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燕 刘云华[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晚清至民国时期青岛女装纹样的传承与演变
——以电视剧《青岛往事》为例
⊙王晓燕刘云华[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浙江宁波315211]
本文以电视剧《青岛往事》为例,通过对剧中晚清至民国时期女装纹样的对比,从青岛社会变革的角度探讨该时期女装纹样的传承与延伸以及外来纹样的渗透与融合。通过具体纹样的题材内容、色彩特点以及纹样布局的比较分析,表明了晚清民国时期青岛女装纹样较多地受到西方影响,纹样造型由繁复具象趋于简约抽象,既保留了传统纹样中的兼容并蓄,又融合了西方纹样的个性之光与自然魅力。
青岛晚清民国女装纹样演变及成因
电视剧《青岛往事》讲述的是1904年青岛开埠到1937年抗日战争期间的故事,再现了从清朝晚期到民国期间青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剧中描述了1897年德国强占青岛后,西方文化大量流入,改变了青岛女性传统的服装审美观念。女装纹样伴随着服饰的西化而发生变化,这一时段内的女装纹样在题材、色彩、布局等方面,呈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和风貌。
晚清时期,山东儒家礼教文化①依然盛行不衰,女装纹样与儒家思想有密切的联系,并通过符号的形式以独有的方式体现出来。纹样的题材、色彩以及布局服务于封建礼教,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固定的形式。这种形式深深地影响了青岛女装纹样发展的整个过程,成为青岛根深蒂固的审美风尚。德国侵占胶州湾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开放程度逐渐提高,女装纹样得欧风之先,率先登上了新潮的领导地位,致使原来青岛女装纹样的传统形式逐渐被打乱,呈现出纹样上的解禁与求新。
随着德国人在青岛的商业势力扩大,德商对生丝和茧绸的输出加速了青岛缫丝业和丝绸业以及一些新兴手工业如花边业的发展。②面料的丰富为青岛女装纹样的演变提供了物质基础,一些新式面料的出现也为纹样的制作提供了可能。随着西方先进机器以及洋装、洋货的大量涌入,时新的外来纹样开始逐渐在女装中活跃起来。另外,在社会经济商品化的发展下,西方纺织印染技术的传入推进了青岛女装纹样西化的发展进程。
青岛社会内部矛盾的冲突激化以及外来影响的强烈撞击,促使原本在封闭环境下运行的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动荡中脱离了常态轨迹,因此也对民国时期女装纹样产生了巨大改变。
1.传统纹样的继承与延伸。晚清时期,青岛女装纹样对西方纹样的吸收是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青岛的纺织及刺绣业和手工业发展为民国时期纹样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青岛人安于旧有的审美观念,并没有因为社会的发展而彻底改变;第三青岛兼容并蓄的传统文化注定民国时期的女装不会全盘摒弃旧有的纹样,而是选择延续部分、吸收部分、创新部分。
青岛女装纹样仍旧未能脱离儒家礼教文化的束缚,主要以传统纹样为主。纹样题材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动植物为主的自然写实纹样,例如枝花纹、折枝花纹、莲纹、蔓草纹、团花、南瓜与蝴蝶组合、葡萄松鼠组合、松柏组合、梅花、兰花、竹子、菊花等③,由自然界花草、鸟木组成的纹样在青岛女装中频繁出现,并且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另一类以自然界客观形象的形态和象形文字结合而形成富有特定含义的抽象纹样,例如:“喜”字纹、“寿”字纹、“”字纹、“云纹”等,这些与青岛人对自然界怀有信仰崇拜之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纹样色彩上,儒家比较重视正色,但不是单纯的某一种颜色,而是在五色及五色相生的间色之中求统一,在色彩中求和谐。④因此,青岛晚清时期的女装纹样色彩鲜艳绚丽,富有层次感,不仅色相跨度大,而且不同色彩间也有间色过渡。在纹样的布局上,融合前朝女装的纹样风格,兼收了少数民族、西方纹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致和华丽,纹样的分布面积和位置从衣领、袖口、门襟至下摆无处不在,繁琐的纹样布局古典之中透露出了新时代的气息。
剧中浦秀乔装成晚清格格,穿着全身布满牡丹和凤凰组合的传统纹样衣服,寓意吉祥美满之意。边缘为连续的牡丹纹样,相连的牡丹花用不同的颜色相隔,每个牡丹花的色彩过渡平缓,由于中间夹杂了更为丰富的过渡色系,所以纹样显得更加生动、真实。展翅的凤凰纹样对称分布,色彩醇熟,颜色为红黄紫,是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的色彩关系。总之,晚清时期青岛女装的纹样主要以传统纹样为主,而随着社会的变化,传统女装纹样逐渐减少。
2.传统纹样的渗透与融合。五四运动爆发后,一方面,最先接受西方文化的知识分子急于摒弃封建旧俗,凸显新时期的思想和身份,或是新兴阶层凸显其高品质的生活,因此,西方纹样自然成为新时期女性的一种衣着追求。另一方面,青岛战争的爆发对女性的物质追求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女性无心顾及纹样的精美,而西方传入的几何造型纹样恰好迎合了这一时期的审美需要,随着城市化和大众消费的迅速发展,西方纹样受到众多青岛女性的需要。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岛深受欧洲极简主义风潮的影响,服饰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传统纹样趋向抽象化,并且出现了极具装饰感的植物纹样和几何纹样,例如三角形、四边形、钻石形、棋盘形、楼梯形、金字塔锯齿形、拼接补丁形、多边形及简化条格形等西式纹样。⑤这些几何纹样的使用大大超过了传统纹样,也成为女装纹样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纹样之一,深受当时青岛女性的喜爱。其次,纹样的色彩运用上,民国时期纹样色彩逐渐变得淡雅,并出现了单一色彩的纹样。此时,青岛女性正时兴“文明新装”,常采用含灰色调的配色方式,使纹样整体趋于柔和、素雅。各种浅亮的颜色如浅蓝、浅绿、鹅蛋黄色逐渐成为主流色彩,浅色底与浅色的大团花朵纹样搭配形成新的配色格调。⑥第三,纹样布局上,青岛女性追求简洁的纹样风格,摒弃了晚清时期矫饰的纹样布局。因此,女装纹样仅出现在领口、袖口等处。剧中大曼、小曼以及夏蕙是新兴阶层以及知识分子的代表,真实地反映了民国时期青岛女性的审美风尚,从剧中她们的穿着可以看出,民国时期,青岛女装纹样主要以西方纹样为主,传统纹样逐渐减少,纹样的颜色趋于淡雅。
民国末期,德日两国为夺取殖民权激烈交战,战后日军统治青岛,在政治、经济多方面进行干预,引起了青岛市民的强烈不满,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等反日运动频繁发生,之后国内战争爆发。长期的社会动荡对青岛经济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经济上的拮据使青岛女性在材料的选用上受到了限制,她们力求节俭,因此费时费工的传统纹样不再受欢迎。与此同时,随着青岛外国商人的大批涌入,大量的西方廉价及印制精细的机印花布在青岛市场倾销,这也加快了传统女装纹样的淡化瓦解。这一时期,女装纹样更少或消失,以洋布、花布为主。在《青岛往事》中,青岛女性更多地使用纯色素色面料,例如阴丹士林布、元青咔叽布、杂色士林比及布、硫化灰布等。颜色以黑色、白色、蓝色为主调,这些色彩成为青岛女性生活中最常用的服饰色彩。下表直观地表现出晚清民国时期青岛女装纹样的特点及变化。
晚清民国时期青岛女装纹样的特点及变化
女装纹样的演变表明了晚清至民国时期青岛纹样越来越多地受到西方各方面的影响,审美观念由代表封建阶级的象征功能转为单纯审美功能,纹样造型由繁复具象趋于简约抽象。与晚清“满、多、堆、全”相比,民国女装纹样有向“简、少、精、新”转变的趋势。青岛女装纹样在中西方的交融碰撞中找到统一,既保留传统纹样中的兼容并蓄,又具有西方纹样的个性之光与自然魅力。
①儒家礼教文化主张“中庸思想”,体现在纹样色彩上,注重在五色及五色相生的间色之中统一,在色彩中求和谐,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在纹样题材上,即是对自然界的信仰崇拜,纹样以自然界花草、鸟木组成。
②赵琪修、袁荣叟:《胶澳志》,青岛华昌印刷局铅印出版,1928。
③欧阳碧:《探析晚清时期女子服饰纹样》,《现代装饰理论》2014年第6期。
④亓延:《近代山东服饰研究》,江南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⑤吴艳红:《晚清民国女装装饰艺术研究》,湖南工业大学2009硕士论文。
⑥雍自鸿:《清末至民国时期丝绸纹样的传承与变革》,《丝绸》2014年第3期。
作者:王晓燕,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在读硕士;刘云华,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讲师。
编辑: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