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黄彦震
【摘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学模式亟需改变,从传统的依据原始档案和回忆录的单线教学模式,改变为大量利用国外公开档案,在世界视野下展开综合研究,扩大研究纵深,提升研究质量,服务教学一线。由封闭变为开放,彰显本课程的时代创新和中国气派。
【关键词】 世界视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历史学科的硕士点已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分别招生,大多高校的考试科目将中国史和世界史分开出题阅卷,这产生了一个弊端,即学生只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地学习中国史或世界史,导致知识体系不健全,缺乏学习研究的后劲和学术视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中国通史教学中最后一门课程,其最大的特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格局中,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已成为重要的一员,中国的高层决策、对外关系均与其他大国的对华政策息息相关。改革开发之后,中国更是影响世界经济,基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教学离不开世界视野,不能封闭地进行国史研究和教学。
传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多以中国为中心进行单线教学,几乎全部运用中文史料,多以领导人和翻译的回忆录为主,从而导致在线索上不明晰,观点主观性强。回忆录由于受到当事人的利益和感情,常常不够客观,重大事件常常是通过孤证进行猜测。按照国际惯例,30年前的档案全部解密供史学研究之用。近年来,随着苏联、美国档案的相继公布,传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教学模式急需改革。
一、传统的单线教学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教学内容是从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依据的史料有原始档案和回忆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由于其时间距离现在较近,且对国家民族利益、军事外交安全、重大政治问题等考虑,中央的原始档案由《档案法》严格规定其查询时间和范围,利用起来十分不易,反而是地方的原始档案查询方便,省市档案馆限制较少。[1]中央的原始档案可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纂的《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作为补充。
回忆录受到当事人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常常不够全面和准确。在传统的单线教学中,由于原始档案史料的缺乏,一般来说不得不利用大量的当事人回忆录,以下试举几例:《彭德怀自述》中有关于抗美援朝和庐山会议进行了详细的回忆,李锐的《庐山会议实录》是研究庐山会议的重要口述材料,崔奇的《我所亲历的中苏大论战》详细阐发了中苏政治大论战的九篇《公开信》的创作。对于中共党史的学者来说,早已意识到回忆录的局限性。80年代初,东方出版社内部发行了《现代稀见史料书系》,供现代史和党史研究之用,包括王明的《中共五十年》、张国焘的《我的回忆》、李德的《中国纪事》、陈公博的《苦笑录》。这些人的回忆录虽然限于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的不同,但均是真实经历,有助于历史细节的研究和教学。
二、国外档案可利用于国史教学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国内的冷战史研究逐渐兴起,以沈志华教授为代表的冷战史学者赴俄罗斯购买、复印大量档案,重写了中苏关系史。沈志华主编的《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是公开出版的苏联历史档案,但其中没有一件是关于中国的史料。近年来随着档案研究的深入有几部国外档案对国史教学有重要帮助。
沈志华、杨奎松主编的《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东方出版中心 2009年版)是以中央情报局为主的美国情报机构收集的中国情报以及美国对这些情报进行分析和评估的报告,利用此档案可以进行中美关系、美国对华政策的研究。
沈志华主编的《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1945—1991)》(东方出版中心2015年版)收录了俄罗斯解密档案730余万字,包括中苏高层领导会谈的苏方记录,苏方高层领导就中国问题的内部批示,苏方各级各部门提交的情报、汇报及对策建议、双方的通信、电报及未公开的互换文件等珍贵档案。
除此之外,《党史研究资料》、《党的文献》、《中共党史资料》、《国际冷战史研究资料》、《冷战国际史研究》等刊物也相继刊发一些翻译成中文的国外史料,可用于国史教学和研究。如《党史研究资料》1998年第2期发表的《关于1949年刘少奇访苏的俄国档案文献》,关于贷款、专家、空军、学校问题均有详细的材料。《党史研究资料》1998年第4期发表的《关于1950年中苏条约谈判的部分俄国档案文献》,关于中苏双方领导人的会谈纪要。《党的文献》2002年第1、2期发表的《关于建国前夕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部分俄国档案文献》,关于满洲铁路、技术援助、派遣专家的问题。《中共党史资料》1998年9月发表的《关于1950年中苏条约各种文本的部分俄国档案文献》,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中长路、旅顺口、大连港、贷款的协定。《中共党史资料》2003年第4期发表的《关于朝鲜停战谈判最后阶段的俄国档案文献》,关于朝鲜停战谈判的战俘遣返问题,中苏朝美韩以及联合国大会外交问题。《中共党史资料》2002年5月和9月发表的《关于在华苏联专家的俄国档案文献》,关于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空军问题。《国际冷战史研究资料》第1辑刊载的《关于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俄国档案文献》,关于苏中科技合作问题,股份公司问题。《冷战国际史研究》第6、7辑刊载《关于周恩来出访苏、波、匈三国的档案文献》,关于周恩来处理欧洲事务,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外交事务。《俄国档案原文复印件文献:中苏关系》编印了《关于中苏两党分歧的俄国档案》、《关于台湾海峡危机的俄国档案》、《关于中印边界冲突的俄国档案》,关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炮击金门和中印边界冲突问题,政治大论战和苏联撤退专家问题。
三、世界视野下的国史教学
当今全国历史学专业都在运用中外档案写作论文与专著,以应用于教学,这是一个时代的趋势。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各国档案材料,给同学们展示历史的细节与关键点,使得教学更鲜活,效果更好。在国史教学中,面对千头万绪的事件,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仍按中国通史的惯用方法以政治史为主线,穿插经济文化部分为好,使得同学们在学习中头脑清晰,易于掌握。在本科生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选题写作过程中,选择国史为研究内容的远远少于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在这方面可以先从当代的中外关系史、国际关系史切入,再逐渐转到国史的研究中,以验证和加强国史的教学质量。从时间上来说,国史距离今天最近,是很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而且国史也是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教学研究的总结阶段,在高校本科教学中,不能厚古薄今,置之于一隅。
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金观涛主编的十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就是充分利用中外原始档案、报刊、回忆录、口述史料著成的国史专著,[2]超越了传统的单线叙述模式,在世界视野下研究中国各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对于国史教学具有重大启发。
运用多国档案史料,不受当事人的情绪控制,弥补单一中文材料之不足,多方考证,使其观点客观可信,在教学线索上,把中国作为世界的一员,在世界视野下,考虑国际关系、冷战因素、两大阵营、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对中国方针政策制定之影响,多线索合理串联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总之,世界视野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学模式是要形成国史教学的新特色:第一,思维创新,世界一体化,把中国史纳入到世界史的视野;第二,史料创新,运用多国档案史料,全方位多角度进行研究;第三,视角创新,摆脱以中国为中心的单线历史发展线索,注重大国和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第四,方法创新,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人类学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尽最大努力做到客观公正。
【参考文献】
[1] 高华.当代中国史史料的若干问题,《革命年代》.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324.
[2] 沈志华.思考与选择——从知识分子会议到反右派运动(1956—1957)[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789.
【作者简介】
李 密,女,陕西眉县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黄彦震,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讲师,历史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