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生猪规模养殖现状调研报告

2016-09-09 02:57:56钟志君应三成曾仰双刁运华何经纬王世林陈福林汤志刚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0066四川省畜牧总站四川成都600四川省农业厅四川成都600四川省遂宁市农业局四川遂宁69000四川省广安市农业局四川广安68099
四川畜牧兽医 2016年8期
关键词:养猪粪污猪场

钟志君,应三成,曾仰双,刁运华,何经纬,王世林,陈福林,汤志刚(.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0066;.四川省畜牧总站,四川 成都 600;.四川省农业厅,四川 成都 600;.四川省遂宁市农业局,四川 遂宁 69000;.四川省广安市农业局,四川 广安 68099)

本期关注

四川生猪规模养殖现状调研报告

钟志君1,应三成1,曾仰双2,刁运华2,何经纬2,王世林3,陈福林4,汤志刚5
(1.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66;2.四川省畜牧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
3.四川省农业厅,四川 成都 610041;4.四川省遂宁市农业局,四川 遂宁 629000;5.四川省广安市农业局,四川 广安 638099)

四川是生猪养殖大省,生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市场供给、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全省生猪规模养殖得到快速发展,养猪生产正处在转型和变革的关键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小养殖户大量退出、规模养殖的比例不断提高,标准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养殖造成的污染十分严峻,已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对环境和人们的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如何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是推进四川省现代养猪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16年3~5月生猪养殖调研组对遂宁、广安两市不同规模养殖户的问卷和现场调查结果。调查样本主要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每个县按年出栏规模50~99头、10~499头、500~999头和1000~2 999头4个梯度选择养殖场(户),每个梯度选取8~10个场(户)进行调研,内容包括业主基本情况、生猪养殖规模及生产水平、场址位置及相关设施配置情况、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等方面。调研范围涉及广安市武胜县及岳池县,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射洪县7个县(区),共收回规模养殖变化情况调查表3份(遂宁市、武胜县、岳池县),养殖场(户)问卷238份,样本分层清晰,问卷质量较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2 养猪生产现状

2.1 养殖主体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养殖场主年龄以41~50岁居多,占总数的46.64%,其次是51~60岁,占总数的20.17%。养殖场主的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总数的56.54%,其次为高中,占总数的19.41%。

2.2 养猪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调研结果显示,在各种出栏规模的养殖场中,家庭总收入随着年出栏规模的增加而增加,养猪是养殖场(户)家庭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从养猪收入所占总收入的比例来看,其中,年出栏500~999头规模养殖场的养猪收入比例达94.10%,年出栏100~499头规模养殖场的养猪收入比例为87.24%。

2.3 规模养殖比例明显增加,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2012~2014年低迷的市场行情导致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场大量退出,规模和适度规模养殖场的比例逐渐增加。遂宁市和广安市年出栏1~49头规模的养殖场数量由2011年的604 896户下降至2015年的480 906户,出栏肉猪的比例由33.46%下降至22.42%。其他规模的养殖场户数和出栏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年出栏500~999头的出栏比例由6.58%增加至11.77%,增幅最快,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占出栏总数的39.41%,成为省内养猪生产的主体。与此同时,在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等政策的带动下,猪场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等现代化设施设备大量应用,标准化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2.4 生产效率提高,商品猪出栏体重增加通过新品种、先进设施和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猪场的生产性能有了明显提高。其中,调查地区的生猪出栏率由2011年的140%提高到2015年的155%,母猪年提供仔猪数由2011年的14.7头提高到19.8头,饲料报酬由2.90降低到2.81,肉猪出栏日龄由175天下降到170天。同时,随着大体形猪的推广、猪价上涨和饲料价格的下降,商品肉猪出栏体重从110千克增加到130千克,每头商品猪出栏重增加20千克。

2.5 养殖成本下降,收益显著增加在经历了2012~2014年的持续低迷后,2015年生猪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加上饲料价格大幅度下降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商品猪的生产成本降低、利润增加,每头商品猪收益在412.23~507.72元。不过,由于养殖场规模、生产管理水平、劳动力投入以及粪污处理投入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平均饲养成本和平均利润有一定差异,其中以500~999头规模的为最高,每头猪收益达507.72元/头。

2.6 环保压力大,养殖污染严峻2015年国家实施的新《环保法》条文从原来的47条增加到70条,加大了对排污企业的惩处力度。2015年5月11日,四川省环保厅和农业厅联合下发《关于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必须严格区划管理,在禁养区内已建成的养殖场必须限期搬迁;限养区严格控制养殖场数量和规模,不得新建、扩建,逐步关闭不符合环保和动物防疫条件的小型养殖场;限养区和适养区内,未完善治污设施的畜禽养殖场,须完善污染综合整治工程措施,环保压力比较大,特别是大型的规模场。

2.6.1 病死猪处理根据实地调研,深埋是病死猪处理的主要方式,其次为交政府统一处理。在无重大疫病时,大多猪场均能妥善地处理病死猪,但是,由于近年来疫病形式严峻,重大疫病时有发生,此时大多数猪场由于设施容量不足,处理压力巨大,特别是规模在500头以上的猪场尤为突出。

2.6.2 粪污处理和排放沼气发酵处理后还田是目前猪场粪污处理的主要方式,其中年出栏1 000~2 999头的规模场使用率最高,达98.28%。其次是经储粪池储积后还田,在各种规模场占有近半数的比例。尽管各规模养殖场均建有粪污处理设施,但是由于资金有限,且粪污处理不能给养殖场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养殖场主不愿意投入资金到粪污处理环节,致使配套的沼气池、储粪池等设施容量不够,加之运行成本高,个别场的粪污设施设备甚至成为摆设,超过其处理能力时就直接排放。调研结果显示,在年出栏规模超过500头猪场的直接排放现象较为普遍,给环境带来的威胁和污染程度较大。

2.6.3 资源化利用随着国家一系列环保政策的出台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调研结果显示,小规模的猪场主要依靠自有土地进行粪污消纳,而大规模的猪场,由于粪污产量大,自有土地已经完全不能消纳猪场产生的粪污,则主要依靠租用大量土地进行消纳。

猪场粪污处理后主要用于粮食生产,其次是蔬菜、水果、林业。但是在生产实际中,由于利用设施不配套、劳动力匮乏、利用成本高、大田作物生产的季节性等因素,使得粪污利用面窄、用量少、效率低,大量粪污堆积无法使用。根据调研数据,随着规模的增加,粪污多余户数占比和平均多余量已成倍数增加,500头以上规模场由于粪污数量巨大,形势尤其严重,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资源与环境压力加大随着规模养殖比重的进一步提高,养殖用地需求将不断增加,但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加上各地划分了禁养区和限养区,土地供需矛盾将十分突出。同时,规模比重的增加意味着对粮食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大,也势必会造成“人畜争粮”的矛盾更加突出。此外,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在适养区内因饲养集中导致生猪粪污排放量激增而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和愈发严重,农牧结合不紧密和区域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逐步显现,生猪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

3.2 市场波动较大2012~2014年养猪市场持续低迷,养殖业全面亏损,众多散养户和小规模场退出,生猪存栏数持续下降。据统计,2015年生猪存栏较2014年下降了4.12%,猪肉产量下降3.63%,供应量减少导致猪价和肉价从2015年下半年至今持续高位运行,过山车一样的价格变动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3.3 疫病风险持续存在生猪疫病流行状况总体十分复杂,病种多,病原复杂,流行范围广。口蹄疫、猪瘟等重大疫病仍有零星发生,生猪流行性腹泻等常见病在个别地区时有发生,疫病对产业造成的损失和防控形势仍然严峻。

4 应对措施

4.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各地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和资源状况科学规划出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小区)和专业户;现有养殖场要根据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设粪污存储、处理和利用设施;散养密集区要实行分户收集、集中利用。根据单位土地面积生猪承载量确定生猪存栏规模,促进生猪产业和环境协调、友好发展。

4.2 出台政策,实行补贴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开展粪污处理和利用,在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处理和利用等环节,给予倾斜和资金补贴,减轻猪场负担,提高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效果,缓解养猪生产给环境带来的压力。

4.3 稳定生猪存栏,保证市场供给在传统养猪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养猪业过度的过程中,散户和小规模养殖场退出是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采取相关措施弥补因散户退出的空缺,稳定生猪存栏,保证市场供给。

4.4 加强防疫,确保安全进一步加大猪瘟、口蹄疫、猪蓝耳病以及猪流行性腹泻等生猪重大疫病的防控力度,加强公共流通领域的兽医防疫,坚决防止疫病传播,确保生产和食品安全。

4.5 针对实际,分类指导和监管调研数据显示,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出栏比重占出栏总量的近40%,是全省养猪生产的主体,将这些猪场的主要问题解决好了,可同时兼顾养殖污染治理和养猪生产稳定的问题。

建议对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猪场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推广应用方面进行扶持和指导,确保生产稳定、市场供给。在粪污处理、利用和排放方面,进行严格监管,预防对环境造成污染。■

S828 文献标识码:C

1001-8964(2016)08-0006-03

2016-07-16

猜你喜欢
养猪粪污猪场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养猪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36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
猪场还有哪些潜能可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