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解读诗歌意象

2016-09-07 11:12张文生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解读意象诗歌

张文生

摘要:鉴赏诗歌,必须以解读诗歌意象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从诗的写作背景、诗人的心境入手,正确解读其中意象,学会解读诗歌意象。

关键词:解读;诗歌;意象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8-0071-02

意象就是融入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鉴赏诗歌,必须以解读诗歌意象为突破口。以鉴赏《锦瑟》为例,诗中各种意象的巧妙组合,非常和谐地组成浑然一体的朦胧意象,以此窥见诗人纠结于其问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

一、结合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意象

《锦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一年级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其中一首。初读李商隐《锦瑟》,感受到的是意象的丰富与朦胧,以及诗中流露出的浓浓的抒情气氛。李商隐一生经历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当时,曾经是历史上空前强大和繁荣的唐朝,已经趋于没落。李商隐是在政治上颇有抱负而遭遇非常不幸的诗人,从少年时期起,他就怀着“凌云一寸心”,以后在政治上虽屡遭挫折,仍不时吟唱出“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旦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等具有奋发进取精神的诗句,直到凄凉的晚年,仍为抱负成虚而怅惘不已。这种复杂的怅惘之情借助诸多意象交织在《锦瑟》之中。

这首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争议最大的诗作之一,本篇素称难解,歧说纷纷,此诗以蕴意隐晦、意境朦胧而著称。自宋元以来,历代文人都揣测纷纷,莫衷一是,都试图揭开她那神秘的面纱。我们可以试着从诗中的意象去解读,意象就是物象,指具体的事物,也就是诗中所涉及的人、物和情景。袁行霈认为,意象就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诗歌意象可以说是直指诗歌的思想感情,关注了诗歌的意象,也就间接了解了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读者在理解诗歌意象的时候,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思想情感。所以,诗歌的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意象为突破口。《锦瑟》通过各种意象的巧妙组合,非常和谐地组成一个浑然完整的朦胧意象。诗里隐含着浓烈的情思,用一些片段的意象把情思和意境表现得朦胧、恍惚、迷离,有一种雾花帘影般的朦胧之美。

二、联系诗人的经历解读诗歌意象

在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诗人和锦瑟同为现实意象,诗人从实物意象锦瑟起兴,此诗从起句“无端”二字通体妙出,那“无端”是诗人的“无端”,那“思华年”也是诗人的“思华年”。锦瑟“五十弦”,既是实写(一般说法,古瑟是五十条弦,后来的有二十五弦或十七弦等不同的瑟),但又是虚写,诗人这是将“五十弦”与回顾华年往事联系在一起,可能和诗人当时大致年岁不无关系(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认为这首诗作于诗人因病废居郑州时,时年四十七岁)。“无端”,是没来由、平白无故之意,这里含有睹物心惊、怨怅和无可奈何等种种感情。诗人触物兴感,本来是由于内心感情的郁积,反而觉得是物之有意逗恨,所以不禁怨之而日“无端”,可谓“无理”之意趣。“一弦一柱思华年”,与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文句意蕴相近。意思是说,听到这锦瑟弦弦柱柱上所弹奏出的悲声,不禁触动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沉浸在对华年流逝的回忆中。华年,即美丽的青春,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三十首》),都是此意。首联两句是对颔、颈二联的内容和表现方法的一种概括提示,说明它们所描绘的既是锦瑟的弦弦柱柱所奏出的音乐境界,又是诗人思华年时对所经历的人生境遇流露出的心声。诗人面对五十弦的锦瑟兴悲,没有丝毫赞美,而是发出一声埋怨和痴语,以寄怨悼:锦瑟呀,你为什么无缘无故地要有这么多条弦?因为诗人年近五十而感慨年华流逝之飞快,听到锦瑟的一音一节,勾起了千重之往事,九曲之情肠,不禁忆起往昔峥嵘岁月。真可谓是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惆怅以难言。这一切思绪都是由锦瑟生发的悲鸣而引发的。诗人正是听到“一弦一柱”而触景生情,触动了身世之感而沉浸在对年华流逝的追忆之中。

三、反复阅读理解诗歌意境

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诗歌的意境,就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在阅读中解读诗歌意象。诗歌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让诗人又想象出庄生和望帝两个意象。具体地说,既有由庄生晓梦引起的栩然而飞的蝴蝶,又有由望帝魂化引来的声声哀鸣的杜鹃。锦瑟“一弦一柱”弹奏出的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悲愤,使诗人像望帝魂化成哀怨凄悲的杜鹃一样,将自己伤春之心寄托于杜鹃的悲鸣。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诗人由起、承到转笔之时,又联想到鲛人和美玉两个意象。诗人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借蓝田玉山上升起的丝丝轻烟,远望若有若无来形容锦瑟奏出的音乐朦胧飘渺的境界。美玉沉埋地下,即使精气升腾,也总是可悲的。烘托自己一生追求“蓝田日暖玉生烟”一样可望而不可及。诗人空怀美好理想和情思,就如同蓝田美玉在日光中生烟,远察如在,近观却无,也就是可望而又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就更是如此,因为尾联中只有诗人自己的意象了。尾联“成追忆”和首联“思华年”相对应,以“已惘然”点醒华年之思的感受,通过诗人追忆华年往事,对华年身世的沉浮之感,将人生处境孤羁充满感伤的离愁别绪反映得淋漓尽致。

从整首诗来看,《锦瑟》的意象美表现在内涵的丰富性,与含蓄的风格很相近,它包含了纷繁瑰丽的意象、变化跳跃的结构和浓丽华美的语言意象,可以传达“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艺术效果。虽说是想象中意象,但透过诗歌的意境,就能看到诗人当时的情怀,是错综纠结于其问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是弥漫着这些情思的心象。诗人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往复低回。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并非臆断。诗人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全诗运用比兴,善用典故,意象丰富,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责任编辑 纪敏】

猜你喜欢
解读意象诗歌
诗歌不除外
抚远意象等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解读日本摄影家植田正治的摆拍写实现象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