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关键时刻,中国经济历经多次起伏,下行压力始终如影随形。“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将会是怎样的一个走势?2016年1月初,《人民日报》发表了某权威人士提出的对中国经济未来L型增长的判断,并且强调要彻底打破市场“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的幻想,指出未来“不会有V型反弹”而是“L型”增长。同年5月,《人民日报》进一步指出,根据2016年开局的经济形势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这个L型是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的”。
L型经济是指经济增速明显下降后,在一定的增速上基本保持稳定,但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速运行在一条直线上,在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一些小的波动是合理的。L型经济走势的出现,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是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体现。从历史来看,几乎每个成功发展的国家都有L型经济发展走势的经历,无论是老牌强国日本和德国,还是新晋的发达经济体新加坡和韩国,在经历20年左右的高速增长之后都回落到中高速的增长,并在中高速增长上持续了较长的时间;从逻辑上看,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天花板,并不能一直维持高速的增长,无论是“刘易斯拐点”的出现还是“技术顶”的产生,无论是生态坏境约束的不断加强还是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都说明了生产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配合会随着发展产生变化,都证实了经济的发展并不能始终处于高速的增长之中。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经济L型和西方的L型有着根本不同。中国的独特性在于:一是经济体量更加庞大,经济增长的惯性也更大;二是中国具有广袤的空间,各地的发展水平不一,这些原本不利的因素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反而能为当前我国产业转移提供空间,为经济转型赢得时间,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回旋余地很大。中国经济L型只是减速换挡、转型升级,未来将会带来更高质量的增长,因此这种长期预期和西方经济的长期低迷完全不同。西方的L型是经济断崖式下跌后长期低迷滞胀、不复苏。中国经济显然不是滞胀问题,一季度增速达6.7%好于预期,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L型走势标志着我国经济运行多年积累的“病症”进入治疗阶段,因为L型走势一方面保持就业稳定和人民生活改善所必需的经济增速,也可以使企业有起码的财力投入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又给企业形成一定的压力,倒逼企业苦练内功,努力完成“三去一降一补”,加快适应经济新常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经济L型增长下,政策面也将会比较友好,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将适时推出。同时,经济运行保持在6.5%~7%合理区间的L型走势,也为中国政府调控经济提供了灵活空间,有利于提高中国政府在多重约束条件下,采取更加灵活、精准、有效、及时的调控政策,使经济获得可持续的平衡增长。基于“合理区间”的宏观调控跳出了经济本身,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全盘考虑,这表明中国政府正在以新的思路和方式追求健康、可持续、包容性的增长。在经济L型走势的背景下,以“合理区间”为基础的新型宏观调控思路将对中国的改革攻坚和经济转型进程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如果在L型走势下,全面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质量、效率和效益的同步跃升、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对中国和世界来说,无疑都是一件好事。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人明宗旨、立信仰、树榜样,提高执行力,释放生产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开启改革开放新纪元。适逢十三五开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科技教育、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都会步入“新常态”,在表象上看来,经济增长速度呈现L型,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质量呈现倒L型,处于爬坡升级、“羽化为蝶”的关键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势必也进入了新阶段,一般的宏观调控、一般的改革、一般的创新、一般的开放已经对扭转经济增长的长期颓势没有用处,需要有大的格局、清晰的思路、大的魄力、特别大的举措,需要对中国的经济体制、社会体制乃至文化体制进行基因再造,把中国的各项事业推到一个新的以服务化引领发展的历史阶段。本期“L型经济与商业变革”策划,汇集了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的一些思路和办法,供大家讨论,以期抛砖引玉,形成更好的方案。
——《学术前沿》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