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会计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

2016-09-10 22:04覃娟
时代金融 2016年24期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模块化教学会计学

覃娟

【摘要】“会计学”是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如何使实际教学符合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政府、教育从业者和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的问题,选取这一问题来进行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 经管类专业 会计学 模块化教学

一、研究缘起

独立学院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不同办学定位的独立学院其人才培养方式也存在个性。各地的独立学院应该根据实际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确定办学定位,从而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关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探讨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对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基础

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定位于“培养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是由独立学院产生的背景、运行机制、教育层次和受教育的对象所决定的。独立学院只有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既有本科生的素质,又有高职专科生的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最大限度地满足来自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扩展的需求,才能彰显自身的社会存在价值,从而赢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课程教学改革直接影响教育质量。重视人才培养尤其是重视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会计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经管类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决策者提供数量依据的一门方法论学科。现行会计学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是主角,学生则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和探索精神。在新课程模式改革的背景下,不仅要重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更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设计,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院经济管理系于2002年开始,在市场营销、国际贸易、旅游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经管类专业开设了“会计学”课程并开始探索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规律及模式。伴随我国会计制度的不断修订完善,特别是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课程组的教学团队紧扣准则要求,对课程的内容、知识点及练习题进行及时的更新。每年配合教研部的统一部署,对课程的理论课时及实践课时进行调整,定期修订并完善课程的理论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大纲,围绕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特点,编写并公开出版了符合新会计制度内容的《 基础会计学》教材。此外,积极引进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充实教学队伍,以传帮带的形式指导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技能,结合传统教学方法普遍开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 制作了完整的多媒体课件,推广应用多媒体、互动翻转课堂及慕课、微课等形式来创新教学模式。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课题一直为广大学者们普遍关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学者们的研究方式主要分为三种:

1.实证分析,以数学建模为主要方法,论证当前国内高校课改的现状和成果,总结经验。

2.典型案例分析,以特定高校的特定课程作为切入点,探讨改革的具体措施。

3.对不同高校的教改模式和成果比较研究,探讨其共性和差异性,力求从中获取有益参考。上述方法及结论对于研究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研究提供了广泛的理论基础,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二、教改设计

(一)教改目标

按照学院本科培养计划的要求,探索构建以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线,挖掘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培养途径与方法,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于一体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

1.根据新世纪高等院校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创新培养目标。探索构建以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区内外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现状的考察、调研,对当前“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方式进行系统性改革。

2.在吸收已有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使之更加符合新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3.研究影响创新教育的因素,对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整合。构建课堂教学为主、校园文化和科技活动等第二课堂为辅,以及广泛的社会实践基地为依托的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4.以完善的教学设施、创新实验室、实践基地为依托,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并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和考评体系,在卷面考核之外,引入课程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考评环节,设计兼顾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综合测评体系。

(二)改革创新

1.培养意识的创新。从新生开始,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树立对科学执著追求的态度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在课内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对高年级学生则大力培养其获取新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区内外有关高校进行调研访问,对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研结果调整培养方案,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对课堂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进行整合优化,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2.培养模式的创新。在基础课、专业课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功能;开设一系列综合性、开放性实验;大力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提倡讲课、读书、研讨相结台;改革考核办法;在卷面考核之外,创新和完善课程论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和毕业论文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三)教学模块设计思路

1.依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在确保基础理论够用的前提下,组织双师型专家完善课程的教学大纲、多种教学手段的一体化设计方案、考核评价制度、教学实施方案等教学文件的编制与审定工作。

2.合理调整会计学课程的理论课及实训课课时,增加内容的实务性与操作的实践性。

3.编排课程内容,切实解决会计学课程内容与经管类具体专业内容的融合及一体化设计。

4.增加专业选修课门类,如财务报表造假的甄别、会计专业英语等课程,进一步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5.加强本科生学历教育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教育的衔接与沟通。

三、教改实施的注意事项

(一)建设长期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作的了解,使学生的实践技能能够胜任基本的财务工作,在完成理论实习后应安排充裕时间进行实地实习。学校可与企业单位,加强联系和合作,让学生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去锻炼、实习。此外,当前高校后勤集团普遍实施企业化管理,学校可与校办企业或后勤集团公司协商,或者开辟专门的学生创业园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

(二)建立校内会计综合实验室

会计综合实验室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手工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成本不高,有场地和相应的证、账、表单据即可。建立会计电算化实验室,需要一定数量的电脑,还要投入服务器、交换机、网卡工作站、财务软件等,为了提高电算化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可以在管理系系部建立一个电算化综合实验室,集会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和旅游管理等电算化为一体,有利于经管类的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综合利用实验室。

(三)提高专业教师的能力和素质

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重要教学环境。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指导性的作用。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除注重理论水平的厚度,还应注重实际业务的处理能力的力度。学校应鼓励经管类的专业教师在企业兼职,以便更好地从事实践教学。

四、总结

对会计学课程进行模块化的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该学科的细节建设,同时更有利于经管类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不仅符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性本科人才的目标,也是一项培养学生学习、实践、创新、就业及创业能力的课程教学改革,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提升新世纪高等教育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郝以雪,李君,谢合明.论慕课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影响——以西华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5(01).

[2]郑月锋,吕英杰,宋立新.独立学院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07).

[3]张涛.关于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5(19).

[4]权小锋,尹洪英.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8).

[5]吴大新,高山,孙文刚.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改革:挑战与应对[J].财务与会计.2015(02).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4年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4JGA414。

猜你喜欢
经管类专业模块化教学会计学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商务策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学生社会能力培养一体化的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优化研究
基于VBSE创业版创新创业型经管类人才的培养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