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丹培拉(Tempera)作为西方最古老的绘画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甚至古埃及,到罗马特别是拜占庭帝国时代已是当时最主要的画种,文艺复兴前期经过乔托之后一代画家的探索,得以更加成熟与发展,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丹培拉和湿壁画(fresco)作为当时两大画种双峰并起,创作出无数艺术精品。16世纪以后油画普及整个欧洲,但丹培拉技巧并未完全被取代,一方面从凡 · 艾克直到巴洛克时代的所谓“古典技法油画”,并非近代的纯粹油彩,很长时期应用的都还是属于丹培拉底层技巧与油彩罩染相结合的混合技法油性丹培拉,另一方面纯粹的丹培拉也未完全消亡,如在俄罗斯等地,丹培拉作为东正教圣像画技巧一直在民间保守与传承至近代。当然还应提到19世纪末之后西方也有少数画家,重新探索古代丹培拉画法,如英国的勃拉克、瑞士的勃克林、俄罗斯的谢洛夫、法国的维雅尔和超现实主义前驱画家吉里珂(Chirico)等的一些作品运用的材料技法都是丹培拉(Détrempe)绘画语言,直到美国的怀斯等。
鸡蛋丹培拉绘画 俄罗斯 14世纪
鸡蛋丹培拉绘画 俄罗斯 15世纪
昂布吉奥·洛伦泽蒂鸡蛋丹培拉绘画 1344年
西方绘画传入中国已逾百年,今天中国油画家和爱好者已成为人数众多的创作与审美群体,但遗憾的是,至今只知西方油画而不知丹培拉为何物者仍大有人在,首先是“丹培拉”一词,在包括美术词典等辞书和外国画册翻译中,长期存在种种误解与错译,如译作“蛋白画法”“蛋清画法”“油胶画”,等等,致使不少人以讹传讹。至于有的理论家不赞成丹培拉音译只同意译为“蛋彩”,其实也不恰当,因为丹培拉的准确含义,是指使用各种水油交融的乳液状结合剂调和颜料的绘画方法(Détrempe)与用这种方法绘成的作品,而鸡蛋丹培拉只是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而非全部。这些认识上的误差,不仅限制了美术史界对丹培拉这一古老传统的深入研究,也影响到画家的学习借鉴,至今熟谙丹培拉材料技法秘密,能应用这种技巧作画者,在庞大的中国油画家群中,仍是少之又少。
因此,2015年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油画系主办的丹培拉高级研修班开班和举办丹培拉研究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邀请到旅法华裔画家戴海鹰先生回国讲学和指导教学的艺术实践,将保证这项学术研讨活动会登上新的高度。
戴海鹰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就学于广州美院附中,后长期旅居巴黎,作为职业画家,他除了画过很多油彩色粉笔及素描画作,也画了很多丹培拉作品,这在旅居或留学海外的华裔画家中,据我所知戴先生可能是唯一的一位。由于他对欧洲古代绘画传统有多年深入独到的研究,使他的丹培拉作品除有熟练技巧外,更具不同一般的艺术品位,在法国画坛以及港台都曾获得过很高的评价。20年前戴先生即曾到油画系材料艺术工作室,对丹培拉基础知识做过启蒙式的讲学。而这回再次受邀,他除了对丹培拉悠久历史及其丰富文化内涵,在资料上做更为深入和充分的准备,还带来十几件小幅的丹培拉习作参加展出,虽然一些被海外藏家收藏的代表作品无法借来,但如认真赏析自也能“窥一斑而知全豹”。由于他的参与,造型学院油画系这项学术研究活动及教学定会获得空前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