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娟娟李太元冯宗友刘寅初
(1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常德,415000;2 常德新希望饲料有限公司,湖南常德,415001;3 常德畜牧水产局,湖南常德,415001)
赤眼鳟池塘规模化养殖技术试验
■ 陆娟娟1李太元2冯宗友1刘寅初3
(1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常德,415000;2 常德新希望饲料有限公司,湖南常德,415001;3 常德畜牧水产局,湖南常德,415001)
赤眼鳟也叫红眼鱼、野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体长约30~50cm。一般体重不足0.5kg,最大可达2~3kg。珠江、长江、黄河、黑龙江的四大水系均有分布。中层鱼类,喜欢栖居于江河、水库、湖泊等水体。
赤眼鳟适应性强、食性杂、生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高,据我们2014年的试养研究,尾重5~10g的鱼种经过一年的饲养可达到500g以上,单位积产量500kg/亩。销售价格在7.5~9元/500g,利润每亩可达5,000元左右。市场需求量大,常年可进行销售,上市规格灵活,从100~500g/尾均可上市,尤其是内蒙、宁夏、甘肃、陕西、山西喜食烧烤食品地区对赤眼鳟的需求量大。
赤眼鳟商品供不应求,而主要是苗种的供应不足。赤眼鳟鱼苗人工繁殖全国仅广西、浙江、江苏、湖北四省有四个赤眼鳟人工繁殖场,年生产鱼苗量不足3亿尾,目前赤眼鳟鱼苗卖到400~500元/万尾,比常规鱼苗销售价高10~20倍,比湘云鲫鱼苗还高1倍以上。赤眼鳟的规模化养殖也处于起步阶段,养殖规模小,商品量少,养殖的一些关键技术研究跟不上。我们经过近两年的生产应用研究,已初步掌握其繁殖养殖技术,但要完全应用于生产,扩大养殖规模还需要进行全面深入研究。
1.1 池塘条件
试验设在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水产养殖示范基地。试验池塘共 15口, 长方形,坐北朝南,1号池12亩,2号池10亩,3号池10亩,4号池10亩,5号池15亩,6号池12亩,7号池11亩,8号池10亩,9号池13亩、10号池111亩、11号池10亩、12号池10亩、13号池11亩、14号池10亩、15号池10亩。除10号池为龟背形外,其他池塘底部均平坦,淤泥少,水深平均1.5m,水源充足,分别来源于地下水和鱼塘旁河沟且无污染,水质清新良好,基本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每个池塘配备1.5kW的涌浪式增氧机2台。
1.2 放养前准备工作
在投放鱼苗的前40d对各个试验池进行清塘和消毒,采用带水清塘法,用生石灰80~100kg/亩,进行全池泼洒,杀死有毒有害病原菌以及野杂鱼,同时进行底质改良,清塘15天后加注新水,注水后加入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农林科技学院自主研发的生物有机肥,用于培育浮游动植物。
1.3 鱼苗的放养
赤眼鳟鱼种是由人工繁殖的1冬龄鱼种,为了提高池塘综合养殖效益,15个试验池塘均按照表1的模式进行放养,混养了湘云鲫、湘云鲤、鲢、鳙、黄颡鱼和黄尾密鲴。放养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康。鱼种放养前均用3%的盐水浸浴10min,用以杀灭鱼体表面的寄生虫和细菌,以提高鱼种的成活率。放养模式见表1。
1.4 水质的调控
鱼种放养时,池塘水深控制在85cm左右,以后逐渐加深,至5月份,池水保持在1.5m,整个养殖过程,池水透明度保持在50cm左右。高温季节,鱼摄食旺盛,投饲量及鱼体排泄量大,试验池每隔7d加注1次新水,每次20cm左右,以保持池塘水质的“肥、活、嫩、爽”。6月初开始,坚持晴天凌晨开增氧机,同时下午开机5h左右,如果遇到天气突然变化,及时开增氧机补充水体中的溶氧,6~9月进行鱼病的防治,经过本试验赤眼鳟常见的病为细菌性出血病。养殖全程控制好水质,用EM菌和光合细菌进行水质调节,坚持夜间巡塘,如遇到赤眼鳟浮头情况及时开增氧机。
表1 鱼种放养模式
表2 收获情况
1.5 投喂的饲料
所用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28%~30%,粒径2~3mm,使用饲料购于常德新希望饲料有限公司,为通用型精养鱼配合硬颗粒料,每个试验池设 1台自动投饲机。每天上9∶00、下午16:00各投喂1次,投喂量为池鱼体重的3%~6%,具体投喂量以投料后30min基本吃完为准,按四定原则,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进行投喂。赤眼鳟有明显追逐食物的特性,所以定点投喂特别易于驯化,一般7d左右即可由撒喂收缩到食台。除了每天投喂硬颗粒饲料外,结合赤眼鳟喜食青绿饲料的特性,在池塘中保持一定量的浮萍或每天适量投放,以满足赤眼鳟对青绿饲料的需求。
1.6 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和夜间巡塘,观察鱼群活动情况、水色与天气变化,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养殖期间保持水质清新,确保池塘进水干净清洁。暴雨之后,应及时排水增氧,同时注意防逃设施是否完好无缺失。
1.7 病害防治
养殖全程着重管理好水质。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赤眼鳟在养殖过程中免不了发生细菌性、真菌性或寄生虫疾病,由于其对不同鱼药的敏感性不一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用大蒜素、三氯异氰脲酸、三黄散等药物来预防治疗相应疾病。6~9月每月施用氨基酸藻旺1次,以保持水质稳定良好。
2.1 收获情况见表2。
2.2 经济效益
整个270d的养殖周期,赤眼鳟平均规格达175g/尾,平均每亩获利4,545元,总产值163万元,总净利润75万元。
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池塘主养赤眼鳟,适当套养食浮游动植物的鲢鱼、鳙鱼,杂食性的鲫鱼,肉食性的黄颡鱼可取得较好的养殖效果。本试验于年初放养规格为10g/尾的赤眼鳟冬片鱼种,放养密度3,500尾/亩,养密度3,500尾/亩,混养部分鲢、鳙、团头魴、青鲫、黄颡鱼,投喂粗蛋白含量28%~30%的人工配合饲料,经270d的养殖,赤眼鳟平均规格达175g/尾,平均每亩获利4,545元,总产值163万元,总净利润75万元。赤眼鳟杂食性,人工养殖时主要摄食配合饲料(硬颗粒料),同时也觅食部分水生植物如芜萍、水草嫩叶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主养品种,加之价格较优,适宜大规模养殖。由于近年水环境的改变,天然饵料的不断减少,天然水域赤眼鳟的渔获物也日趋减少,对赤眼鳟进行大规模的养殖试验,即丰富了水产品的种类,也为渔业资源的人工放流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不仅有利于渔业生态的恢复,而且也增加了养殖产品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参考文献略)。【项目资助:湖南省教育厅科技处项目(12C1149)、(13C603);常德市科技计划项目(29-2013NK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