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蓝图绘就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描绘了清晰蓝图。在当前人工智能引发的热潮此起彼伏之际,《规划》的出台无疑为机器人、智能制造等板块带来新的催化剂。
从具体目标看,《规划》提出,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受相关政策的扶持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拉动,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同时,服务机器人在科学考察、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等领域,已经研制出一系列代表性产品并实现应用。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共生产销售22257台,同比增长31.3%,自主品牌保持了比外资品牌更快的增长速度。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497台,同比增长19.9%。
不过,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已经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动向。辛国斌指出,一是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虽然有所突破,但高端产品还较缺乏;二是部分产品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创新能力亟待加强;三是各地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隐患逐步显现;四是龙头企业正在崛起,但是小、散、弱等问题仍然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五是第三方检测机构虽然已经建立,但是机器人的标准、检测认证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的主要短板在于关键零部件国产化能力差,以及高端机器人本体产品研发能力不足。未来五年,我国机器人规划正以这两方面为重点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