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权不能任性

2016-09-05 03:58锺国兴陈有勇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勤政法令当官

文/锺国兴 陈有勇

有权不能任性

文/锺国兴陈有勇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鲁国的季康子,当时官衔正卿,也就是总理兼军队总司令。他手里掌握鲁国的生杀大权,向孔子请教政事时问:“如果杀掉坏人,亲近好人,怎么样?”尽管孔子在做鲁国政法最高领导的时候(官名司寇),曾亲自下令诛杀了当时很有社会影响的少正卯,但孔子是主张少杀人的。孔子反问季康子:“你治理国家,为什么要用杀人的方法呢?你自己如果做善事,百姓也就跟着做善事。当官人的道德就像风,平民百姓的道德就像草,风在草上吹,草必然随着风向倾倒。”孔子这话就是说,自己做不到而去强行要求别人做到,别人做不到就严刑峻法,甚至杀人,这种治理社会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有权不能任性,最好的办法是当官的人首先做好自我管理,加强自我修养,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先做到,用自己的道德情操和行为去感化民风,来改变社会。

季康子是季桓子的儿子,季桓子死后,季康子继任季桓子成为鲁国除国君之外最有权势的人。有周游列国经历、最后晚年回到鲁国的孔子,在鲁国被尊为国老,季康子对他还是很尊重的,经常向孔子请教一下治国理政方面的事情。但是季康子这个人本身不太公正,用权有些过度,所以孔子直接针对季康子本人的问题给予了回答。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怎么治理国家。孔子说:“政,就是公正、端正,如果你自己带头公正了,谁还敢不公正呢?”其实孔子的回答涉及治国理政中的一个大问题:从政者本身的自我管理。一个没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是很难去管理别人的,矫正别人往往要从矫正自己开始。对于这一观点,孔子还说过另一句很有名的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就是说当官的人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颁布法令,老百姓也会去做;如果当官的人品行不端,颁布了法令,老百姓也不会去做。为什么?因为老百姓都有一双眼睛,看得清你的法令是真是伪,是否公平,他们认为是不公平的、伪的法令,不能让人心服口服,就不会有共识,当然就会以公开或者隐蔽的方式来对抗,你的法令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有当官的品行端正、遵守法令,大家才会在示范之下形成共识,有共识法令才会真正产生效果。

季康子虽然不大采用孔子的意见和建议,但他经常咨询孔子关于治国理政方面的事宜。这或许是因为季康子的确想从周游列国、见多识广的孔子那里获取一些治国理政的智慧来解决难题,但由于现实复杂环境的束缚,孔子的很多思想是无法付诸实施的。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

季康子苦于鲁国盗贼猖獗,向孔子请教如何消除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孔子回答说:“如果自己能够做到不贪欲,即使奖励偷盗,也是没有人干的。”看来孔子是看准季康子自身有必须解决的思想问题,所以他每次回答都集中在季康子思想道德问题上:你先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吧,解决好了才能解决社会问题。孔子的这次回答直接批评季康子的贪欲导致盗贼猖獗。孔子是否对高层领导者都持一种批评态度?并非如此。例如孔子对另一个国家的一位官员是赞誉有加的,原因就是这个人懂得节制,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贪欲。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论语·子路》)

孔子在谈到卫国的公子荆(相当于省部级干部)时说:“公子荆这个人知道节制。刚开始有一点儿东西,他就说:‘差不多足够了。’稍多一点儿时,他说;‘差不多完备了。’更多一点儿时,他说:‘差不多完美了。’”这样有分寸、知道自我控制的领导者,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君子型领导干部。

当然,作为一个官员,只是品行端正,懂得节制是不够的。现在有一种官叫作庸官,这种官也许不干坏事,不贪赃枉法,但也不干好事,或者说是消极干事,应付了事。他们善于搞形式主义,上级要检查时就做得很漂亮,无人查看时就天天喝茶看报纸不干事。这种官显然无法把工作做好,也无法管理好别人。一个好官要能工作上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带领下属高效工作,从而取得老百姓的认可。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论语·子路》)

子路请教怎么处理好政事。孔子说:“自己先做到勤政,然后带领老百姓勤劳。”子路请求多讲一些。孔子说:“不懈怠。”子路这个人做官应该比较有正气,那么孔子就没有针对这个问题来讲,而是讲了另外一个问题,这就是要勤政。我们来看看子路请教孔子之后这官做得怎么样。

《孔子家语·辩政》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子路治理蒲这个地方已经三年了,孔子路过那里就准备进去看看。刚一进地界,孔子就称赞说:“好啊!子路恭敬而讲诚信。”进城后,孔子又称赞:“好啊!子路忠信而敦厚。”到了子路的办公室,孔子还称赞说:“好啊!子路明察而果断。”孔子给出这样的评价,在学生中很是难得,尤其是子路这样多次挨批评的学生。

在一旁的子贡有点儿听不下去了,就问孔子:“老师您这还没见到子路怎样处理政事就一连三次称赞,您能不能告诉我子路做得怎么个好法?”孔子说:“我已经看到子路做了些什么。我们进入蒲地,看到田地都得到了整治,荒地基本上都用上了,这说明子路为政恭敬而诚信,所以老百姓种庄稼也很卖力。进城后,看到城墙房屋都很完整坚固,树木长得很繁茂,这说明子路忠信敦厚,老百姓也安居乐业。到了他的办公室,发现办公人员比较清静平和、各司其职,这说明子路遇事明察而果断,所以政事处理得得心应手。由此看来,我尽管已经称赞了他三次,其实不过分。”

我们可以看出子路在孔子的教导下这官做得相当好,勤政爱民,把蒲这个地方治理得富庶安定。做官要像子路那样,有权不任性,加强自我管理,勤政爱民,用手中的权力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

(摘自《孔子是个好老师》)

猜你喜欢
勤政法令当官
题勤政苑雪景等
敬 佛
乘风破浪的法令纹
“虚假勤政”应矫治
省植保站 举办『倡导勤政廉洁、弘扬孝行家风』道德讲堂
席子好厉害的
——吃饭、当官都和席子有关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的插话》等文中引用
做勤政廉洁的工会人
提升下垂的嘴角 淡化法令纹
当官的“四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