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记忆

2016-09-10 07:22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6年12期
关键词:手扶拖拉机蜂窝煤煤块

在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上,“中国手扶拖拉机”和“蜂窝煤”被列在经典设计奖入围名单的前两位。手扶拖拉机曾是流行于中国乡镇的一种运输工具和农业机械,以柴油机为动力,很受农民的欢迎,而蜂窝煤则在1949年由德州市燃料公司退休职工郭文德发明,在半个多世纪里为全中国许多家庭带去了温暖。在这些传统设计的背后,发生过哪些值得回味的故事?

记忆中的温暖

如今在大城市里,蜂窝煤已不多见,然而在很多老一辈人的记忆中,蜂窝煤曾代表着家的温暖。冬天的傍晚,外出归来的家人总会期待推开门时的那一阵暖意,此时房中的煤炉上或是烧着滚烫的热水,或是煮着一锅美味、烤着一块红薯……

蜂窝煤设计巧妙,集高效易燃、安全可靠、环保易用等性能于一身,生动地诠释了“设计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理念。正因为如此,蜂窝煤最终被提名为“2016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经典设计奖”。然而遗憾的是,没有发明者前来领奖。

主办方借助网络平台、广播电台等渠道发出“寻人启事”,历经几番波折,最终找到了这位默默无闻的设计者。

1948年底,山东省德州市一位名叫郭文德的创业者为谋生计开了一家煤店,主要卖煤块和散煤。虽然烧煤块、煤饼是当时主要的做饭及取暖方式,不过缺点明显:炉膛不通透导致燃烧不充分,费煤;烟大呛人;若熄火了不易引燃。这几点都被郭文德看在眼里,他开始琢磨:能不能发明一种节约、好用又清洁的煤球?

那时睡前封炉子,都会做一个湿煤饼盖在煤块上,再在煤饼上捅一个孔,这样省煤的同时又不易熄灭。有一天早晨,郭文德打开炉盖,看到火苗从那个孔向上冒,突然有了灵感。他找来几个铁加工厂的老师傅,按照心中的想法敲敲打打,经过再三改进,终于做出一个加工煤球的模具。

模具做好了,原料的成分又是个问题,因为煤粉本身没有黏性,难以成形。经历无数次试验后,郭文德选中了生石灰,并最终确定了煤粉与生石灰的比例。

1949年的一天,历史上第一块蜂窝煤诞生了。不过那时候它还不叫这个名字,郭文德根据其节煤属性将它命名为“经济煤球”。

虽然蜂窝煤并没有为郭文德的生活带来多大改变,却因其省料省时、少烟少味的特性,成为我国北方城市冬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取暖燃料以及大部分中国城镇居民的生活能源。

家庭农作工具

对很多农村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来说,童年的记忆大多朴实平淡,要说有什么让人觉得自豪的事,有一台拖拉机算是其中一件。小巧、轻便且高效率的它谱写了农业科技发达之前一段辉煌的历史,也因此,手扶拖拉机入选了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 经典设计奖提名。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当农民为粮食丰收雀跃的同时,也感受到粮食高产运输的过程非常累人。武汉柴油机厂的工程师黄敏为解决这一难题,设计出了中国第一台手扶拖拉机。

1957年6月,武汉通用机器厂(后改名武汉柴油机厂)的归国华侨黄敏和相关人员设计出一种3马力至4马力的手扶拖拉机,年底便被制成样机。这台手扶拖拉机机型小巧、操作灵活,配上不同的农机具,可进行犁耕、旋耕、平整、碎土等多种田间作业,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帮助农民解决了难题。它也成为中国自主生产的第一台手扶拖拉机,为之后几十年我国在农业生产上的科技进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如今,农业越来越偏向机械化、商业化,手扶拖拉机也像蜂窝煤一样,逐渐被各式各样的新事物代替。虽然不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正代表着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在升华。那些让我们曾经为之自豪、如今却不得不搁置的生活必需品,那些默默奉献智慧的劳动人民,需要我们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牢记!

猜你喜欢
手扶拖拉机蜂窝煤煤块
孩子成绩差,圣诞礼物送煤块
HEARTH WARMING
越南最大煤块
最大煤块(大家拍世界)
低铁比条件下低硅、低温铁水加煤块冶炼生产实践
父亲的手扶拖拉机
烧蜂窝煤的记忆
造蜂窝煤的老工人
民生·百态渐行渐远送煤工
驾驶手扶拖拉机,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