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与惩罚价格对第三方惩罚需求的影响

2016-09-07 14:11陈世平薄欣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公平价格

陈世平 薄欣

摘要 为了探讨第三方惩罚的影响因素,分析个体在不同公平情境下面临不同的惩罚成本时会采取怎样的第三方惩罚行为,本研究以17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2的混合实验设计,通过设置高低两种不公平情境和3种惩罚价格,对被试的第三方惩罚需求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个体的第三方惩罚需求都有随着惩罚价格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不公平程度显著影响第三方惩罚需求。研究表明,惩罚成本显著影响个体的第三方惩罚的实施;在低不公平情境中,被试面对不同惩罚成本时其第三方惩罚行为之间无显著差异,即各种惩罚成本下出现第三方惩罚行为的可能性均较小;而在高不公平情境中,被试面对不同惩罚成本时的第三方惩罚行为之间差异显著,惩罚成本越低出现第三方惩罚的可能性越大。

关键词 第三方惩罚,公平,价格。

分类号 B849

1引言

第三方惩罚是个体在目睹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后,作为无利益相关的第三方,为了维护社会规范而付出个人代价去惩罚违规者的行为。第三方惩罚从属于利他惩罚,它对遵守和维护公平规范与合作规范具有重要的作用。Ottone(2004)在独裁者博弈中加入利益无关的第三方。赋予第三方对违规者进行惩罚的权力,发现作为第三方的个体在目睹了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后,也会付出成本对违规者进行惩罚,由此提出了第三方惩罚的概念。随后,Fehr和Fischbacher(2004)将第三方惩罚引入心理学研究中,将其作为研究社会规范的重要手段,探索第三方惩罚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以及第三方惩罚对公平、合作等社会规范的影响,从而对第三方惩罚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公平是第三方惩罚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不公平程度可以视为违规者对公平规范的违规程度。当不公平现象发生时,人们愿意对违规者实施第三方惩罚,以维护社会规范和公平稳定。Fehr,Fis-chbacher和Gachter(2002)与Fehr和Fischbacher(2004)发现大多数第三方会付出自己的物质利益来惩罚做出不公平分配的违规者。不公平规避模型认为,现实中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偏好公平结果的个体,他们对不公平结果的厌恶产生了希望消除这种结果的动机,从而产生了第三方惩罚行为,随着违规者违犯公平程度的增加,第三方对其的惩罚力度也会随之增大(Fehr & Schmidt,1999)。

当惩罚成本增加时会影响第三方惩罚的行为吗?把惩罚视作一种有价格的商品,个体对其有不同偏好的购买量,即第三方惩罚需求。那么,对第三方惩罚的测量就从被试付出代币的多少转为被试面对不同惩罚价格所选择的购买量,从而发现个体作为第三方,在面对不同的惩罚价格时,其第三方惩罚需求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面对不公平的情境和不同的惩罚价格,其惩罚需求呈规律性的变化:惩罚需求随着惩罚价格的上升而下降,随着违规程度的上升而上升(范良聪,刘璐,梁捷,2013)。这一结果表明,第三方惩罚看似利他的背后,也存在着深刻的经济逻辑。而在实验研究中引入惩罚价格这一概念,突破对第三方惩罚的测量和控制仅局限于第三方所做出的惩罚数量的多少,能够探讨不同公平情境下惩罚代价的差异性,从而更加深入地研究第三方惩罚行为。

对于解释第三方惩罚对社会规范的维护,代表性的理论有公平偏好理论,强互惠理论和社会结构理论。

公平偏好理论。Fehr和Schmidt(1999)在预测个体的第三方惩罚行为时发现.公平与合作行为出现的频率远远超过传统利己主义模型的预期,他们进一步结合了损失规避和社会比较理论,建立了不公平规避模型(inequity aversion model)。他们认为,追求公平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现实中的不公平行为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冲突,因而会产生强烈的消除不公平结果的动机,从而产生了与传统利己主义模型预测所不同的第三方惩罚行为。

目前的公平偏好模型中,除了FS模型,Bowles和Gintis(2004)提出的BO模型认为人们为了更公平的收益分配结果会不惜牺牲自己的部分收益模型,强调分配公平;而Charness和Rabin(2001)提出的Rabin模型认为人们会为了报答善意的行为或报复敌意的行为而不惜放弃部分收益,强渊行为动机公平。也有部分模型综合了分配公平和行为动机公平准则,根据行为导致的分配结果和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来判断是否公平。

强互惠理论。桑塔费学派提出,不能把人的行为简单看作是追求物质效用最大化的工具,因为人的相当一部分带有利他倾向的行为——“强互惠”行为(strong reciprocity),是无法用亲缘利他和互惠利他解释的,其特征是个体与他人合作时不惜花费个人成本去惩罚违规者(叶航,2005)。

强互惠理论认为,强互惠或利他惩罚完全背离了人的自私本能,使人类群体开始演化出合作行为,从而有效维护群体内的合作规范,显著提高群内的生存竞争能力(Bowles & Gintis,2004)。并且,当群体内无法维持利他性合作时,第三方惩罚能够在更大规模的群体中维持相当数量的合作行为(Boyd,Gintis,Bowles,&Richerson,2003)。

社会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结构——个体之间的关联度和流动性是影响第三方惩罚的重要因素。关联度指个体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互动的频率,流动性是指个体离开所在地的可能性。在一个社会群体中,若人们彼此之间有着更多的交集和联系,且不会轻易离开这个群体,即群体中个体关联度高,流动性低,发生第三方惩罚的可能性就高。

第一方惩罚之所以发生并演化,是因为第三方惩罚行为对群体发出信号:违规的行为将受到惩罚,所有人都要遵守群体秩序并且参与维护秩序,如果对群体内发生的不公平事件袖手旁观,那么不公平现象将会愈演愈烈,最终影响群体内所有成员的利益(Roos,Geffand,Nau,& Carr,2014)。

通过探讨对第三方惩罚的影响因素,分析个体面临不同的惩罚成本时会采取怎样的第三方惩罚行为,是社会学和心理学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公平情境和惩罚价格,对被试的第三方惩罚需求进行测量和分析,比较在不同的不公平程度情境下,被试的第三方惩罚需求在各个价格下的异同,试图探讨惩罚价格在不同公平程度的情境下对第三方惩罚需求的影响,以及不同公平程度情境下,随着惩罚价格的变化,被试的第三方惩罚需求变化的规律。

根据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1)惩罚价格影响个体第三方惩罚需求,在不同公平程度下,随着惩罚价格的上升,个体的第三方惩罚需求下降。

(2)不公平程度影响个体第三方惩罚需求,在高低不公平程度下,惩罚价格对第三方惩罚需求的影响可能不同。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某高校在校大学生171名,其中男生76人,女生95人。所有被试均为自愿参加,实验结束后发放一定的报酬。

2.2变量设置

2.2.1不公平程度

根据以往研究,把分配比例60%与40%作为不公平程度的低水平,把分配比例90%与10%作为不公平程度的高水平。

2.2.2惩罚价格

在预实验中,对惩罚价格人为设定10,20,40,60,80,100,120七个观察点让被试进行评定,作为划分惩罚价格低中高三水平的依据,结果发现,惩罚价格主效应显著(F(6,63)=66.71,p<0.01),多重比较的结果,价格10与20之间无显著差异;价格40与60,80之间无显著差异;价格100与120之间无显著差异。因此,本研究选取不同价格区间的代表值,分别为价格20,60,100作为惩罚价格低中高三水平。

2.3实验设计

采用2(不公平程度:高,低)×3(惩罚价格:低/中/高)混合实验设计,其中,不公平程度为被试问变量,惩罚价格为被试内变量。

2.4研究程序

实验开始阶段,给予被试600代币,告知被试将目睹一个A与B共同劳动后分配报酬的情景——A与B共同参与某项劳动,付出同样的劳动量,共获得了1000代币的报酬。A负责分配此报酬,B无条件接受A的分配结果。

高不公平组将目睹:A分配给自己900代币,分配给B 100代币。

低不公平组将目睹:A分配给自己600代币,分配给B 400代币。

被试在目睹此情景后,告知有权惩罚A的行为,指导语为:你作为旁观者C,事先拥有600代币,在目睹此分配过程后,有权惩罚A的行为,具体方法是你有权力从你的600代币中拿出一定的代币数。A的最终报酬会出从所得的900代币中减去其3倍。(例如你拿出300代币,A的最终报酬则为900-300×3=0)。具体而言:把惩罚想象为一种有固定单价的商品(如20),你有权选择其购买数量(30),商品总价即为你所付出的代币数(600)。主试给出不同的惩罚价格(x),被试依次选择其购买数量(n)。

实验结束后,被试随机抽取其中一轮结果作为给予实验报酬的依据,兑换率为1:0.3。

3结果

不同的不公平程度下,惩罚价格对第三方惩罚需求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在高低不公平程度下,个体的第三方惩罚需求都有随着惩罚价格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

以不公平程度和惩罚价格为自变量,以第三方惩罚需求为因变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惩罚价格对第三方惩罚需求的主效应显著(F(2,168)=62.47,p,0.01),不公平程度对第三方惩罚需求的主效应显著(F(1,168)=291.55,p<0.01),这说明惩罚价格与不公平程度都直接对第三方惩罚需求产生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实验对自变量的操作是有效的。惩罚价格与不公平程度的交互作用显著(F(2,168)=58.47,p<0.01),说明在不同的公平程度下,惩罚价格对被试的第三方惩罚需求的影响程度可能不同。

进一步做简单效应分析得出,在低不公平程度下,被试面对不同惩罚价格时其第三方惩罚差异不显著;在高不公平程度下,被试面对不同惩罚价格时其第三方惩罚差异显著:面对低惩罚价格的被试其第三方惩罚需求显著高于面对中惩罚价格和高惩罚价格的被试,且面对中惩罚价格的被试其第三方惩罚需求显著高于面对高惩罚价格的被试。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随着不公平程度的上升。被试面对不同惩罚价格时的第三方惩罚需求之间的差异增大。在低不公平情境下,被试面对不同惩罚价格时其第三方惩罚差异不显著,即采取第三方惩罚行为的可能性均不是太大;而在高不公平情境下,被试面对不同惩罚价格时其第三方惩罚行为差异显著,惩罚价格越低,第三方惩罚需求越高。由此可以推理,不公平程度在惩罚价格对第三方惩罚需求中可能起着调节作用。

4讨论

4.1惩罚价格对第三方惩罚需求的影响

本实验结果显示,惩罚价格显著影响个体第三方惩罚需求,在不同公平程度下,随着惩罚价格的上升,个体的第三方惩罚需求下降。个体在实施第三方惩罚行为时,对自身的利益会有一定的考虑。作为利益无关的第三方,面对他人不同程度的违规行为,出面进行第三方惩罚以维护社会规范时所付出的代价是不同的。个体在目睹他人违反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实施第三方惩罚自身所付出的代价的考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实施第三方惩罚的努力程度,所以当其所付出的代价较高时,个体在实施第三方惩罚时所作出的努力则会相应地降低。

以往研究把第三方惩罚视为纯粹的利他性惩罚,认为实施第三方惩罚的个体时利益无关的第三方,出于对社会规范破坏而产生的愤怒情绪而付出自身成本惩罚违规者,脱离了“经济人假设”:假定个体的思想和行为都是目标理性的,以追求自我利益或效用最大化为基本动机。而本研究结果反映了第三方惩罚并没有完全脱离“经济人假设”,个体在实施第三方惩罚行为时,会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个体作为利益无关的第三方。面对他人的普通违规行为、轻度违法行为甚至严重违法行为时,出面进行第三方惩罚以维护社会规范时所付出的代价是不同的。当其所付出的代价较高时,个体在实施第三方惩罚时所作出的努力相应的降低。因此,随着惩罚价格的上升,个体的第三方惩罚需求随之降低,本研究假设一得以验证。这反映了第三方惩罚这一看似纯粹利他行为的背后有其经济学的逻辑。

4.2高低不公平情境下惩罚价格对第三方惩罚需求的影响

第三方惩罚行为作为纯粹的利他惩罚,其对公平规范与合作规范的维护作用历来是心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第三方惩罚对社会规范的遵守与维护起重要作用,当不公平现象存在时。人们愿意对违规者进行采用第三方惩罚,以维护长久的社会规范和公平稳定。而不公平程度,即违规者对公平规范的违规程度是影响第三方惩罚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索,随着违规者违犯公平程度的增加,第三方对其的惩罚力度也随会之增加。经济学家在第三方惩罚相关研究中引入惩罚价格这一概念,发现个体作为第三方,在面对不同的惩罚价格时,其第三方惩罚需求也有所差异。

以往研究证明,不公平程度显著影响第三方惩罚,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得出,随着不公平程度的上升,被试对不同惩罚价格时的第三方惩罚需求之间的差异增大:在低不公平情境中,被试面对不同惩罚价格时其第三方惩罚需求无显著差异,而在高不公平情境中,被试面对不同惩罚价格的第三方惩罚需求差异显著:面对高惩罚价格的被试其第三方惩罚需求显著低于中惩罚价格和低惩罚价格,本研究假设二得以验证。

低不公平情境意味着违规者违反社会规范的程度低,被试实施第三方惩罚以维护社会规范的意愿较低,因此惩罚代价不影响其惩罚需求。而在高不公平情境下,根据社会规范激活理论。当目睹的违反社会规范的程度较高时,被试相应的社会规范激活程度较高,实施第三方惩罚的意愿较高。在这种情况下,被试更多地从实施第三方惩罚所付出的代价出发,从而体现出对惩罚价格的不同偏好。

不公平程度显著影响个体的第三方惩罚需求,且不公平程度与惩罚价格的相互作用显著。在高低不公平程度下,惩罚价格对第三方惩罚需求的影响不同——在低不公平程度下,被试面对不同惩罚价格时其第三方惩罚异不显著;在高不公平程度下,被试面对不同惩罚价格时其第三方惩罚差异显著:面对低惩罚价格的被试其第三方惩罚需求显著高于面对中惩罚价格和高惩罚价格的被试,且面对中惩罚价格的被试其第三方惩罚需求显著高于面对高惩罚价格的被试。随着不公平程度的上升,被试面对不同惩罚价格时的第三方惩罚需求之间的差异增大。低不公平情境意味着违规者违反社会规范的程度低,被试实施第三方惩罚以维护社会规范的意愿较低,因此惩罚代价不影响其惩罚需求。而在高不公平情境下,根据社会规范激活理论。当目睹的违反社会规范的程度较高时。被试相应的社会规范激活程度较高,实施第三方惩罚的意愿较高,在这种情况下,被试更多地从实施第三方惩罚所付出的代价出发,从而体现出对惩罚价格的不同偏好。

5结论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惩罚成本显著影响个体的第三方惩罚的实施,当惩罚成本较低时,个体较容易对违规行为采取第三方惩罚行为,而当惩罚成本较高时,个体对违规行为采取第三方惩罚行为会有所降低。惩罚成本与第三方惩罚行为之间成反比。(2)不公平程度显著影响个体实施第三方惩罚。在低不公平情境中,被试面对不同惩罚成本时其第三方惩罚行为之间无显著差异。即各种惩罚成本下出现第三方惩罚行为的可能性均较小;而在高不公平情境中,被试面对不同惩罚成本时的第三方惩罚行为之间差异显著,惩罚成本越低出现第三方惩罚的可能性越大。

猜你喜欢
公平价格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必须公平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传真
公平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