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云
G20峰会:背景、主旨和机遇
胡红云
历届G20举办城市都在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治理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此举为城市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提升了会展举办城市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质量,创造了更多的产业发展机会
今年9月,被称为“全球最具决策力的首脑级峰会”的G20峰会即将在杭州召开,这也是中国首次成为举办国且主导议程设置的一次峰会。这场峰会,不仅对中国而言是一次特殊的峰会,对杭州而言更是一场意义重大的盛会。为此,各界早已“摩拳擦掌”,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治理、交通安全保障等各方面做足准备。可以预见,这场峰会的顺利举办,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杭州的国际化水平,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升级。
20国集团,又称G20,作为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12月16日在德国柏林成立,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十二个重要经济体组成。20国集团的GDP总量约占全球GDP的85%,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的80%以上,人口约占全球人口的2/3。G20峰会旨在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G20诞生于金融危机之际。1999年,正值亚洲金融危机宣告结束。为防止出现类似危机,在当时的加拿大财长保罗·马丁和美国财长萨默斯的倡议下,组建由主要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组成的20国集团(G20),定期召开由成员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出席的会议,讨论国际金融问题。
作为对G20财长会议的升级,自2008年11月在美国华盛顿首次召开以来,G20领导人峰会至今已举办逾七个年头,共十次会议。作为金融危机催生的领导人会晤机制,G20峰会机制启动之初更大程度上偏向于为防范金融危机提出共同应对的国际主张,是一种应急的会议体系,展现出较为高效的政策协调和执行力,对防止全球经济因金融危机而出现螺旋式下滑起到了关键作用。机缘巧合的是,在危机减缓后,G20机制却得以继续存在并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机制。正如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经济问题学者葆拉·苏巴齐所言,世界经济已经不再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那样了。作为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共同参与的一场经济领域的国际盛会,定期召开的G20峰会不仅仅是一次首脑聚首破解国际经济难题的会议,更是一次加速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会议,其对世界各国融入全球化、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带来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任何机制都需在不断修正中才能趋于完善。在“危机应对”下成长起来的G20峰会机制,是否能够成长为成熟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目前还未有定论。从已经举办的十届峰会来看,2008年、2009年的G20峰会在议题方面显得更为聚焦,会议的团结精神也更为突出,对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探讨也更具现实意义。相比之下,这之后的G20峰会所关注的议题开始扩展到能源安全、气候变化、消除贫困、贸易投资等广泛领域,范围更广,讨论的思路也更为开阔,但在问题的探讨上也难免分散注意力,影响了G20峰会的运作效率以及解决实质性问题的能力。这一现象也已经为不少国家所关注到,澳大利亚前财政部官员麦克·卡拉汉曾这样评价G20峰会进程:随着危机紧迫性的消退,合作的精神正在式微,G20机制的议程变得越来越长,焦点也越来越不集中。
作为在全球治理中最具“中国烙印”的机制和平台,中国在G20峰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变迁过程。从最初的积极配合,到后来的被动反应,再到现如今的掌控议程设置,中国在G20峰会中的足迹似乎是起伏多变的。尽管经历过低谷,经历过边缘化,但总体来看,中国作为G20成员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路径是呈向上态势的。
积极配合阶段:2008-2009年这两年的3次G20峰会(2008年11月的G20美国华盛顿峰会、2009年4月的G20英国伦敦峰会以及11月的G20美国匹兹堡峰会)上,中国积极响应峰会中达成的“经济刺激”共识,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与此同时,中国还受邀成为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成员,参与到这些此前由西方创建并主导的国际经济治理机构中。但总体来看,这3次峰会的主导者仍是美英等发达国家,中国的参与带有“积极配合”的色彩,基本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中国主张”。
被动反应阶段:2010-2011年的3次峰会(2010年6月G20加拿大多伦多峰会、9月G20韩国首尔峰会以及2011年11月G20法国戛纳峰会)期间,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开始出现。经济下滑态势得到遏制之后,美国将关注的焦点转向世界经济失衡,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向中国施压。这段时间中国的G20进程总体呈现“守势”特征,但也开始提出“中国主张”并有所斩获。对于中国提出的增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发言权,2010年9月的首尔峰会决定,把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比例提升到6.07%,从第六位上升为第三位(因美国国会阻挠至今未兑现)。
议程主导阶段:2012年以后,中国在G20峰会中的主导地位再度得到强化。2012年的G20墨西哥洛斯卡沃斯峰会正值欧债危机,中国借此峰会再次出手,宣布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430亿美元,帮助稳定欧洲经济。而中国在G20峰会上“姿态”的最明显变化是从2013年G20圣彼得堡峰会开始的。在2013年圣彼得堡峰会、2014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峰会以及2015年土耳其安塔利亚峰会上,中国不仅突出“中国贡献”、提出“中国主张”、强调“中国机遇”,还以实际行动牵头打造更符合国际经济现实和发展需求的实体机构。中国获得2016年G20峰会的主办权,则再度表明中国已顺利走上G20峰会议程主导的轨道。它不但有助于提升中国制度性的国家话语权,增加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影响力,还可以将“一带一路”、亚投行、人民币纳入SDR篮子等重要倡议借助G20会议进一步推行。
在2015年的土耳其安塔利亚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2016年G20峰会将在中国杭州举行,并确定峰会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这四个词的英文分别是创新(Innovative)、活力(Invigorated)、联动(Interconnected)、包容(Inclusive),组成“4个I”。
主题一:创新。“创新”是指创业、科技创新、创新经济以及创新体系。世界经济的发展动力源自创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要使这种增长潜力得以释放,就要让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更加有效、便捷地流动。近年来,中国的创新驱动战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正在引领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发展理念也从注重经济增速向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效益转变,这些都将为中国参与全球创新机制的重构提供基础,也将为其创造新的合作空间和发展机遇。
主题二:活力。“活力”是指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对其中的不合理之处加以改革,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释放经济增长的潜力。在全球治理体系中,中国已成为国际秩序维护的主要参与者,并成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推动者之一。近几年,G20对结构性改革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做出了许多的政策努力,但进展仍落后于预期。为此,须加强全球结构性改革的顶层设计,推动G20各成员国协同推进和落实改革,最大限度发挥改革的正面溢出效应。2016年的G20,中国将成为全球治理进程的主要协调者,在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主题三:联动。“联动”是指联动式发展,包括促进贸易与投资,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世界经济共同发展。联动式发展,前提是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当前已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为基本国策,通过G20的政府间合作,中国将促进全球统一市场平台,推进全球自由贸易。
主题四:包容。“包容”是指包容性增长,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球,促进公平公正,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占全球人口五分之四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全球共同发展的基础。落实联合国2030年发展议程,需要应对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不平等、不公正问题,同时协调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挑战。让处于全球价值链不同位置上的国家都能发挥自身优势,共享发展机遇。
国际大型活动是城市发展的综合推动力,作为聚焦全球经济治理的重量级盛会,历届G20峰会举办城市都在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治理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此举也为城市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可以显见,这些举办城市所采取行动的直接目的是改善会展活动的基础条件,但客观上却提升了会展举办城市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质量,创造了更多的产业发展机会。
提升国际化水平。从以往举办过G20峰会城市的例子看来,这些城市的国际地位、形象、基础建设等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当地的商贸业也因此得到了更大程度的繁荣,外来投资的数量和质量也因此不断提升。例如,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墨西哥的洛斯卡波斯、韩国的首尔等,在举办G20峰会后,其城市的国际形象和地位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旅游、房产、金融领域的投资得到大幅增长。以2012年6月在墨西哥洛斯卡波斯举办的G20峰会为例,这不仅是首次在拉美国家举行的会议,并且是一场首次走出发达国家大城市、来到新兴市场国家阳光海滩的峰会。借G20的东风,墨西哥向世界推出了这座“水火之城”,使其成为继墨西哥坎昆之后又一座具有举办大型国际会议能力的国际化都市。2016年G20峰会,也必将令杭州的国际化水平获得新的提升。
提速基础设施建设。历史表明,国际大型活动往往会促进举办城市不同程度地改善城市基础设施。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十年,城市面貌焕然一新。2012年的广州亚运会投资超过1200亿元,其中九成用于城市基建项目,城市建设速度比原规划至少加快了5-10年。同样,每一个举办G20峰会的城市都将发生巨大蜕变,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界面、土地价值都将迅猛增长。在承接2016年G20峰会和2022年亚运会后,杭州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基础设施“补缺”,去年已经开工建设85个市政基础设施,其中有73个项目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对城市发展而言,峰会落户杭州,无形之中营造了一种加快杭州城市基础设施改善的倒逼机制,鞭策着杭州加速城市综合整治,尽快向国际化大都市挺进。
改善城市环境治理。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悬在中国大中城市头上的一把利剑。用国际大型活动作为一种倒逼机制,加快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和环境治理,已成为改善城市环境治理最见效的权宜之计。以北京为例,奥运会、APEC会议都对北京的城市环境治理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承办大型国际活动,城市的环境治理不仅受到政府、企业层面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环境意识也将得到明显增强,全民参与环境治理的体系得以构建。
催生产业发展机遇。承接G20峰会,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国际形象,也将为其创造更多的产业发展机会。一方面,承接大型国际活动需要城市为其提供服务和产业的支撑;另一方面,城市的旅游、酒店、金融、交通运输、通信等一系列相关产业也会因此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短期来看,会议的召开,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带动酒店业和旅游业的收益增长。长远来看,峰会的成功召开,必然会提升举办城市的知名度,借此吸引更多的会议、会展,带动当地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杭州作为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不仅是著名旅游城市,也是互联网经济强市,理应借G20东风,抢抓新经济发展机遇,推动产业升级,以更高的国际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融入全球化。
作者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链接
二十国集团(G20)由七国集团财长会议于1999年倡议成立,由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以及欧盟等20方组成。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G20仅举行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就国际金融货币政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世界经济发展等问题交换看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美国倡议下,G20提升为领导人峰会。2009年9月举行的匹兹堡峰会将G20确定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标志着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目前G20机制已形成以峰会为引领、协调人和财金渠道“双轨机制”为支撑、部长级会议和工作组为辅助的架构。G20迄今已举行10次峰会,第十一次峰会将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中国杭州举行。
会议地址美国华盛顿英国伦敦2009年9月24日加拿大多伦多2010年6月26日韩国首尔2010年11月12日1 2 3 4 6 2012年6月19日2011年11月3日时间2008年11月15日2009年4月2日法国戛纳墨西哥洛斯卡沃斯2013年9月5日主要成果峰会就各国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维护世界经济稳定达成重要共识,通过了47条金融领域改革行动计划峰会出台总额1.1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复苏增长计划,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团结一致和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有力信号,提振了市场信心峰会确立二十国集团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的地位,确定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两大金融机构量化改革目标,启动“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以及相互评估进程,并就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机制化等达成重要共识峰会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妥善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挥积极作用,要求在11月首尔峰会前完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同时为发达国家削减赤字和公债设定了量化指标和时间表峰会完成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量化改革目标,就全球经济失衡制定“参考性指南”达成原则共识,并将发展问题列为二十国集团长期议题峰会承诺继续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促进增长和就业行动计划,就建立更为稳定和抗风险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全球经济治理达成重要共识,对应对欧债危机和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议还确定2013年、2014年、2015年峰会主办国分别为俄罗斯、澳大利亚、土耳其峰会承诺致力于保增长、促就业、促稳定,继续支持欧洲国家处理好主权债务问题。为确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拥有足够资源应对世界经济领域的风险,不少国家在会上宣布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增资。峰会还在加强国际金融体系、贸易、发展等方面达成积极共识峰会决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特别是决定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把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延长至2016年。各方关注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呼吁有关国家采取负责任的政策,调整货币政策时同各方加强沟通美国匹兹堡俄罗斯圣彼得堡2014年11月15日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峰会以“增长、就业和抗风险”为主题,主要讨论世界经济形势、全面增长战略、经济改革、就业、国际贸易、能源等议题。峰会决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保护主义,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完善全球能源治理,致力于实现未来5年二十国集团整体经济增长在当前政策水平上额外提高2%以上的目标5 7 8 9 1 0 2015年11月15日土耳其安塔利亚峰会以“共同行动以实现包容和稳健增长”为主题,具体讨论世界经济形势、包容性增长、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改革等重大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峰会中公布了2016年第十一次峰会的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