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的“进化”:从美少年到“荷尔蒙男神”

2016-09-07 16:54姜松
读者·校园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米开朗琪罗进化布条

姜松

佛罗伦萨巴杰罗博物馆

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这里收藏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最具代表性的雕塑,非大卫像莫属。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3000年前被神化了的国王。

他统一了以色列国,定都耶路撒冷,事迹被载入《圣经·旧约》而流芳百世。据说他是耶稣基督的先祖,因此,在基督教盛行的欧洲,他成为艺术家们青睐的英雄模本,他就是以色列国的第二任国王——大卫。

在大卫年轻的时候,以色列国屡屡受到居住在地中海东南沿岸的“海上民族”非利士人的入侵。这个古老的外来民族曾经统治过的土地,至今还以他们名称的另一个希腊拉丁语转写形式“Palestine”(巴勒斯坦)命名。

一次,非利士大兵压境,军事首领巨人哥利亚来到营前骂阵。他头戴铁盔身穿铁甲,手持一把大砍刀,魁梧又凶悍。他的对手是一个尚在发育中的犹太少年,他没盔没甲没兵器,手里只攥着一根布条儿。只见少年把布条抡得像旋转的车轮一样飞快,忽然手一抖,布条顶端飞出的一块鹅卵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击中了哥利亚的额头,巨人应声倒地。少年随即疾冲上前,用哥利亚的刀砍下了他巨大的头颅。这一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大卫击毙哥利亚的经典故事,成为欧洲宗教艺术最为常见的题材。

巴杰罗博物馆就收藏了两尊以此为题材的大卫像。一尊是文艺复兴发轫时期第一代艺术家多那太罗最著名的作品——《大卫铜像》。

多那太罗诞生于佛罗伦萨,深受古典艺术的熏陶,《大卫铜像》就是他复兴古代裸体雕像传统的代表作。他为雕像采用了一个专称为Contrapposto的古希腊站姿,中文翻译为“对立式平衡”,简单来说就是身体重心只落在一条腿上的“稍息”式站立形态。这在欧洲的中世纪艺术中很少出现,特别是大卫全身裸体,肌肉线条毕现,哥利亚头盔上的翅膀装饰紧紧贴着大卫右腿并直指其性感的臀部,这在当时堪称惊世骇俗之笔。

这件作品很好地还原了当时的情景:一个清新俊逸的美少年手持大刀,“傲娇”地踩着巨人的头颅,英姿飒爽、志得意满。但少年的体格偏瘦,反手叉在腰间,略显“娘”态。

巴杰罗博物馆收藏的另一尊大卫像出自达·芬奇的老师维罗奇奥之手。同样是脚踏敌人首级的少年形象,Contrapposto的站姿,胸部形似少女。

多那太罗之后,出现了很多有关大卫的雕塑或绘画,都无一例外地表现了大卫脚踩或手提哥利亚头颅时的胜利场景,直到天才的米开朗琪罗出现,大卫才有了让人惊艳的耳目一新的形象。

佛罗伦萨艺术学院画廊

1501年,米开朗琪罗赢得了佛罗伦萨市政会举行的招标项目,负责雕制一座大卫的雕塑。材料是一块废弃已久的大理石废料,这块石料虽然质地完美,却中间窄、两头宽,又被前人凿穿过,一不小心就会断裂。然而天才就是有本事化腐朽为神奇,米开朗琪罗不仅给了这块石头生命,还大胆地提出了独到的大卫像设计思路。

首先,他继承了自多那太罗以来流行的Contrapposto的站姿,这也成了文艺复兴艺术的一个符号。其次,他把大卫塑造为一个成年人,使他从一个看起来略显女性化的美少年进化成了“荷尔蒙男神”。

最重要的是,米开朗琪罗认为,大卫最光芒四射的时刻是他面临巨大的威胁时果断迎战的那一瞬间。因此,他决定破天荒地创作大卫参战之前的形象。他完美的脸庞流露出大战之前的凝重,临危不惧,审慎而果敢,还有一丝从容不迫,成为古典主义最为经典的一张面孔。

按照原计划,塑像应该摆放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屋顶。为了人们从下向上观看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米开朗琪罗将大卫的头部和两臂比例加大,尤其是他的右手,大得简直不合比例。但这也恰好强调了大卫手臂的孔武有力,使人似乎能感受到他一旦甩出布条那足以致命的威力。

仔细看,大卫的手中还握着一枚石子。米开朗琪罗用了3年时间完成了这一件伟大的作品。由于它高5.17米,显然很难将它吊到教堂屋顶之上。因此,在广泛征询意见之后,人们用了4天的时间,一寸寸将它挪到了领主广场靠近旧宫入口处。

时年不到30岁的米开朗琪罗,因为这尊完美融合了力与美的大卫像而成了英雄,声誉与日俱增。大卫像也成为佛罗伦萨不畏强权的共和精神的象征。

在随后的一次市民暴乱中,一张被人从旧宫屋顶扔下的桌子击中了大卫像,使他的左臂断裂成数块,后又被修复。1873年,大卫像被挪到佛罗伦萨艺术学院画廊,原址则放置了一座复制品。1991年,原版大卫像又被一个疯子用铁锤砸毁了左脚,好在损伤不太严重,现已修复如初。

有完美主义者指责大卫像违背史实,因为犹太人要实施割礼而大卫像还有包皮,所以,有些复制品在此处覆盖上了无花果叶。

猜你喜欢
米开朗琪罗进化布条
靠“造假”成名的米开朗琪罗
永不凋谢的玫瑰
米开朗琪罗的神秘面具(上)
“西斯廷画家”米开朗琪罗
纪录片理论进化的黄金时代
旧衣变杯垫
彩带花瓶
米开朗琪罗:《大卫》缘何有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