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娜
(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裙裤的裆部结构分析
刘美娜
(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紧臀类裤、标准女裤、裤裙类和裙裤是女裤的基本结构形式,其裆部结构的变化存在着内在的制约关系。通过对女裤类裆部结构各要素的内在关系规律研究分析,有助于设计者在应用结论时充分发挥个性,创造采寸风格,丰富裤类造型。由裤子与人体的对应关系得知,裆部是裤子结构中与人体符合关系最为复杂的部分,是裤子结构设计的难点,裆部处理得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裤子的外观造型、合体程度及运动功能.本文将对裙裤与基本裤装结构进行比较,对裙裤的结构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并根据所研究理论自己设计一款裙裤。
裙裤结构;基本裤装;结构;设计
合体是维持裤子舒适性的重要因素,裤子合体性已被广泛地认为是影响其外形及其销售量最重要的单体因素,甚至超过了裤子的款式、色彩、价格及面料质地[1]。有调查表明,消费者认为尺寸合体是选择裤子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女性消费者,可见女性下体体型研究在女裤设计的系统工程中所处的地位。
1.1标准女裤规格。女裤款式风格多样,为了特体裤结构设计更直接、简便和准确,选用合体裤款例作为标准女裤模版进行特体女裤修正,达到优化女特体裤结构。标准女裤规格如图所示。
1.2标准女裤裆部结构特点。标准女裤基本纸样裆部结构特点标准女裤裆部结构是根据标准女体腰臀结构特点设计的,采寸原则是合体和满足人体最基本运动需要,如图所示。
(1)后中线倾角是根据标准女体臀凸量确定的,基本采寸约为10b。(2)总裆宽是根据标准女体臀沟部人体厚度设定的,基本采寸为0.16H(H为净臀围)。(3)前后内缝线构成的下裆倾角采寸约为35b。(4)后翘是为腰部前倾时裤子后身增大设计的,结构上取决于后中线倾角,保持后中线与后腰线呈垂直趋势的结构不变,可用作图法求得后翘量。
当今在五彩缤纷的时装世界大舞台上,令人瞩目的总是女性的时装,它们的各种不同造型款式,无论是春夏秋冬,无一不体现着女性的柔美。在女装中历史悠久而又始终流行不衰的服装首推裙子,确实裙子的造型机构,对女性穿者打扮总是那么及时合体。紧束的腰部,宽绰飘逸的裙摆,流顺的线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女性亭亭玉立的优雅风度。而今,女性不但热衷于裙装,进一步对裙裤却又情有独钟。
2.1裙裤的定义。所谓裙裤,就是结合裙子与裤子的形态功能围裹女性下半身的装束,它既体现裙子的凉爽和它所具有的潇洒,又保留裤子的连裆结构,形成一种有别于裙子、裤子的特有风格,其最大的优点是穿着方便自由,不受环境限制,洗换方便,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上衣款式组合成各种基调的整体打扮,适合女性春夏秋冬骑车与出席各种宴会和其他场合。
2.2裙裤的种类和名称。裙裤的种类主要有长、中、短三种。在这其中还有这种褶的变化,如对褶式、百褶式、褶桐式、皱徊式等。在应用上可以自由选择使用。基本造型款可分为窄型与宽型两种。
2.3裙裤裆部结构特点。裙裤基本纸样裆部结构特点裙裤在造型上追求裙装风格,结构上具有类似裤子的横裆设计,其基本纸样如图所示。
(1)腰、臀保持裙子结构,后中线倾角为0b。(2)总裆宽根据标准女体臀部厚度设定大于裤子总裆宽,基本采寸为0.2H。(3)人体站立时,横裆不会牵制裙裤裤管造型,下裆倾角为0b,臀裆部及裤管造型流畅。
裙裤在保持其基本特征不变的前提下,变化十分丰富,无论是从造型到结构上的变化,还是长短的不同,以及各种分割线及褶涧的运用。
1.一般型裙裤;2.短裙裤的设计。
设计说明:在一般裙裤上进行再设计,裤长52cm,其他规格与一般裤型相同。
部位WH裤长规格709690
(1)股上值设计:股上值通常比一般西裤大3-4cm左右,就可以满足臀部的前屈运动。(2)裆弯设计:当裙裤臀围发生变化时,裆弯结构相对稳定,可在一般型裙裤裆弯宽度取值的基础上稍微调整,因为人体两腿内侧的距离是一定的,裆弯宽度过大会影响穿着的舒适性,前后裆弯角度的设计通常大于或等于90°角。(3)脚口增加方法:脚口的设计不必像裤子一样在裤中线两侧脚口宽必须完全对称,在设计较宽的脚口时,可以利用纸样的切展方法,增加的宽度尽量在外侧多些,中间多些,在内侧增加的幅度较小,否则,两腿内侧会堆积过多的褶,影响穿着的舒适和美观。
总之,只要把握住裙裤的造型特征和结构变化实质,就能灵活、自如的进行设计,准确完美的表达设计理念。
[1]陈文飞.基于服装合体性的女性人体体型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服装学院,2001.
[2]张文斌.服装工艺学(结构设计分册).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5.
[3]刘玉宝.服装结构设计大系.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8.
[4]张向辉,于晓坤.女装结构设计.东华大学出版社.2013.1.
[5](日)中泽愈著,袁观洛译.人体与服装.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3.
刘美娜(1991-),女,汉,山东省,硕士,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设计学。
D73
A
1671-1602(2016)16-00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