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 建筑业改革发展之道

2016-09-03 11:47万晓曦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6年4期
关键词:建筑业建筑改革

文|本刊记者 万晓曦

建筑业目前正处于持续下行的过程,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4年,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加16.5%,增加值年均增长13.3%,这一数据与前十年建筑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22.5%低了很多。可以说,建筑行业的增速下降具有必然性。尤其是2015年的一到三季度,整个行业的形势变化比较剧烈,一到三季度建筑业总产值和新签合同都仅仅增长了2.3%。

建筑市场形势

建筑业增速下降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需求,我国目前的城镇基础设施和城镇居民住房都发生了改变。这个基本情况的改变,在于从原来的绝对短缺到了目前的结构性短缺。

以住房为例,2015年中央工作会议中提出来几个“去”,其中一个就是去库存,这直接针对的是房地产行业。对于建筑市场形势而言,经济新常态下,必然伴随着整个行业企业的缩量、重组和优化调整,这个过程是必然要发生的。实际上,这些变化在前两年已经发生,2014年4到5月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来到五个省进行调研,调研发现,这五个省中的建筑业企业任务量缩减30%。眼下,低资质房屋建筑承包,分包企业休眠或严重困难,较高资质一般房屋建筑企业艰难支撑,是建筑业普遍面临的一些问题。

对于建筑行业内的一些骨干企业而言,增速下滑,利润空间收窄,风险加大,资金紧张,也是企业存在的普遍情况。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在新常态下发展的不错,甚至有些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战略目标,一些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正在向着高端化、国际化、综合化发展,并高度融入国家战略和国家新的产业布局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有一些建筑业企业在寻求新的增长方式、新的技术,更明确的专业方向,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从而打造全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新常态下,建筑市场的结构性调整是其突出特征。2012年到2014年,全社会住宅投资的下降趋势比较明显。同时,未来我国对于新能源、高铁、水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需求将进一步释放。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从人均占有量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

我们还要关注未来中国建筑业的市场空间结构和国际化调整,其中“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的建筑业提供了机遇,对于建筑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三部委发布的愿景明确是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一带一路的优先连接,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网络,其中交通则是一个非常热的热点。

当然,房屋建筑领域也有很多机会,比如城镇棚户区、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等。仅棚户区改造这一部分,测算到2020年将累计投入20多万亿。此外,结构性调整还涉及到一个领域,就是住宅建设短缺问题解决以后,需要更进一步的品质要求、差异化需求、精益需求以及对产品的延伸服务。如果将这些需求进行有效组织,将会是一个可持续的、非常庞大的市场。所以说建筑产品品质的提高,是结构调整的重要部分之一。

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在世界经济当中的排位一直在往前走,同时人均GDP目前也达到了较高水平。然而建筑品质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却并不匹配。未来,建筑产品品质的提高,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政府层面抑或是老百姓层面来讲,都是一个非常紧迫的要求。因此,未来建筑产品品质的提高会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这其中包括标准的提高,城乡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住宅品质的提高,以及建设水平的提高。这几方面都是我们未来需要高度关注的内容。

新常态下,建筑市场拓展的关键是资金,还有适应新需求的供应能力和需求模式的创新。对于新需求的供给能力要有新的判断,新的动作,新的理念。现在我们进入了这个时期,就是要创造需求,仔细研究人的需求,然后创造一种产品去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对于企业来讲,要考虑的是创造需求,引领需求并且满足潜在需求。满足供给侧改革,本质上是结构调整和服务模式创新,就是去掉那些不被需求的产品,创造出市场需求的产品。例如说信息产业,它推出的一系列成功产品都具有这样的特征。

面对建筑市场的结构性调整,很多企业想朝基础设施方面转变,但实际上这有些困难。这其中包括政策问题,也包括企业的能力建设问题。所以说企业的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资源运作过程,也是企业能力积蓄的过程,当然,还需要企业有独到的前瞻眼光,对方向进行精准的判断。也有些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创造了一些做法,比如具体的路径,投资引领,整体收购,团队引入,资源清洁等。

建筑服务模式的创新是一个深挖需求,建立盈利模式,进入经营运作的过程。随着未来建筑产品品质的提高,以及成本的提高,市场将呈现差异化竞争状态,企业需要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适应这种状态。对于建筑业企业来说,有很多东西是零散的、碎片的、局部的,并没有经过整合,而当企业将这些东西好好进行整合之后,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就会提现出来。

关于服务模式创新,在房地产领域有众筹建房,互联网营销,万科提出的全民经纪人概念;二手房交易中的二手房首付贷款,租房租赁等,这些方式都是房地产开发商向健康引领者转变。在建筑装饰领域,也有很多服务模式创新,未来还会大有可为。

关于建筑业的改革形势

我国的经济问题表面上是市场问题,深层次则是体制机制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形式下,这个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建筑业的深化改革,都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近两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建筑业的深化改革方面给予了更多关注。2014年7月,在河南召开了建筑业改革大会,目前还在紧锣密鼓筹备建筑业大会。

对于建筑业改革形势的判断,建筑业改革一要关注体制机制问题,二要依靠技术力量,三要借助市场力量。目前的改革是上述三个因素共同促进下的推进过程,其中政府的力量是主要推手。当然,目前建筑业改革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包括市场机制的承接能力,法律法规的限制问题,一些过急的改革举措等。因此未来一个阶段的建筑业改革,会集中在认识较为一致,制度震荡性不太大的问题上。

以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问题为例,需要划清落实质量安全责任,鼓励质量安全竞争。过去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企业的经营规模、营业收入以及有资格人员的数量;未来,则需要激活质量安全的竞争机制。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和地区标准的企业质量安全标准,鼓励企业面向社会、市场、业主进行质量安全、保修期承诺,为业主购买质量安全保险。工程质量安全的下一步改革,还包括要改善监管方式,变质量安全大检查为质量安全的随机抽查。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安全投诉制度,让老百姓对工程质量问题有一个很好的投诉渠道,这也是建筑市场另外一股非常重要的制约力量。

建筑业未来改革的一个重点还有建筑业产业工作队伍的建设问题,大方向是工人的职业化,培训的规范化,班组的企业化,分包的专业化。工人的职业化方面,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工人并没有在体制内,享受不到五险一金;未来希望我国的政策制度全覆盖,为工人提供一条职业化通道。这个职业化通道类似于工人的职业身份证制度,不影响工人的流动,但是工人的培训情况,技术工种情况,技术等级情况,从业情况还有待遇情况等,都可以在其中反映出来,相当于一个职业身份。从这方面入手,既可以让建筑工人有一个“奔头”,同时也解决了建筑业的弹性需要。

此外,还要建立建筑劳务和数据库及信息平台,这个信息平台既可以方便管理,还具有相关信息的服务交易功能。企业想找工人时,就可以登录到这个服务平台进行交易。一些小微企业可以通过这个信息平台,进行简易登记,减免税收等。

随着政府对于市场控制的逐步退出,企业取得公众信任和市场信誉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长远来说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关键,是强调差异化竞争,一定要把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提炼出来,确定下来,并进一步去维护、去发展。

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是总量紧缩的过程,是结构调整的过程,是建筑产品品质提高的过程,是加紧创新的过程,是深化改革的过程,是倒逼企业进步的过程。企业需要应对新环境,面临新的技术调整,面对新的建设方式,面临着人才紧缺,面临着市场机制的挑战。企业的立足之本,是了解和满足市场的真正需求,这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之道。

猜你喜欢
建筑业建筑改革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建筑的“芯”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