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莉莉,侯晓歌
(1.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教育学院,北京 100088;2.北京邮电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6)
基于CPC模型的在线微课堂建设要素研究
童莉莉1,侯晓歌2
(1.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教育学院,北京 100088;2.北京邮电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6)
微课堂是教育信息化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融合产物,顺应了人们快捷精准学习的需求。在线微课堂的建设规范是实现未来移动便捷学习的重要基础。该文旨在以管理学理论中的“渠道—产品—客户”三者匹配模型(简称CPC模型)为理论指导,构建在线微课堂中的“学习平台—微课—学习者”三者之间的匹配关系,以企业在职学习者和在校学生两类群体为对象,选取小规模样本调研为实践依据,探索出不同类型的微课内容在建设过程中面向不同学习者群体的要素集合。研究发现,两类调研对象在基础理论课、素质提升课和岗位技能课三类不同的微课领域对内容的呈现要素和技术手段的实现要素均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这些研究结论将为微课内容组成和系统架构提供相对科学的建设依据。
CPC模型;在线微课堂;要素
在“互联网+”全面深入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人们的网络驻足时长都较之以往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层出不穷的新业态也应运而生,在线微课堂就是其中的一员。微课堂,与传统课堂相对,最直白的理解是将传统课堂微缩化,提倡模块化、片段化的教学,也许5-10分钟的内容传递即可。在线微课堂,与线下微课堂相对,强调的是通过网络手段而非传统面授传送的课堂形式,旨在学习者可以更便捷地从PC端或智能手机端获取知识。在线微课堂的提出,无疑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革命性的改变。一位教师一次讲授可以被多次播放和学习,避免了对相同知识点和问题的人工重复;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突破了传统教室的空间时间限制,可以覆盖到数以万计甚至更广阔的学习者范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而由此节省下来的教学精力,教师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活动或对学生实行更精细的个性化辅导。对于学习者而言,可以便捷地按照微课的不同主题,快速定位自己需求的知识内容;根据个人的学习基础和时间分布,可以更针对性地按自主节奏进行学习,避免了传统教学安排带来的工学矛盾或重复学习,有利于促进学习者个人热情和全社会终身学习的实现。除了教学双方,移动互联网时代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是平台的巨大作用,在线微课堂所依托的线上平台将在这一新生事物的蓬勃发展过程中获得长足的进步,通过技术手段的保障实现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充分互动,形成诸多的“课程小组”圈子、“学科研究”圈子等等,在线虚拟社区的热潮将激发出比传统的教学双方互动更热烈的多方信息沟通的知识传递网络。
本文拟在如火如荼发展的微课堂文化背后,运用渠道运营领域的“客户—产品—渠道”(Customer-Product-Channel,简称CPC模型)探求在线微课堂构建的主要要素,采用实践调研的方式,从不同的学习者样本中提取他们对微课堂的关注重点,为办学主体更理性地建设微课堂提供理论依据。
CPC模型(客户—产品—渠道,Customer-Product-Channel)是营销渠道理论中的经典模型(如下页图所示),在传统渠道管理中,它通过对客户(Customer)、产品(Product)、渠道(Channel)三者之间适配关系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以客户的需求偏好、产品的外在属性、渠道的承载特点三个维度为管理支点,通过精心设计服务营销场景,精确将客户所需的产品通过恰当的渠道送达客户[1]。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CPC模型中的3个维度内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客户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多元化;产品也由传统制造业的实物更多地演变成轻资产性质的业务/服务形态;渠道更是由传统的线下实体门店、人员直销等形式转向了线上的微店、虚拟社区等全新格局[2]。
渠道管理CPC模型
微课堂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出现的新型教育服务形态,与CPC模型思想的融合必将对推动这一新生事物的持续良性发展。首先,微课堂本身就是一种轻型渠道。它作为一种教育服务的承载体,对其渠道职能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看清微课堂这种渠道应该承载哪些功能。其次,学习者是典型的客户群体。不同的学习者如在校学生、企业职员等他们对微课堂的功能偏好必然是有差异的。最后,利用微课堂传播的知识是这个模型中的产品形态,是体系化的基础理论、还是模块化的岗位技能、抑或是心得式的感悟分享,它们与微课堂中不同的呈现形式结合才能在不同的学习者端产生应有的效果。
由此,我们设计了本文的实证研究思路:通过微课堂功能点的设计,选取在校学生和企业职员两类样本进行调研,分析基础理论、素质提升和岗位技能三种类型的知识应该通过怎样的微课形式呈现达到理想的效果。
关于在线微课堂的构建要素,研究者们有过不少探讨。聂慧以体育师范生为样本研究了微课实践中对教师教案能力、讲解能力、示范能力、组织能力、评价能力的重点构建[3]。闫莉提出微课的开发方式有6种:讲授式、问题解答式、讨论式、活动性、关联式和作业式[4]。黄伯平对微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提出微课程的内容构建模式应该以不超过20分钟的视频内容为主线,在学习者使用微课程资源时,学习平台根据课程内容联系和学习者历史学习记录推荐适当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资源,在学习过程中要呈现和学习者修习了同一资源的学习群组,引导遇到相同问题的学习者进入主题讨论区,消融在线学习的“孤独感”,在完成特点主题学习后即时推送相应的形成性考核试题,达到即时强化与学习社交的目的[5]。这一阐述已经十分接近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在线群组微课学习的实际环境。还有不少学者从更加多元化的角度提出了在线微课堂的构建要素,如:建立一个学习者“教学组织者”教学管理者共同参与的社交化移动学习平台,以高性能服务“跨平台支持”流媒体等关键技术搭建系统架构。以微波遥感课程为例,构建了8个专题的微课堂(实验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材料、多媒体课件、实验操作视频、雷达数据集等)。以构建有效的微课学习平台、配备与微课堂适宜的教学设备、对课程段落科学划分、基于问题指导实施微视频学习活动为一套完整的微课建设理论也被系统提出[6-9]。
本文所提出的研究框架将综合前人已有的探讨,不拘泥于某一个方面的构建要素,借助管理学中的CPC理论,将在线微课建设中的3个主体:教师(内容产品提供者)、平台(技术手段实现者)、学员(内容吸收和传播者)整合到一个框架中,以学员为样本调查群体,从需求端明确对内容、技术、学习习惯等的偏好程度,由此决定在线微课堂的构建要素体系,旨在通过理论框架为基石、以学习者的需求导向为指引,构建一套比较科学且完善的在线微课堂要素集合。首先对内容产品的呈现要素进行设计。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提炼出,在线微课堂的内容呈现方式主要为:讲授视频、讨论视频、知识点文字、活动型文字、练习式文字、介绍性图表[10]。其次对技术手段的功能点要素进行设计。在线微课堂的实现必须依托PC、智能手机或IPAD等硬件平台,在其上的功能点包括:浏览、下载、上传、在线练习、学习社交、统计等。第三是对学习者的研究,本文涉及的学习者类型主要有两大类:在校学生和企业职员。这两类人员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偏好上应表现为两类差异性较大的群体[11]。本文就上述变量选取了50名在校生和30名企业职员进行问卷调研,在比较可控的情况下全部回收了问卷,并分别就基础理论、素质提升和岗位技能三种类型的微课进行了初步统计,如下页表1、表2所示。
由此可见,以CPC模型的视角来看,对于在校生这类学习者(Customer)而言,其对应的产品(Product)、渠道(Channel)适配要素是(以超过0.5为显著性判断标准,下同):
基础理论课产品要素集合:{讲授视频、知识点文字、练习式文字、介绍性图表;浏览、下载、在线练习、统计功能}
素质提升课产品要素集合:{讲授视频、讨论视频、知识点文字、活动型文字、介绍性图表;浏览、下载、在线练习、统计功能}
岗位技能课产品要素集合:{讲授视频、讨论视频、知识点文字、活动型文字、练习式文字、介绍性图表;浏览、下载、上传、在线练习、学习社交、统计功能}
表1 在校生对各类要素的认同度统计数据
表2 企业职员对各类要素的认同度统计数据
由此可见,以CPC模型的视角来看,对于企业职员这类学习者(Customer)而言,其对应的产品(Product)、渠道(Channel)适配要素是:
基础理论课产品要素集合:{讲授视频、讨论视频、知识点文字、介绍性图表;浏览、下载、学习社交、统计功能}
素质提升课产品要素集合:{讲授视频、知识点文字、介绍性图表;浏览、下载、学习社交、统计功能}
岗位技能课产品要素集合:{讲授视频、讨论视频、知识点文字、活动型文字、练习式文字、介绍性图表;浏览、下载、上传、在线练习、学习社交、统计功能}
本文以管理学中的渠道匹配理论CPC模型为基础架构,选取在校生和企业职员两类客户(Customer),以基础理论、素质提升和岗位技能三种类型的微课为产品形态(Product),通过平台中对内容和技术实现为展现渠道(Channel),分别用小样本调查的方式统计了不同学习者对多元化微课的学习渠道偏好,从而为在线微课堂的设计思路和深化拓展提供了相对科学的方向。因实验条件的限制,本文重点想要突出的是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路线,对基于样本提炼出来的结论必然是存在局限性的。今后,还可在样本选择规模上、CPC三类呈现要素的设计上进一步完善。
微课的出现是教育信息化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可阻挡的学习潮流,在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探索不同微课内容的教学设计方向、有助于技术平台的深度开发方向,更有助于广大学习者更有效率的寻找到自己需求的内容、更有乐趣的将终身学习进行下去[12-14]。
[1]周伟强.基于CPC模型的精益服务运营管理[J].清华管理评论,2014,(3):80-87.
[2]李洁.关于轻渠道服务运营的思考[J].客户世界,2014,(6):2
[3]聂慧,王彤.“微时代”背景下运用“微课堂”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5):13-15.
[4]闫莉.教育信息化发展促微课堂实施[J].现代职业教育,2016,(2):100.
[5]黄伯平.开放大学视阈下微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模式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4,(6):77-83.
[6]洪建峰.面向开放教育的移动微课堂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5,(5):175-202.
[7]王志勇,于胜文.网络环境下的微课堂实验教学改革[J].测绘通报,2016,(2):140-142.
[8]沈雁飞.新媒体教学对微课堂的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5,(69):165.
[9]郭鹏.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微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14,(10):110.
[10]王同聚.“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5,(2):112-117.
[11]周贤波.基于学习者角度的微课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65-71.
[12]韩延辉.微课堂的建设研究与思考[J].教育信息技术,2014,(7):14-17.
[13]韩延辉.微课堂的开发设计与利用[J].基础教育参考,2015,(14):66-67.
[14]王强.微课堂有效教学方法探讨[J].新闻传播,2015,(9):107-108.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of Online Micro Classroom Building Based On CPC Model
Tong Lili1, Hou Xiaoge2
(1.College of Network Education,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088;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Micro classroom is the fusion produc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and mobile Internet Era. It complies with the needs of people to learn quickly and accurately.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micro classroom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uture mobile convenient learning. This paper intends to construct 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 among learners, micro lessons and learning platforms using CPC matching model as theoretical guidance. In this paper, the enterprise sta ff and students in the school are selected as two small samples. We extract the micro lesson building elements from the data analysis in the sample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certain di ff erence between the data of di ff erent samples.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scienti fi c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icro lesson content and system architecture.
CPC model; Online Micro Classroom; Elements
G434
A
童莉莉: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渠道运营创新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组织学习(13810008892@139.com)。
侯晓歌: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渠道运营创新管理、在线客户关系应用(houxiaoge@bupt.edu.cn)。
2016年9月12日
责任编辑:赵兴龙
1006—9860(2016)11—01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