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韩国、日本、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陈尚文 孙秀萍 青木 本报记者 白云怡
编者的话:又到了开学季,家长们奔波于各个商场为孩子购买文具。国外都流行什么样的文具?小小文具是否蕴含商机?《环球时报》驻外记者通过观察,为您总结国外流行文具有什么特别,看看国外企业怎样从普通文具中发现商机。
韩国
文具搭上韩流 卖更贵
在韩国,文具走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具店。当文具遇到了韩流明星或是卡通形象,其激发的购买力令人惊叹。
韩国研究生金某是韩国男子组合EXO的粉丝,暑假结束,给自己添置文具,她选择了韩国SM娱乐公司开设的销售旗下艺人为模特的周边商品店。读书台、文件夹、书签,还有卡包,到卖场转一圈下来,就花掉了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03元)。各种文具上印有自己偶像的形象,在并不低的单价前,像金某这样的粉丝学生群体,买起来毫不含糊。
在韩国,与演艺相关的“Character(形象)产品”最早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韩国SM娱乐公司以高人气男性组合HOT为主题,设计了文具和台历,受到热捧。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2013年1月,SM在乐天百货设立“游击店”,仅12天内就销售了6.3亿韩元。
除了韩流偶像,韩国流行的另一大类文具就是“可爱的东西”。很多韩国学生喜欢买一本彩页手账本,如100日日程本、新年日程本等等,用彩色的笔记录学习、工作安排,贴上可爱的贴纸……这样的手账文化,在韩国走俏。
如果说手账文化背后,有受日本影响的影子,那么韩国则在可爱风的“Character产品”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又到开学季,在韩国线上购物网站,有着中国“喜羊羊”一般存在感的韩国动画片小企鹅“宝露露”和它的朋友们,聊天软件LINE中的动画形象“布朗熊”和“可妮兔”等等,以这些卡通形象为基础设计的文具,即便是简单的横线本,也有着不错的销量。而另一款手机聊天软件“KAKAOTALK”,其中有8个可爱的表情人物,以这些人物为主角的周边产品火爆韩国。
韩国内容振兴院发布的《2016年内容产业展望》报告称,预计2016年Character产业增幅将达11.4%,预期销售额超过11万亿韩元,成为韩国低迷经济中的一股清泉。▲
日本
在平淡文具上挖商机
日本小学生书包一般都是从一年级用到六年级毕业,因此非常结实耐用。日本文具产业很发达,正是缘于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小文具也能形成大商机。
8月,日本5家文具企业在东京举办了展销会,展示最新产品。结果人气爆棚,入场居然要等70分钟。展会上最具人气的当属书写展台。这里展出的都是各厂家即将推出的新式笔,有油笔、铅笔等,其中“ZEBRA株式会社”将于6月上市的新色油笔,十分吸引人。一些认为油笔不能有的色彩,也被逐渐研发出来,多彩已经并非是画笔或者蜡笔的专利。抓住顾客的眼球和心理,平淡无奇的商品也可以常用常新,为厂家带来大利益。
“Nichiban株式会社”是一家以生产胶带为主的企业。该公司的新产品把文具变成了书桌装饰品。即将上市的新产品,是一个可爱小兔形状的胶带盒,各种颜色,随你挑选。把它往桌子上一放,可爱的形象让学习空间变得活泼、俏皮。
日本文具企业多,文具店也多。这堪称日本一道独特的风景。最繁华的银座大街上,相隔不到5分钟路程就有两家。虽然是文具店,但是商品丰富,从纸张到笔墨,各种文具无所不有,而且非常精巧适用。相反,在中国,即使是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很少见纯粹的文具店。从这点来看,文具应是中国市场上一个沉睡的商机。
《环球时报》记者感受最深的是,日本人为制造好产品,会不断去革新和改变,并发明出新的制造技术和工具。有日本工匠曾告诉记者,他们不怕中国制造大量低廉商品,最怕中国企业也和日企一样认真。▲
德国
生态文具“可以啃”
每年开学前,德国老师都会给家长列出一个长长的购物清单,清单中会列明孩子所用的书包、铅笔、橡皮等文具的要求。《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中发现,今年德国家长采购的文具有几大新趋势。
卡尔城是德国最大的百货连锁店。记者看到,该店的文具柜台里,标有“生态”“环保”字样的文具明显比过去要多。多位家长给自己的孩子挑了一款水滴状设计的无毒蜡笔。这款无毒蜡笔符合欧洲玩具安全标准EN71,干净不沾手,沾到衣服亦可洗净。“即使孩子不小心把颜料沾到口中,也不会有问题”,女店员卡特琳告诉记者。最近几年,被欧盟预警机制召回的有毒文具明显增加,如修正液中含有苯,橡皮中含有塑化剂等。儿童使用还出现中毒现象,因此欧盟加大文具的质量检测,而文具生产商也在质量上下力气。
即使学生使用的本子,也要百分之百用环保无苯油墨印刷,都是“孩子们可以拿来啃”的安全产品。卡特琳打个比方,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沾口水来翻本子,使用这种生态本子,不会有任何隐忧。
记者还看到几种创意生态文具。比如,有一种用完还可以种植的神奇铅笔。这种铅笔里头藏有植物种子,用到只剩下短短一截的时候,将它倒过来插进花盆,浇上水用不了多久就能长出嫩绿的芽。
今年德国文具流行的第二大趋势是DIY。尤其是书包,“DIY风”最为突出。德国多家书包生产商在其网店推出“个性化书包”服务。孩子们可以先在网店确定一款没有颜色和装饰的空白书包,然后再在书包上加入“自己的元素”,比如自己喜欢的玩具形象、个人的照片等。“设计后,点击一下,再付款,几天后就可以收到独一无二的书包了。”9岁柏林小学生本尼对记者说。为了与“DIY书包”竞争,一些实体商店还推出“人体测量书包”。买书包前,先给孩子进行一次人体测试,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更贴合人体。
记者也观察到,今年德国文具的“高科技”趋势也越来越显著。许多文具有多功能性,比如一些笔,除了写的功能外,还有U盘、录音等功能。一些小刀,比瑞士军刀的功能还多。许多孩子还买了儿童型虚拟眼镜、儿童型掌上电脑等。
值得一提的是,文具已经不再是文具制造商的专利。记者发现,像万宝龙、H&M、BOSS,甚至宝马等时尚品牌,也纷纷推出各类教育文具产品,或限量版产品。这些教育文具设计更为时尚、美观,价格也更贵,但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点评】北京普邦立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李沫:我做文具销售很多年,在我看来,现在的国产文具技术含量和国外品牌不相上下,主要差别还是在于市场推广。以某知名国产钢笔为例,以前卖得非常好,但近几年肆意降价,品牌定位不清楚,把品牌本身也给做廉价了。再有就是包装的差别。不得不承认,进口文具比国内文具在设计和包装上要精美得多,看上去就很有购买的欲望。国产文具要“更上一层楼”首先要做的就是优化品牌定位,不要肆意降价,同时美化外观设计,毕竟“佛靠金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