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编辑┃柳佳
测测看,你是哪种喂养类型
文┃胡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编辑┃柳佳
《7~24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膳食指南》提出了顺应性喂养概念。何为顺应性喂养?我们邀请胡燕教授为父母们深度解析顺应性喂养在婴幼儿辅食添加中的重要作用。
父母一定有疑问,怎么判断自己平时的喂养类型呢?胡燕强调,与宝宝自己独立进食不同,喂养强调的是家长与儿童之间的互动,这也是顺应性喂养的核心。那么,你和宝宝的互动式怎样的?赶紧来测测吧!这期我们主要讲讲喂养互动模式,这可是成功喂养的关键哦。
小区院子里有两个宝宝在沙池里玩,旁边两个妈妈在聊天:
一个妈妈开始八卦:你家宝宝会自己吃饭吗?饭吃得好吗?
另一个妈妈自豪地说:嗯,吃得不错呢。小肚子总是吃得圆圆的。
问的妈妈羡慕不已:哦,我们家宝宝还没上幼儿园,都得靠喂,边吃边玩还不好好吃呢!
这样的对话随处可见。妈妈们特别关心孩子饭吃得好不好,可是,这里需要提醒妈妈们,宝宝的饭吃得好不好,与父母和孩子间的喂养互动方式有关!
饭吃得好不好,与辅食添加阶段喂养互动有关。
与独立进食不同,在添加辅食阶段,喂养需要家长与儿童之间有互动。因此,成功的喂养不仅取决于家长给孩子提供的食物本身、儿童特点(包括疾病状态),还与喂养过程中家长与儿童间的互动应答有关关系。比如,家长提供的食物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发展,家长能否正确理解孩子的进餐节奏和频次,是否了解孩子对食物的选择和进食的意愿,等,这些都会对进餐是否成功产生较大影响。在婴幼儿,甚至是学龄前孩子,喂养过程中的不良互动可能是导致喂养困难的关键原因。
4 种喂养类型,你属于哪一种?你可以通过以下的自测问卷对自己目前的喂养互动模式进行初步归类。良好的喂养互动关系,可以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更快地走向独立进食哦。
测试题
1我经常唠叨孩子吃多点某些特定食物
2我经常强迫孩子进食
3如果孩子某一餐吃得好,我会给他甜品奖励
4如果孩子吃得太多,我将孩子的餐盘拿走
5我只给孩子他喜欢的食物
6只要孩子要食物,不论什么时间我都提供
7如果孩子不喜欢餐中的食物,我会给他准备他喜欢的特定食物
8当孩子在就餐时哭闹时,我会给他其他的东西吃
9我有时候会忘记给孩子准备吃的
10我让孩子自己挑选他的食物
11我的孩子可以坐在任何他喜欢的地方进餐
12我不确定我真的了解或关心孩子吃什么
13我与孩子坐在一起进餐
14我不允许孩子在餐时吃零食
15我提供健康的食物并让孩子选择他想吃的
16我不强迫孩子不饿的时候进餐
测试结果
● 若1~4题答案选择为“是”,为控制型喂养互动模式。
● 若5~8题答案选择为“是”,为溺爱型喂养互动模式。
● 若9~12题答案选择为“是”,为溺爱忽视型喂养互动模式。
● 若13~16题答案选择为“是”,为应答型喂养互动模式。
测试分析
家长的喂养方式及态度受文化背景、家长及儿童的特点影响,一般常见有应答型、控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4种喂养互动模式。不同的喂养互动模式在进餐过程中的表现及对孩子的长期影响各不相同。
应答型
此类喂养者在喂养过程中能有效区分不同角色承担的责任。
家长:决定在哪里、何时及提供何种食物。
儿童:决定吃不吃、吃多少。
应答型家长是指导孩子进食,给孩子进食设定规则、给予进食进餐示范,与孩子正面谈论食物,并对孩子在进餐过程中发出的饥饿和饱足信号及时反馈。这一模式可以促进儿童进食更多蔬菜、水果和奶制品,减少垃圾食品摄入及超重发生。
控制型
小心哦!据统计,约一半以上的家长表现出控制型喂养模式。这类家长可能忽视儿童的饥饿信号,采用强迫、惩罚及不恰当的奖励方式促进儿童进食。比如,乖乖吃饭,可以多看一集动画片等。这一方法在初期很有效,但随着时间延长,可能导致能量摄入不均衡、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营养不足或过剩的风险增加。
溺爱型
采用这种喂养模式的家长无固定的进餐规则,常不分时间、地点、环境迫切满足儿童的进餐需要,为儿童准备特殊或多种食物,而忽视儿童在就餐过程中发出的信号。最终导致儿童摄入适宜食物不足,而高脂、高能量的食品摄入增加,从而增加超重风险。
忽视型
这一类型的喂养者在父母中占少数。这一类型的家长不能尽到抚养儿童的责任,与儿童间缺少言语及肢体交流,忽视儿童的进餐信号及生理、情感需求,甚至不为儿童提供食物,从而导致儿童生长障碍。部分家长可能自身存在情绪障碍,如抑郁等。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顺应性喂养过程中采用应答型喂养互动模式,不仅能使家长对孩子更多地关注饥饿和饱足信号,并能明白自己在喂养过程中承担的责任,如果家长能够以自主、负责的态度喂食,那么,孩子也终将学会以自主、负责人的态度进食,最终,孩子能够获得支持正常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