112师地下工委 第一期新兵队 统一战线
1938年2月至9月,东北军第57军第112师驻防连云港。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战斗30余次,成功粉碎了日本海军第四舰队“舰载联合陆战队”的登陆企图,有力策应了徐州会战,延迟了华东重要港口连云港的沦陷时间。在当时驻防连云港的东北军中,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0岁,最小的才16岁。在前线,他们是冲锋在前的勇士;在后方,他们是朝气蓬勃的宣传员。他们演话剧、编小报,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又善于团结、改造旧军队。他们的公开身份是二等兵,实际上都是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他们就是中共第112师地下工委团结、巩固东北军成为坚强抗日友军的重要载体——第112师第667团第一期新兵队。
长期以来,对于连云港保卫战期间东北军新兵队开展统战工作的具体情况,历史记载并不详细。为了弥补该空白,2013年,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启动“革命前辈音像资料抢救工程”,专题采访原中共东北军第112师地下工委委员、国防大学一系政委李欣,原第667团新兵队成员张翼(开国少将)、吕志先(原文化部部长)、蓝孝永(原全国农业展览馆副馆长),采集口述史料近百小时。这批珍贵的史料与馆藏文献相互印证,揭示了70多年前,中共东北军第112师地下工委领导下的第667团新兵队坚决执行党的统战政策,大胆改造旧军队,积极促成东北军团结抗战的历史。
一、利用新兵队开展东北军统战工作的历史渊源
中共东北军第57军第112师地下工委利用新兵队的形式开展统战工作,与党利用东北军学兵队开展统战工作、改造旧军队的传统做法一脉相承,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936年9月张学良开办的西安东城门楼学兵队。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长期流亡关内,受蒋驱使开赴陕甘“剿共”前线,损失惨重,因而他们要求停止内战、抗日复土的愿望十分强烈。1935年12月,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结束长期以来对东北军实行的“左”倾兵运政策。1936年1月25日,中国共产党及红军领导人毛泽东等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表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做全国人民的先锋。同年4月9日,周恩来、李克农与张学良在肤施(延安)进行谈判,张学良完全接受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东北军与红军联合抗日的局面逐步形成[1]p14。
1936年9月,为改造东北军,培养中下级军官,张学良在西安东城门楼开办学兵队。经张学良默许,中共东北军工委先后介绍东北、平津爱国学生和进步青年数百人进入学兵队,其中许多为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在中共领导下,学兵队在开展军事训练的同时,冲破南京政府的重重阻挠,积极从事抗日宣传和统战工作,至1937年5月被蒋介石强令解散为止,共发展党员150余名,为东北军输送了一大批进步力量和抗日领导骨干,后来任东北军第112师地下工委委员、书记的谷牧,以及第112师第668团第1营党支部副书记吕志先,党员张景尧等,均是原学兵队成员[2]p28-32。
此外,中共特别党员万毅,依托第112师新兵队开展统战工作,起到重要的掩护与支持作用,第667团新兵队的前身,就是东北军第57军第109师第627团万毅部的歌咏队。
万毅字顷波,辽宁金县人。1925年考入东北军军士教导队,1926年任张学良副官处少尉副官,1930年以总成绩第一毕业于第九期东北讲武堂,在张学良身边服务。1935年9月,万毅在东北军骑兵军军部地下党员、中共东北军工委书记刘澜波的影响下,开始接受革命思想。1936年1月,万毅任第57军第109师第627团团长,经刘澜波介绍,宋黎安排,近20名平津进步学生,包括闻昭仪(于克)、胡超等共产党员以新兵入伍的名义进入该团在长安县卫曲举办的军士连,成立了秘密党小组和歌咏队,积极宣传抗日救亡主张。1937年东北军“二二事件”后,万毅遭长期扣押,第627团进步力量被迫撤出[3]p20-52。万毅对我党组建新兵队的统战工作方式十分熟悉,这也为日后中共第112师地下工委成立新兵队,提供了极为难得的便利条件。
二、东北军第57军第112师第667团新兵队的成立背景
1937年3月,东北军经缩编后大部东调豫、皖、苏,开赴抗日战场。如何确保东北军在张学良被扣押、内部发生重大分裂的情况下,依然成为坚强的抗日友军,是中共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1938年2月,东北军第57军第112师驻防连云港,阻止日军登陆,策应徐州会战。第112师中以第667团团长万毅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很快引起了中共长江局的关注。
1937年10月万毅获释后,任第57军第112师第336旅第672团团长,率部参加江阴守备战和南京保卫战,同年底改任第112师第667团团长。第667团大部为原第109师第627团,官兵大多同情共产党,复土还乡热情较高,易于开展党的工作。更为有利的是,1937年5月初,原张学良学兵队成员、中共党员吕志先,受东北军第57军工委派遣,来到第112师第668团第1营开展工作。赵英华、朱长禄、原东北军学兵队区队长张景尧等中共党员,亦长期在第112师第667、第668团隐蔽工作,团结、推动东北军积极抗战。
在这一背景下,1938年2月底,中共中央长江局派巡视员张文海和长期从事东北军兵运工作的谷牧,携带原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书记、时任东北抗日救亡总会党组书记的刘澜波写给万毅的亲笔信,到该团开展工作。随后,以伍志钢为书记,谷牧、李欣为委员的中共第112师地下工委在新浦正式成立,工委发展万毅为中共特别党员[4]p91-93。
与此同时,1938年2月,原高密蔡晋康游击队地下工委及所属第四中队的共产党员、“民先”队员共108人,在工委书记伍志钢、委员邹鲁风、李欣的率领下脱离蔡部,徒步300多公里来到徐州。经中共东北军51军工委委员解方介绍,邹鲁风赴连云港面见万毅,希望效法原第627团的做法,将这批骨干留在第112师第667团开展工作。万毅随即以招兵的名义向师长霍守义请示,获得批准。经第51军工委报请中共长江局同意后,1938年3月初,由伍志钢、李欣带领108人中的80余人以新兵入伍的名义来到新浦,加入第667团,正式成立了第一期新兵队。
三、东北军第57军第112师第667团新兵队的人员构成
第667团新兵队成员,均为中共党员或“民先”队员,主体是高密蔡晋康抗日游击队工委领导成员及其所辖第四中队的中共党员和“民先”队员80余人,其中,高密抗日游击队工委成员等20余人,青岛崂山游击队队员60余人;另有诸城临时县委发展的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30余人。
(一)高密抗日游击队工委成员及所属“民先”队员20余人。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山东高密第五区区长、开明士绅蔡晋康,以抗日名义组织武装“高密抗日游击队”,为取得在胶州、高密驻防的东北军第51军支持,蔡主动联络第51军胶济路东段运输司令、中共地下党员王再天,请求帮助。中共东北军工委立即成立了以伍志钢(原中共第51军工委书记、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长)为书记,邹鲁风(青岛平津流亡学生负责人,“一二·九”运动北平学联总纠察)、李欣(中共青岛特支书记)为委员的中共高密游击队地下工委,进入该部开展工作,希望将这支部队改造成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
地下工委成立后,李欣在山东大学发展的“民先”队员11人陆续进入蔡部开展工作。山东大学“民先”领导人之一、高密人单勣(王中),受组织派遣在高密中学生和教师中发展的10余名“民先”队员,也一并输入蔡部。地下工委一时达到近30人,大多集中在由邹鲁风任副主任的政治部,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和统战工作。1938年1月13日,高密沦陷。地下工委成员及“民先”队员随队南下进驻诸城[5]p152-165。
(二)转移到诸城的青岛崂山游击队队员60余人。1937年9月,中共青岛特支为应对青岛沦陷后的局面,在崂山毕家村成立了以陈振麓为队长的崂山抗日游击队,准备坚持长期敌后斗争。1937年10月,青岛特支改组为青岛市委,随后在毕家村、蓝家庄一带,正式成立了由60余名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组成的崂山抗日游击队第四中队。1938年1月10日,日军登陆崂山,抗日游击队面临日、伪、顽三方反动势力的胁迫。为保存力量,游击队分三批先后抵达诸城,与高密游击队工委和所属“民先”队员会合后,组成高密抗日游击队第四中队[6]p63-67。
(三)诸城临时县委发展的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30余人。高密抗日游击队进入诸城后,以赵志刚为首的诸城临时县委主动与游击队工委领导成员联系,将县委及所属支部党员和“民先”队员30多人输入党领导下的游击队第四中队。同时,为了壮大抗日武装,相机在诸城南部山区建立根据地,高密游击队地下工委与诸城临时县委合并,成立中共鲁东南工作委员会,伍志钢任书记。至此,蔡部内由党直接领导的党员、“民先”队员共100余人,成为蔡部中最坚定的革命力量。
1938年2月,因遭蔡部反动分子敌视排挤,地下工委及所属党员、“民先”队员108人被迫集体退出蔡部,徒步到达徐州。1938年3月,在报请长江局批准后,伍志钢、李欣带领其中80余人组成第112师第667团第一期新兵队。除此之外,1938年4月,第112师第667团在日照碑廓费家湖一带开展群众工作时,接收的诸城前来的刘钧儒等8名同志,亦属第一期新兵队成员。1938年4月,第一期新兵队训练结束,杨战韬、王景瑞、王焕章等5人奉命前往长江局工作,王景密、王功一、程显恩等部分原崂山抗日游击队成员返回青岛工作,长期在第667团工作的70余人。
四、在第112师地下工委领导下,新兵队积极开展统战工作
经过一个多月的军政训练,新兵队成员大多分配到营连工作,其余在团部成立了第667团宣传队。在地下工委领导下,他们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充分发挥知识青年的优势,积极团结广大东北军官兵,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在中下层官兵中发展党员与“民先”队员,充分动员战区群众,极大提高了东北军的政治觉悟和战斗力。
(一)建立党的工作阵地,壮大东北军中的进步力量。新兵队是第112师地下工委开展统战工作的主要阵地,除书记伍志钢的公开身份为文书上士外,谷牧等工委成员均以二等兵的名义在新兵队开展工作。地下工委利用新兵队成员大多分布在各营连的特点,迅速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在第667团各营成立了党支部。同时,还派党员到第668团建立了李旦夫为书记、吕志先为副书记的第668团第1营党支部。
工委制定了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工作制度,各支部定期举行会议讨论工作。据原地下工委委员李欣回忆,为了加强联系,在万毅安排下,各营、连、排的传令兵均由新兵队成员担任,他们来去自由,以传达命令的形式,掩护党的地下交通工作。
新兵队成员交往广泛,在地下工委的领导下,他们注重在东北军中下层官兵中发现优秀分子,个别发展为中共党员和“民先”队员,先后吸收东北军营长刘杰、连长王福成和王墨坡、排长江潮等入党,副排长陈绍先、班长宋树仁和刘福庆等加入“民先”。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第112师地下工委还积极争取中间力量,派遣工委委员、第667团第1营党支部书记李欣进入位于海州城内的第112师师部参谋处,任师长霍守义的秘书。霍守义本为张学良一手提拔的“相知”干部,曾奉张学良之命建立洛川与延安之间的秘密交通线,掩护过包括美国记者斯诺在内的大批进步人士进入苏区。他对张学良忠心耿耿,对蒋介石戒心较重,对共产党并无恶感,是第112师中间势力的代表。李欣积极开展上层统战工作,很快赢得了霍的信任。他利用所掌握的高层情况,多次掩护地下工委工作。1938年5月,由国民党新编第6师师长高树勋任命的日照县长赵丹坡,野蛮阻挠日照区联会工作,杀害第667团新兵队成员王健一,扣押王国栋等人。在李欣的说服下,霍守义亲自致信高树勋责问,并由李欣出面斡旋,成功营救了被扣同志[7]p150-151。
(二)加强政治宣传工作,提高东北军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地下工委极为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秘密印发《共产国际纲领》《唯物史观》等教材,除集体学习外,还重视个别辅导。据第一期新兵队成员单岗回忆,在保卫连云港期间,他与陈振麓在山洞中躲避日军飞机,一连几天,陈振麓逐句逐段为其讲授《共产国际纲领》,直到其完全理解为止。
新兵队训练结束后,20余名没有下连队的战士成立了第667团宣传队。他们给士兵上文化课,教唱抗日歌曲,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流寇队长》《连云港暴风雨》等救亡戏剧,很受官兵欢迎。1938年3月,第667团第2营第5连连长孟昭胜在日照圣公山战斗中牺牲,宣传队很快以其事迹编演了活报剧《孟连长之死》,极大鼓舞了部队士气。
宣传队还创办了由郭虹隽主编,王希坚、李后任编辑的油印小报《火线下》。小报短小精悍,以刊登新闻、通讯和文艺作品的形式,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倾向,谷牧、万毅经常为小报写稿,对提高官兵的思想觉悟起到了很大作用。地下工委还利用宣传队能够公开印发抗日宣传品的有利条件,秘密印刷党的文件和党员教材,在下连队演出期间给各支部秘密传阅[8]p187。
1938年5月,第667团宣传队以第112师宣传队的名义,走上街头,在连云港海州、牛山、张湾、白塔等地以话剧、歌咏、散发传单等形式,揭露日军暴行,宣传中国军队的抗战事迹,引起了群众的强烈反响,在连云港城乡营造了浓厚的抗战氛围。
(三)积极改造旧军队,建立平等融洽的官兵关系。东北军是旧式军队,等级森严,封建气息浓重。军官吃空饷、赌博,士兵酗酒、违反纪律的事时有发生。新兵队成员分到营连后,一方面处处以身作则、模范遵守纪律,一方面通过教唱抗战歌曲,给不识字的战士读报、读家信等方法,与官兵打成一片,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改造。据原新兵队成员蓝孝永回忆,万毅曾明令禁止官兵吃老百姓家的鸡,可第667团第3连某班长不仅吃了老乡的鸡不给钱,还邀请新兵队一同志一块吃。考虑到团结,该同志只好先应付吃几口,随即提出严肃批评,并自己掏钱赔给了老乡。那位班长承认错误,心服口服。
为适应旧军队的特殊环境,部分连队将一些不嫖、不赌、不酗酒的军人组成“健全军人同志会”,鼓励他们积极上进,发挥表率作用。为了深入了解军官与士兵内幕,有些同志还加入了帮会“三番子”,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8]p161。
新兵队还充分利用歌咏、快板等活跃部队气氛,融洽官兵关系。每逢部队集合,万毅总是亲自指挥演唱用马赛曲填词创作的《667团团歌》。战斗和训练间隙,各个连队相互拉歌,让官兵们忘记了战斗的艰苦。据原新兵队成员张翼回忆,当时第112师上至师长下至普通士兵,人人会唱《流亡三部曲》,抗日士气十分高昂。宣传队编写的快板也大受欢迎。“三三四旅六六七,咱们团长叫万毅,奉命令,到此地,保护父老乡亲和兄弟。”“咱们的团长笑嘻嘻,咱们的团长好脾气,规定咱们不吃鸡,大家可别犯纪律!”“六六七、六六八,咱们两团是一家,肩并肩,把敌杀,柘汪一战人人夸!”官兵平等,上下一心,兄弟部队互帮互助,这种氛围在旧军队中前所未有[3]p59-63。
(四)充分动员战区群众,成立抗日救亡团体,推动东北军坚持抗战。地下工委领导下的新兵队,十分重视动员地方民众,利用群众工作营造浓厚的抗日氛围,推动、支持东北军坚持抗战。连云港保卫战期间,地下工委派遣新兵队成员赵志刚、鲁平等以鲁东南特委的名义开辟了日照、莒县、诸城、赣榆等地的工作,由赵志刚任鲁东南特委书记兼日照临时县委书记。赵志刚联络日照地方民主人士王健一、牟有民、秦亢青等成立了日照抗日动员委员会,制定了动委会章程和抗日人民自卫队组织条例,组建了民主政权性质的区联会和政治部,并建立了抗日剧团。动委会宣传党的抗战政策,动员群众武装自卫,参军抗日,支援前线,为东北军筹措军粮,极大地支援了东北军在连云港正面战场的抗战。
与此同时,地下工委还派遣新兵队成员以第667团的名义进入鲁南山区,建立多个民运工作组。工作组宣传教育群众投身抗日,帮助组织群众自卫武装,选派乡、村长管理地方行政,传递军事情报,动员群众参军,为抗战相持阶段东北军进入鲁南和八路军进一步开辟鲁南抗日根据地,打下了一定的基础[4]p93。
(五)利用统战工作为掩护,秘密联络、恢复地方党组织。20世纪30年代,苏北鲁南地区党组织被破坏殆尽,组织活动全部中断。抗战爆发后,人民群众和失去组织关系的党员,迫切需要党的领导。1938年3月,在赣榆从事抗日活动的共产党人刘寄萍、张树仁、李克济等与第112师地下工委取得联系。6月,赵志刚派李旦夫以鲁东南特委的名义赴赣榆,领导成立中共赣榆特支,受第112师地下工委领导。同年冬天,第112师地下工委将赣榆特支转交苏鲁豫皖特别委员会鲁东南特委领导。
1939年1月,地下工委委员李欣带领失掉组织关系的第112师战地工作团成员孙海光、苏北抗日同盟总会理事李干成赴沂水王庄山东分局,向山东分局组织部部长程照轩介绍了海属地区军民抗战情况,表达了对党的领导的热切期盼[7]p155。同年1月上旬,在山东分局下属苏皖特委的直接领导下,余耀海为书记、孙朝旭为组织委员的中共海属工委正式成立,连云港地区重新建党。
五、第112师第667团新兵队统战工作的历史贡献
第667团第一期新兵队作为党领导下的战斗力量,不仅直接促成了连云港保卫战的胜利,而且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播散了革命火种,为东北军与八路军在鲁南敌后的长期友好相处,以及部分东北军部队向革命军队转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推动广大东北军官兵积极抗日,粉碎了日军占领连云港、打通东陇海铁路,策应徐州会战的图谋。在地下工委领导下,新兵队开展的政治宣传活动大大提高了东北军官兵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部队的抗战热情空前高涨。战场上,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冲锋在前,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第112师因此充满了朝气和锐气,在连云港保卫战中屡克强敌。
1938年3月,日军为策应徐州会战,唆使伪军刘桂堂、张宗援、刘佩臣部3000余人,迂回到日照碑廓、巨峰一带袭扰,威胁连云港北部安全。第112师第667、第668团,并配属炮兵连携带炮弹200发前往阻击,相继打响了碑廓、涛雒、圣公山战斗。新兵队随队参战,掩护炮兵活动。经过近一个月激战,将伪军赶下大海。
1938年5月至9月,连云港抗登陆作战正式打响。据李欣回忆,盛夏时节,新兵队的战士们白天坚守在水深齐腰的海滩散兵坑壕里坚守战位,夜里轮番站岗,紧盯海面监视敌舰动向。战斗间隙,发动大家讲故事、聊家常,活跃气氛,鼓动情绪,东北军官兵深受鼓舞。第667团宣传队活跃在火线上,在云台山的山崖石壁上涂刷抗战标语,深入班、排、连宣传团部命令,激励士兵寸土必争,坚守阵地。他们送慰问品,为不识字的战士念家信,替战士缝补衣服、包扎伤口,极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意志[7]p148。在长达7个多月的时间里,东北军第112师连续战斗30余次,彻底粉碎了日军登陆连云港、打通东陇海铁路的企图。
(二)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东北军坚持长期抗战,在鲁南敌后与八路军相互配合、友好相处打下了基础。新兵队成员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他们充分团结基层官兵,宣传、发动广大战区群众参军拥军,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巨大生命力,赢得了东北军官兵对共产党的广泛支持与同情。
1939年3月,东北军第57军开赴鲁南,坚持长期敌后斗争。由于有党长期工作的基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东北军与八路军相互配合,友好相处。山东纵队宣传大队曾进入第112师开展联欢,山东纵队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姚仲明多次拜访第112师第334旅旅长马万珍。八路军115师政委罗荣桓也数次派遣参谋处长王秉璋面见112师师长霍守义,双方确定了电台和联络方式,王秉璋还向霍转交了一份日寇“扫荡”华北的绝密计划。此外,鲁南民主人士彭畏三、第115师联络科长靳怀刚也多次拜访霍守义。第112师官兵全体学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论持久战》和中央报刊也在东北军中广泛传阅[7]p164-166。
在统战工作中,新兵队成员始终坚持团结友军,即使在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事端,第112师逐步右转的情况下,也坚持不拉队伍、不搞瓦解。1940年9月,根据党中央不在友军中发展党组织的部署,新兵队成员不带一枪一弹、一分一厘,集体撤出东北军,只留下《致全体官兵公开信》一封,其光明磊落的政治态度,让东北军官兵大为感佩[1]p148。在党的争取下,第112师在敌后始终坚持抗战,从未发生大的妥协动摇,在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历次反共高潮中,也基本上保持中立。
(三)播散革命火种,为东北军部分部队向革命军队转变奠定基础。新兵队按照地下工委的部署,在东北军官兵中发展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使第112师中的进步力量不断增加,并成功促使了其中一部分向革命军队转变。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国民党相继出台《异党问题处理办法》《对于异党问题处理方案》,强迫推行“全军皆党”,顽固派不断制造摩擦,掀起反共高潮,东北军中党的地下工作日益困难。1940年初,第112师第336旅第672团团长、中共秘密党员刘杰因身份暴露,被迫来到第57军第111师第333旅代旅长万毅处,后转入中共山东分局工作。
1940年11月,秘密党员江潮、“民先”队员宋树仁等因反动势力迫害,率领第667团第1连和第3连部分士兵脱离第112师,开赴海陵县,被山东分局改编为第57军补充团,成为党领导下的外围抗日武装。1941年底,扩大后的补充团改编为第57军独立旅,刘杰任旅长,原第667团撤出的新兵队成员,大批输入独立旅开展工作。1943年10月,第57军独立旅改编为海陵独立团,正式成为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8]p196-198。该团后成为主力部队,即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第113师第339团。
(四)为党锻炼、培养了一大批军政领导骨干。地下工委吸收大量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进入东北军,与抗日武装相结合,经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和战斗锤炼,其中绝大多数成长为抗日中坚,在斗争中充分发挥了革命知识分子的作用。在苏北鲁南地区各级党组织与地方抗日民主政权急需大批干部的情况下,第112师地下工委以新兵队的合法形式,为军队和地方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领导骨干,充分发挥了“工作母机”作用。
第一期新兵队成员,绝大多数经受住了地下工作艰苦斗争的考验,后来在不同岗位上成为党的骨干力量,许多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了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原空军学院副政委、少将张翼,原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张战戈,原济南军区陆军第26集团军政委徐炜,原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李后,原邮电部副部长赵志刚等,都是第一期新兵队成员。原文化部副部长吕志先亦长期在新兵队从事领导工作。陈振麓、鲁平、夏锡铭等同志,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六、结语
1938年9月下旬,第112师奉命驰援武汉会战,10月回师苏北,1939年3月进入鲁南。地下工委先后在苏北淮阴和鲁南费县招收第667团第二、第三期新兵队近300人,在第112师各旅部、团部建立了宣传队、歌咏队,成立了党小组,至1940年8月党组织撤离为止,工委在东北军中共发展党员30余人、“民先”队员20余人,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中共第112师地下工委依托第667团新兵队开展统战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对东北军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兵队成员认真执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坚持团结、抗战、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团结了一大批东北军进步官兵和党的同情者,培养、吸纳了一批中共党员,对团结东北军联合抗日,巩固第二次国共合作成果和实现全民族抗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1948年7月的兖州战役中,原东北军第112师师长,时任国民党整编第12军中将军长的霍守义率部脱离国民党,向解放军投诚。淮海战役中,霍守义多次以公开信和战场广播的形式,劝说原东北军旧部遵循张汉卿先生志愿,停止内战,选择光明道路;还派遣原部下冒险潜回永城地区,策划第12军副军长兼第112师师长于一凡战场起义。1949年初,霍守义正式参加人民解放军,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军事学院训练部研究员,1955年起连续当选为南京市政协一至四届委员,1959年、1964年分别当选为江苏省政协第二届和第三届委员,继续为统一战线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东北军党史组.中共东北军党史概述[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
[2]谷牧回忆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2014.
[3]万毅将军回忆录[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
[4]连云港市委党史办.中共连云港市地方史(第1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5]中共高密县委党史办公室.高密党史资料(第2期)[M].内部资料,1984.
[6]中共青岛市崂山区委党史办公室.中共崂山党史大事记[M].内部资料,1990.
[7]李欣,许建中.李欣口述自传[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
[8]连云港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连云港革命史料(第2辑)[M].内部资料,1984.
责任编辑/冷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