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是指眼睛在不用调节的情况下,较远的光线经眼睛内的屈光系统屈折后,聚集在视网膜前,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导致远方物体看不清楚。近视主要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屈光度降低或眼球前后径变长。
患上近视的人喜欢眯眼看事物,以减少视网膜上物像的模糊程度,这是为什么?
资料显示,眯眼能减少物像模糊程度的原因有如下几点:减少弥散光线,改善视敏;使角膜改变屈光度;使晶状体改变屈光度。
根据以上结论,我将实验分成两部分。
实验一
1.器材
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
2.步骤
(1)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2)将光屏置于离透镜距离为2f=10cm处,将蜡烛置于距透镜位置11cm(>2f)处,并使透镜、蜡烛、光屏位于同一直线上,如图1。
(3)点燃蜡烛,此时光屏上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模糊实像,将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置于凸透镜前,同时移动距离,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并记录。
经过实验可发现,将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置于透镜前0.5cm至1.5cm处成像效果最好,与实际情况相符。
3.结论分析
凸透镜前放一个有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可减少弥散光线并起到一定的小孔聚焦作用,使模糊的像变清晰,近视眼眯眼时所起到的作用与其相似。
实验二
人在眯眼时睫状体收缩,使晶状体屈光度减小(焦距增大),同时对角膜产生相同的作用。为验证此观点,我进行了实验二。
1.器材
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f=5cm的凸透镜,f=10cm的凸透镜。
2.步骤
(1)将光屏、蜡烛、凸透镜依次安装,使其位于同一直线上,如图2。
(2)使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分别进行实验,改变物距(u)、像距(v),并使u≥2f,f 根据实验数据发现,对于同一物距,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成像的位置不同,焦距越大,同一物距成像的位置离凸透镜距离越大。但f、u、v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