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杰(重庆一三六地质队重庆渝北401147)
贵州息烽利发煤矿地质特征剖析
■王杰
(重庆一三六地质队重庆渝北401147)
利发煤矿煤层产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分为三段,厚度较稳定,K3、K5为主要可采煤层,可采煤层结构简单,煤层稳定类型均为稳定-较稳定型煤层。井田位于荷包塘背斜东翼南倾覆端,,区内构造主要发育一组南北向、北西-南东向断层夹持的断层块。断层分布在矿区边界附近及矿区中部,均对煤层造成了切割,对煤层开采影响有一定的影响。
构造煤矿息烽
矿区地处贵州省中部,早在1980年贵州省地矿局区域地质大队就在此区域开展了地质工作,对区内煤矿进行概略了解,初步认为区内为晚二叠世龙潭期煤层,正置龙潭组滨海平原区与浅海区相变线上,可采煤两层,煤层薄、变化大。此后又有多支地质队,在此开展过地质勘查工作,对该区的地层、构造、区域成矿特征、资源储量等进行了研究,为本区矿体的圈定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2.1矿区地层
井田内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Q)、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龙潭组(P3l)、中统茅口组(P2m),现由新到老描述如下:
(1)第四系(Q):黄色、棕黄色、灰色耕土、坡残积物等。(2)夜郎组(T1y):中段—玉龙山灰岩段(T1y2):灰色、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下段—沙堡湾页岩段(T1y1):黄绿色、黄褐色薄至中厚层钙质泥岩及页岩。(3)长兴组(P3c):深灰色厚层状含燧石结核灰岩,微晶-泥晶灰岩夹少量中厚层粉砂岩。(4)龙潭组(P3l):在该矿区范围其沉积旋回非常明显,可分为三段,由上致下:第三段(P3l3)—上部黄灰色中厚层硅质岩夹灰色薄~中厚层粘土岩,偶夹碳质页岩及煤线;中部为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夹薄层粘土质页岩;下部局部可采煤层一层(K3),其顶板为深灰色粘土岩,底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浅部多有民采。第二段(P3l2)—上部深灰色含生物碎屑灰岩;下部可采煤层一层(K4)。煤层上覆深灰色泥质灰岩;煤层底部深灰色粉砂岩。第一段(P3l1)—上部深灰色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中部泥质灰岩,下部可采煤层(K5),现矿井主要开采煤层;底部10m左右黄铁矿化粘土岩。(5)茅口组(P2m):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局部灰色、灰白色块状生物碎屑灰岩。
2.2含煤地层
上二叠统龙潭组(P3l)是井田内的含煤岩系,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分为三段。第一段(P3l1):上部深灰色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中部泥质灰岩,下部可采煤层(K5);底部10m左右黄铁矿化粘土岩。现矿井开采煤层。第二段(P3l2):上部深灰色含生物碎屑灰岩;下部可采煤层一层(K4)。煤层上覆深灰色泥质灰岩,煤层底部深灰色粉砂岩。第三段(P3l3):上部黄灰色中厚层硅质岩夹灰色薄~中厚层粘土岩,偶夹碳质页岩及煤线;中部为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夹薄层粘土质页岩;下部可采煤层一层(K3);其顶板为深灰色粘土岩,底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
2.3构造
井田位于荷包塘背斜东翼南倾覆端,,区内构造主要发育一组南北向、北西-南东向断层夹持的断层块,区内地层主要表现为倾向向东,地层倾角19—35°。
F1平移逆断层:位于矿区北部边缘,走向长度大于800m,断层倾角48°,水平断距达300m以上,在浅部切割煤层。F2逆断层:位于矿区中部,呈近东西向展布,断层倾向向南,断层倾角71°,垂直断距约20m,切割煤层。F3正断层:位于矿区中部,呈近东西向展布,断层倾向向南,断层倾角60°,垂直断距约20m,断切实煤层。F4逆断层:位于矿区的西部,呈南北向展布,断层倾向向东,断层倾角60°,在矿区南西端切割煤层。
3.1含煤性
根据矿区地质报告中的煤层资料,矿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厚160—180m,厚度较稳定。含可采煤层2层,可采煤层总厚2.93—5.7m,平均4.55m。
3.2可采煤层特征
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为K3、K5煤层,由上到下叙述如下。K3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三段下部,厚度0.70—1.20m,平均厚1.00m,其顶板为0.70—0.80m深灰色粘土岩,底板厚2.00—2.20m灰色泥质粉砂岩,全井田稳定产出。K5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一段下部,距K3号煤层63.2—70.4m,厚0.74—2.21m,平均1.48m m,一般不含夹石,结构简单,较稳定。顶板:直接顶板为黑色燧石灰岩及泥质灰岩,厚4.8—7.4m左右,强度中等,水稳性良好,为较稳定顶板。底板:直接底板为含黄铁矿粘土岩,强度较低,易风化崩解,遇水易膨胀、软化,为不稳定底板。
3.3煤层对比
3.3.1标志层
K3号直接顶板为泥质灰岩,厚4.4—6m左右,全矿区稳定;K5号直接顶板为泥质灰岩,厚4.8—7.4m左右,全矿区稳定。
3.3.2层间距加岩性组合(表1)
表1 煤层间距
3.3.3煤层本身特征
K3煤层为区内稳定煤层,厚度变化不大,层位稳定,一般不含夹石,结构简单,全井田稳定产出煤层全区可采。K5煤层全区可采,为矿山主要可采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层位稳定,一般不含夹石,结构简单,煤层较稳定。
井田位于荷包塘背斜东翼南倾覆端,区内构造主要发育一组南北向、北西-南东向断层夹持的断层块,本矿区内断层分布在矿区边界附近及矿区中部,均对煤层造成了切割,对煤层开采影响有一定的影响,矿区内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区内为晚二叠世龙潭期煤层,正置龙潭组滨海平原区与浅海区相变线上,可采煤两层(K3、K5),煤层结构简单,煤层稳定类型均为稳定—较稳定型煤层。
[1]徐林彬,何明德.贵州煤田地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唐显贵.贵州省煤炭资源赋存规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0,40(5).
[3]向晓军,程军,蒙丽,等.重庆市晚二叠世含煤地层聚煤特征[J].中国煤炭地质,2011,23(8):38-42.
F407.1[文献码]B
1000-405X(2016)-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