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隔离开来发展,在二元经济格局下形成了城乡分割、各自独立发展、互不平等的经济制度,导致了决策的城市倾向、就业的农村歧视和产业政策的“重城轻乡”。严重失衡的城乡关系已成为摆在社会经济发展面前的一道无法回避却又非跨越不可的障碍。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快速城市化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带来不少问题。一方面,城市中房价居高不下,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愈来愈严重;另一方面,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城市生态环境极度恶化。
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大赋予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突出提到了“城乡一体化”,表明新一届中央政府把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确定为自己的执政责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城乡一体化的提出,表明国家对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上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关系形成普遍共识,其承载的含义远远超越经济领域,已经全面触摸到整个社会的结构性变革。
作为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的目的在于改变过去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国当前城乡发展现状与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城市学家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的时代背景多有类似。田园城市概念源起于霍华德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该书1898年初版时名为《明天: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田园城市思想的本质,正如霍华德在第一版著作中所使用的书名——是要寻找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即通过社会改革来实现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霍华德关于田园城市的系统构想,是希望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二者优点的理想城市,既能服务于大众健康生活,也能服务于产业发展。霍华德认为实现理想中的田园城市所遵循的正确道路是——“我们应该首先确定什么东西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和欢乐,然后以用最好、最容易的方法生产这些东西为目标去组织我们的人民。”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既是对工业化时代城乡关系恶化的批评,也是对城乡一体化雏形和发展趋势的一种精彩推演。
针对城市规模迅速扩张造成的大量社会问题,田园城市思想倡导以城市规划抗衡城市发展中无序的市场力量,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尽管霍华德希望依靠居民的认同达成田园城市的建设目标,但现实中规划都是由城市政府主导制定和贯彻的。在城市发展较为成熟的现代欧美国家,尽管城市发展主要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但政府依然对城市发展加以多种调控,制定城市规划成为重要的控制手段之一。
田园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形态,它为中国的城乡一体化提供了一种方向。田园城市思想提倡居民回归土地,追求生活价值而不是有形的财富,城市实现自给自足以及城乡、区域平衡发展,体现了一种朴素的人本主义和生态主义发展观。如何平衡城乡发展、根除城市病,建立平等、和谐、宜居的城市,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期“中国的田园城市建设”策划,我们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从城市建设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城市的功能回归以及国外城市发展经验借鉴等不同层面分别剖析,敬请读者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