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全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2016年3月30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意味着郑州、洛阳、新乡三个城市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作出示范。批准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河南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示范区的建设对河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充分发挥三个城市的产业优势和创新资源优势,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培养和聚集创新人才,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努力把示范区建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创新创业引领区。
在当前河南推动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国务院批准河南创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首先,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利于河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十三五”是河南加快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经济新常态下,河南要破解增长动力衰减、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的现实矛盾,最关键的是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就是要把创新驱动作为区域发展的主导战略,使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各领域、各环节和发展的全过程。率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现代科技体制,营造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生态系统,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河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利于河南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构建更加完善的以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区域创新体系,有利于打破创新人才流动不畅、科技资源共享不足的束缚,通过构建政产学研金全面合作机制,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破除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隔离状态,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推动创新要素在城市之间、园区之间、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河南区域创新整体效能。
第三,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利于河南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从河南产业发展现状看,许多产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处于低端,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自给率低,加上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协调,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竞争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可以有效汇集创新资源和要素,以全球视野和协同创新模式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改所带来的历史机遇,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以创新赢得竞争新优势。
第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利于河南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河南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也日益突出,生产总值能耗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明显短板,解决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关键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根本在科技创新。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针对存在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积极研发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第五,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利于河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近年来,郑洛新三个城市在全国率先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增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围绕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结合、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结合、产业链与创新链结合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为全省乃至全国科技体制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建设目标上,要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在建设过程中要坚决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体制障碍,解决好创新资源碎片化、政策效应平面化、产业发展同质化等突出问题,走出一条要素集聚、功能集成、创新集群的发展道路。努力把示范区建成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创新创业引领区。
—— 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突出科技创新在区域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推广实施中关村激励创新先行先试政策,进一步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效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率先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之路,为全省、全国创新发展作出示范。
—— 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在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深化改革,既要发挥好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好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调控作用,通过政府与市场“两只手”,从根本上解决科技资源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等问题,让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创新要素充分活跃并深度融合,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技、经济发展规律的现代科技体制,为全省、全国科技体制改革探索经验,提供示范。
—— 创新创业引领区。加强创新创业一体化布局,在示范区内整合各类创新创业资源,构建更加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区域性创新创业资源交流、合作和示范平台,形成面向全省、全国、全球的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创新创业要素在城市之间、园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和活力的充分释放,在更高层次上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具有时代特点、区域特色的创新创业高地,为河南经济发展打造新动能。
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必须把握重点、抓住关键、寻求突破。在推进思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方向,紧紧围绕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定位,以推进高新区创新发展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充分发挥核心载体作用,加快构建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辐射带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加强科技资源整合集聚和开放共享,促进城市间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分工协作,发挥各自优势,集成联动、错位发展。据此,示范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应包括以下方面:
1.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打破现有行政区划限制,整合创新资源,着力构建协同有序、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以三个城市为重点、以高新区为支撑,按照“要素集聚、资源共享、错位竞争、联动发展”的要求,强化区域创新协同效应,增强核心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服务功能,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以郑洛新三个国家级高新区为核心,加快创新资源集聚和高端产业发展。以强化支撑条件建设为抓手,着力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构建开放共享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推进自主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全面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紧紧围绕产业高端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创新产业技术研发组织方式,加强产业技术创新资源的统筹整合,完善产业技术研发体系。面向国际前沿、河南战略需求与未来产业发展,强化顶层设计,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超前部署,以郑洛新大力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梳理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加强技术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推动高新技术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融合,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金融、购物、自媒体、虚拟社区等新兴业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推进智能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3.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者。鼓励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引导企业积极开展研发活动、提升研发水平,加快形成体系健全、功能完备、开放竞争、富有活力的企业研发网络。进一步加强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转化、融资服务、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建设,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公共服务支撑。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在重点产业领域选择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处于行业骨干地位的规模企业,集成国家、地方及社会创新资源,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带动更多企业走创新发展的道路。
4.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围绕产业发展需要,高效整合各类创新创业要素,逐步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大企业带动创业企业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发展一批适应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和特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加快建设一批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兴产业加速器、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科技创业服务平台,构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链条,打造科技人才创业“栖息地”。培育一批知名品牌的科技服务机构,以科技人才、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咨询、创业孵化、技术交易、研究开发、检验检测等服务为主,发展一批新型科技服务业态,形成基本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服务平台和载体。
5.加快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落实更有力的人才政策,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大、结构优、素质高的创新人才队伍,努力以人才优势构筑创新发展优势。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加快建设郑州航空港人才特区,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企业需求为重点,广泛吸引各类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引进模式,按照“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地方”的模式,支持地方、企业、科技园区与高校院所联合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完善和落实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为股权、期权等政策。健全科技人才流动机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创新人才双向交流。推动郑洛新3个城市尽快形成人才支持政策相互衔接、人才工作体系相互配套、人才资源市场相互贯通、人才发展平台相互支撑的人才体制机制新格局。
6.建立健全科技金融体系。营造科技、金融、产业一体化的生态环境,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金融支撑系统。建立健全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利用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风险资金、民间资本进入,壮大风险投资事业,发挥风险投资的要素集成和风险分散功能,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银行体系,促进创新企业与银行资本、社会资本的有效对接。鼓励科技型中小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鼓励发展科技型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完善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和放贷模式,积极探索股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并购贷款等银行创新业务,推动银行、担保机构、创业投资和小额贷款进行联合业务创新,建立“投保贷”联动机制,解决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不足问题。
7.加大科技开放创新力度。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鼓励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全球智力资源。支持跨国公司、国际研发机构在示范区设立研发中心、科技服务机构,搭建联合研究平台。探索将外资研发机构纳入区域创新体系,支持外资研发机构实施或参与实施省内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组建或参与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企业并购、合资、参股国际研发企业或产业化基地,支持科技人员参加国际研发组织、承担国际科技项目。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加强与世界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全方位科技合作,坚持以开放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主动参与全球研发分工,在扩大开放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8.加大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要按下科技体制改革的“快进键”,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努力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在科技创新评价机制上,改革和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奖励评价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加大市场评价技术成果的比重,建立以产品成果与市场实绩为主的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在科技资金支持方式上,改变以直接拨款为主的经费支持方式,更多地通过创新券、风险补偿、后补助、创投引导等,按照市场规律引导支持创业创新活动。在科技与金融结合上,建立健全科技创业企业、小微企业投融资风险补偿和奖励激励机制,促进天使投资、创投基金快速发展,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向科技创新聚焦。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上,探索建设新型技术交易市场体系,改革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建立健全技术经纪人制度,形成科技成果市场定价机制,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应该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多层次、多方面、多领域,要使示范区建设顺利健康进行,必须统筹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政府推动和市场决定的关系。要把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描绘的蓝图化为美好的现实,就需要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优势、两种作用,抓住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结合点,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都统统交给市场;同时还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和服务功能,完善创新政策法规体系,营造更加公平、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让各类创新主体乃至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得以充分迸发。
二是统筹联动与特色发展的关系。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事关全局,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打破地区和市场分割,搭建国家、省和郑洛新三市创新合作的联动平台,促进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又要坚持差别竞争、特色发展,鼓励支持郑洛新三市立足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面向国内外市场,构筑各具特色、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合作互动、互利共赢的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
三是科技创新与全面创新的关系。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将创新驱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同时,高度重视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自主创新制度和政策法规体系,带动河南经济社会真正转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
四是先行先试与辐射带动的关系。郑洛新三市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创新创业引领区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对全省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作为区域性创新示范平台,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创新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为全省、全国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