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海泉
章水之滨,赣州城畔,长眠着一位年轻的红军将领——我的曾祖父欧阳健烈士。1932年3月7日,为解红三军团之围,时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军第三十七师政委的欧阳健,率红三十七师在赣州城下与敌军激战,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仅30岁。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战争的硝烟虽已离我们远去,但烈士的忠魂却永存人间。树立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的曾祖父铜像,光彩夺目,熠熠生辉。他目光炯炯,凝视着前方,好似在回望着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好像在对前来吊唁的人们诉说着:燎原的星星之火,就从这里点燃!
曾祖父于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春天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他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以身许国、南征北战,成为我军最早的党代表之一,是红军早期的优秀指挥员,是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的英雄。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他英勇无畏,血战沙场,直至献出年轻的生命。
曾祖父牺牲后,曾祖母、祖父母和父母亲几代人,都是普通的农民。他们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在黄土地上劳作,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在夏收的晒谷场上和寒冬的围炉边,他们向儿孙们讲述着曾祖父投身革命、献身革命的故事。从那时起,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开始树立起了曾祖父高大的形象,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他的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他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更加丰富、更加完整、更加高大,成为始终激励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曾祖父虽已牺牲了80多年,但他那崇高的革命精神,却一直被后人所怀念。每年的清明节,少先队员、共青团员都会成群结队,前往华容县烈士陵园,为牺牲的烈士们、为我的曾祖父扫墓,献上一束束鲜花,这让我为之感动,也引起我深深的追思。
忠诚于党、信仰坚定、不怕牺牲、革命必胜,这是曾祖父崇高的思想品质。自从他知道“中国有个共产党”之后,他就仰慕共产党,追求共产党。自从他光荣成为共产党党员之后,他感到无比自豪,决心为共产主义理想,为人民大众翻身解放奋斗一生,纵然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大革命時期,他参与领导的华容县农民运动,曾多次受到毛泽东的赞扬。大革命失败后,面对风云突变的局势,他没有徘徊犹豫,更没有悲观失望。他坚定地表示:“我们决不能被眼前的反革命逆流所吓倒。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既要坚持斗争,又要保存自己的力量。”为此,他发出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将来的天下一定是我们的”坚定心声。于是,他冲破白色恐怖,和华容其他几位革命志士,一同前往武汉寻找党组织,并在毛泽东的谆谆教诲下,深深明白“革命没有枪杆子不行”的道理,毅然投入到军队中去,从此踏上了戎马征程,先后参加了四占永新、保卫井冈山、出击赣南、激战大柏地、攻克长汀上杭、三克龙岩、征战东江、血战长沙、攻占吉安、解围赣州等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多次“进剿”“会剿”和“围剿”。面对枪林弹雨的考验,面对血与火的洗礼,他从未对忠诚于党的信念产生过丝毫动摇,也从未对革命必胜的信念有过丝毫的怀疑。他始终把“努力革命,永不叛党”的入党誓词,作为自己一生身体力行的准则,忠诚于党的革命事业,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革命为了人民,军民一家人,这是曾祖父一贯的赤子情怀。他说:“红军是为民服务也来之于民的。”“红军打仗与否都是在为民谋利益。”“人民”二字在他的心里一直都是最重的。为人民、爱人民,是他一生奋斗的目标和坚持。曾祖父出生在华容县十里铺村欧家门一户普通的农民家里。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他,从自身的经历和苦难的乡亲身上,深深了解到中国社会的黑暗,也深深感受到了人民生活的疾苦,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信念。他一贯视人民为父母,视百姓如手足。秋收起义后,他随部队驻扎浏阳县文家市,打开大土豪彭伯堂的仓库,将粮、棉、油等物资分给贫苦农民。他听说一位无儿无女的老人没来领东西,便带着一名战士亲自送去。老人拉着他的手,感动地说:“你们真是比亲生儿女还亲啊!”在带兵打仗中,他始终强调“我们是共产党的队伍”,始终坚信“人民军队和老百姓永远是一家人”,始终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言传身教,带头示范。在部队每次离开时,他都要亲自检查纪律执行情况:房门关好了没有?稻草归还了没有?房屋打扫了没有?他所在的部队离开后,当地群众总会发现:红军借用的米粮,在米坛旁留下了铜板;红军借用的蔬菜,在果棚架下吊着纸币。曾祖父和红军战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高尚品德,在当地群众百姓中广为流传。
注重创新,用思想政治工作来凝聚人心、激发斗志,这是曾祖父留下的宝贵政治财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进行三湾改编,曾祖父被任命为工农革命军第三营第七连党代表和党支部书记,成为人民军队最早的政治干部之一,是“支部建在连上”“党指挥枪”的最早践行者之一。1929年12月,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召开,曾祖父和其他与会代表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新一届红四军党的前敌委员会,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亲历了人民军队建军原则的制定。他深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部队中的重要性,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完整的连队党代表工作制度:每天在连队进行一次政治讲话,以整顿作风、鼓舞士气;连队建立党支部,班排建立党小组,以建立核心、培养骨干;通过办壁报、演节目、唱革命歌曲,开展多种形式的政治宣传工作……他的连队党代表工作方法,多次受到前委和团部的表彰。红四军党的九大后,前委更加重视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更加注重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工农革命军在转战游击途中,不停地遭受着敌人的围追堵截,加上疲劳、困苦、饥饿、生病,有的人经不住这种挫折和失败的考验,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竟以各种借口离开革命队伍。曾祖父深深懂得,革命越是处于困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就越显得更为重要。他经常向战士们反复宣讲“革命不是没有希望,而是希望很大……当反革命和逃兵是没有好下场”的道理。他在行军途中还创新创造出一套流动学习法,时而组织政治讨论,时而组织文化学习,为鼓舞士气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潜心专研,刻苦训练,文武兼备,这是曾祖父突出的个性魅力。自曾祖父决定从军后,先是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三营五连当战士。他同全体新兵一样,每天从早到晚冒着炎炎烈日,练投掷,练刺杀,衣衫整天被汗水浸透,但一想到要练好本领,消灭反动派,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在紧张军训的同时,他还经常借阅军事名著,稍有时间就潜心阅读,深入钻研军事战术和军事理论,这为日后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斗争起了重要作用。曾祖父在从军成为战士以前很少摸枪,即使在华容协助何长工指挥县农民自卫军的日子里,也只是打几枪过过瘾。因此,他和许多新战士一样,在首次实弹考核中吃了个“烧饼”。但他一点也不气馁,而是起早摸黑练习。他总结自己枪打不好的原因,一是眼力不行,瞄不准;二是臂力不足,托枪时容易晃动。因此在练瞄准和练臂力上下功夫。一天深夜,连长前来查哨,发现操场上有个身影,便警惕地蹑手蹑脚走近,在星光下依稀看得出,原来是曾祖父半夜溜出寝室,在这里托着枪,一动不动地站立着练习。这时连长缓步上前,轻轻地拍着他的肩,叫他回房休息。他请求道:“连长,让我再练半小时……”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曾祖父的射击成绩提高很快,七十环、八十环、九十环……最后夺得了满环的最好成绩,为他后来成为一名骁勇战将,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民办学,播撒火种,唤起民众,这是曾祖父又一显著风范。1924年底,曾祖父从长沙兑泽中学毕业后,谢绝了华容县商会和欧阳族学的聘请,来到离华容縣不远的鲁家铺国民小学当起了一名小学教师。由于这里民生贫困,所兴办的“国民小学”一无校舍、二无场地,学生也很少。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状况,他只有白手起家,另起炉灶。在向何长工学习兴办学校的经验后,他更加坚定了兴办学校的信心。他首先来到鲁家铺小街后面找到当地族长,提出借祠堂办学的要求。在校舍问题得到解决后,他又拉着妻子张再元,赶到十里外的张家湾娘家,找到妻兄张云襄借钱办学。张云襄摆上酒菜款待曾祖父,并豪爽地说:“你难得开一回口。这么办,你喝一杯酒,我捐二十块大洋!”平时滴酒不沾的曾祖父为了能筹到钱,竟然一连喝下六杯“牛眼睛杯”酒。张云襄感佩地拱手说道:“我服了服了!就凭你这种为民求钱办学的精神,我不捐款不行。”就这样,张云襄不仅当场慷慨捐出120元大洋,事后还动员几位朋友捐款购买黑板及办公用具。正月十八,鲁家铺国民小学开学了。开学公告上写着:“当今国民革命之时,国家急需大量人才,农家亦需文墨之人。本校为开启民智,广育人才,凡来校之学生,不论贫富,一律不收学费,并供给课本纸笔。”鲁家铺周围农民一传十、十传百,几天之内,学生就达40多人。曾祖父为兴办教育倾注了满腔热情。在教书期间,他教育学生从小懂礼貌、讲文明,求知识、守纪律,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长大后投身国民革命运动。曾祖父在鲁家铺兴办学校和教书的生涯,为学生和农民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也为日后这里兴起的农民运动打开了局面。
曾祖父那种爱党爱人民的崇高品德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精神,在他牺牲之后,时时被后人强烈地追忆着、怀念着、传承着!1932年3月11日,《红星报》刊载文章《纪念我们的战士欧阳健同志》,回顾了他的生平,歌颂了他的功绩,表达了深切的怀念。1950年的一天,一封来自时任国家重工业部代部长何长工的信,被送到了华容县人民政府和欧阳健的家人手中。何长工部长在信中写道:“我的好战友欧阳健,在江西打赣州战役时牺牲,时任红军三十七师政委。希望后辈继承先辈遗志,努力革命,不断前进……”
曾祖父同千千万万革命烈士一样,为着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热血。他们如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鼓舞着亿万人民不断奋勇前进!曾祖父当初的理想,如今相当一部分已经实现。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些都足以告慰九泉之下的烈士英灵。
碧血丹心铸青史,万古千秋仰忠魂。对于这样一个英雄的群体和人民的功臣,人民和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作为革命先烈的后代,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以革命先烈为镜,继承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党、忠于人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殚精竭虑,奋斗不息。也唯有这样,才能不辜负组织的重托,才能对得起脚下血染的热土。
安息吧!敬爱的曾祖父。♥
(作者系中共南昌市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 / 梁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